北京 赵劼
基于全纳教育理念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探讨
北京 赵劼
全纳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其基本理念是教育应容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让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全纳教育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英、美、西班牙、澳大利亚都很好地实施和发展了全纳教育理念,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全纳教育机构,并在实践教学中广为应用。我国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意义深远。全纳教育的提出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护,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和未来趋势。
目前,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对全纳教育的理解是由以托尼·布思(Tony Booth)教授为代表的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提出,他认为全纳教育就是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可能。托尼从社会学的角度指出“全纳教育要探讨的不是‘统合’与‘隔离’(integration-separation)的问题,而是探讨‘全纳’与‘排斥’(inclusion-exclusion)的问题。”这一观点赋予全纳教育以更广泛的内涵,使全纳教育超出了特殊教育的范畴:全纳教育不仅仅是特殊教育,它还涉及到整个普通教育;目标是形成一个全纳社会,实现教育民主化。
全纳教育也提出了它的课程教学观。它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向所有的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接受普通课程,而不是不同的课程;如果学生有特殊的需求,就应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应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应在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给予赞赏和鼓励。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合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全纳教育理念在独立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教学活动的准备、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反对排斥与歧视,提倡全纳的、融合的教学模式。
1.教材的选择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具有专业性强、知识面广、操作能力要求突出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发现独立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学生特点突出,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肯学但学习效果不明显、动手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聪明、基础不够扎实、不卖力学但接收能力快、动手能力表现突出。同时,本科三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偏科问题,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这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考虑通俗易懂、实践操作突出的课本,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2.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教学内容上,既要突出理论,又要强化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践中发现,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小部分要考研,非常希望尽可能多地吸取这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着眼于就业,更关注能力的掌握以及相关从业证书的考试;还有一部分对未来比较渺茫,仅凭兴趣学习。本学年的教学充分考虑了以上情况,每一章节都安排了短小精炼的课堂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安排案例分析,让每个学生都以业务员的身份考虑案例中的问题应如何处理,而不是以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该如何回答;课后习题则涉及考研和考证等多方面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我学习、自我补充,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再有,课堂上挤出时间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兴趣。比如在合同的磋商阶段,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业务磋商过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求客户、查找商品、核算费用、进行报价,并把相应的结果展现给大家。通过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该门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1.民主、平等、欢迎接纳所有学生
全纳教育理念提倡民主、平等、欢迎接纳所有学生,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学习态度与学习风格,分析个体差异、优劣势,营造出“全纳”的课堂氛围。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努力打开老师与学生这道天然屏障,通过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有的放矢,使具有不同特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益,得到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做到既是师生又是同事、更是朋友,使学生能够放开思维和行为,大胆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吸取知识、创造能力。
2.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
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给教师提供了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的广泛空间。本科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方法不突出,比较依赖于老师,特别是课堂讲解和教学课件。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件设计上尽量突出重点、难点、知识的连贯性,以及能力要求,课堂上发挥课件知识量大、趣味性高、灵活性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其次,通过公共邮箱、QQ群等方式,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随时互动。最后,就是模拟实验,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与检验,因此实验软件要能够模拟真实的交易。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无论哪部分学生,对实验均表现出高度的兴趣和参与度,并且对实验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跟随学生的模拟实验,真实地进入到操作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补正。
全纳教育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适合学生的需求,营造和谐、民主、活跃、互动的教学气氛,因此课后的教学评价要将重点放在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
1.教师是否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选好教材,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合理补充知识,扩大知识面;
2.教师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生的优劣势;
3.教师是否给学生提供给了更多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教师是否灵活教学,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学习的空间;
4.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与课后表现,是否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课后作业,是否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并从中受益;
5.学生是否能提出具有创新性和研究性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关注社会热点,是否能在实践中找到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有可研究价值的问题;
6.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况如何,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是否顺畅、自然,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如何,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起和谐、理解、互助的师生、同事、朋友关系;
8.学生的兴趣如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兴奋、活跃,学生对课后安排是否满意和积极参与;
9.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课后作业、测验、考试中涉及基本知识的试题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10.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体现,具体反映在案例分析和模拟试验中,特别要注意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不是完全匹配的;
11.团队精神如何,在小组案例分析中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参与、是否选择了最合适的演讲人;在模拟试验中,与相关业务员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如何,能否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所代表企业的整体利益;
12.教师与学生的情绪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否愉悦地上课和学习,是否出现过急躁情绪,应如何调控。
全纳教育主张民主、平等、接纳所有的应接受教育的人,它强调群体、强调合作,这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当然,全纳教育的实践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将该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希望本人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一点应用体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罗伯特·C·波格丹,萨利·诺普·比克伦.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李芬.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11).
[3]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4).
[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黄志成,等.全纳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3-4(6).
[6]Peter Farrell.The Impactof research on developments in inclusive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Inclusive Education,2000(4).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