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语系)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李 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语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在扩充课堂容量、创设教学情境和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课堂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制作和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此进行主要分析论述。
大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 课件制作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而多媒体课件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的辅助教学软件,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机动、灵活、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让英语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开展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有着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充实和激活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利于知识的保持和更新。学生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集视、听、说于一体,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丰富的感官刺激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只有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课件,才能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课件,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一套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是经过设计制作——课堂使用——修改完善这样的过程反复形成的。教师应充当课件设计和制作的主角,在课件具体制作前,要深入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以指导课件的制作。课件内容要定位准确,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概念定义确切、深浅难易适度。基本知识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具体制作时,要注意媒体采用不宜过多。一般一个页面上的媒体不宜超过3种。如果主要内容被淹没在音响、动画、视频、闪烁、花边之中,就会喧宾夺主,教师讲解不能游刃有余,学生缺少分析和思考的余地。还要合理搭配文字和背景颜色,突出主体内容。可用醒目的颜色标出定义、概念、要点、重点和难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作笔记。另外,课件制作中,除了教学内容规定的插图外,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适当地加入卡通人物、幽默图片等辅助性插图,可起到强化记忆和帮助理解的作用。另外,可以通过超链接导入课堂所需的音频或视频文件,让视、听、说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
多媒体课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响应和参与,即使课件内容再好,也只能是将知识机械地传给学生,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效果不会好。所以,多媒体课件应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给学生以启迪和引导,并给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多媒体课件应采用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响应教师提出的问题,促进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要增强师生间的互动,针对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精心设计“互动点”。
多媒体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现象:多媒体代替了传统的板书;页面文字代替了授课笔记;阅读教材改为阅读媒体页面。虽然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上课时教师站在电脑旁操作,学生盯着屏幕看。图像显示代替了教师的讲解,课堂几乎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学生变成了观众,而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另外,由于英语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性居多,一切内容都是按原先的设计顺序展示,缺乏实时性,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多媒体教学,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手段,而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在使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要将多媒体技术和其他教学手段有效整合,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和传统教学手段运用的时间。老师要在多媒体演示时进行适时讲解,经常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讲解可以有效地补充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理解和思考教学内容。
总之,多媒体教学对于任课教师是一种考验。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切忌过分依赖。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只有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优效整合为教学服务,我们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英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车利娟.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0).
[2]郭宏轶.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
[3]刘春开.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应用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J].山西电教,2009,(01).
[4]刘宇.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