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改中的“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

2011-08-15 00:51李洪恩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7期
关键词:历史课课标新课改

◆李洪恩

(山东省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浅谈历史课改中的“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

◆李洪恩

(山东省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历史新课改虽然已经进行了近十个年头,但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强调的是“教法”因素,而对“教材”和“学生”这两个因素则强调不够。本文探讨了历史教改中的“教材”和“学生”因素分别所起的作用。

历史教改 教材因素 学生因素

历史新课改虽然已经进行了近十个年头,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除了大家经常强调的“教法”因素外,“教材”和“学生”这两个因素同样也有大量“文章”需要做。本文就结合具体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尽管笔者所用五年制教材结构严谨、学术性强,不失为一套好教材。但它和其他版本的教材一样,也存在教材跨度大、容量大、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有些地方文字表述生硬的特点。加之近年学生情况参差不齐,对于这套教材,也存在老师难教,难处理,学生难阅读,难理解的现象,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一、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深入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适合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这就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充分把握课标、理解教材,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宏观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使教学准备工作胸有成竹,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其次,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是统帅、是依据,教科书是连接课程标准与教学的纽带,是落实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就是历史教学内容的全部。事实上,我们接触到的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知识内容的范围均有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可删、可补、可改,以确定生动活泼,入情合理,切实可行,既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过程和方法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

比如,学习奴隶制的产生、发展和瓦解这一节就可以创设情境:从商朝的方国联盟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反映了历史发展怎样的趋势?如何理解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就是大老婆所生的大儿子吗?能否通过历史故事或历史影视剧有关情节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今天现代社会是否还有残留?能否举些例子,说明宗法血缘关系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商朝以神话王权来维护统治,西周则以完美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的设计来开疆拓土、巩固统治,对你有何感想与体会?这些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不仅有利于本课重难点的突破,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及其内涵的情感价值观。

第三,对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做整体思考,将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

笔者所用教材的课程体系,在知识的处理上较为灵活,选择性较为明显,便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但这种课程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就无法理解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必然性;不了解20世纪前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变化,也就无法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等。应注意与初中教材的衔接,必要时为学生“补课”,简要补充某一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再比如讲现代部分“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曲折”的含义,补充一些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又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注意与初中教材的衔接就是有关知识的衔接和历史兴趣的衔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教学生活经验做好这件事情。此外,在符合课标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这样既能加深对某一历史问题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紧凑、完整,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比如,可将现代部分“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起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这样就体现了实践和思想理论的统一。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入研究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课程学习的意义,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只有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的热情,缺少学生的参与,或者学生参与不充分,新课改是不可能成功的,与新课改的目标和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而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处在为应试而学,不得不学的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认为应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即导言课,让学生明白我们即将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中更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经验,是一门对学生的人生道路将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文学科,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将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学会用实事求是、科学的历史观来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自身的、中华民族的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以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和历史学习的认识,增加对历史课的兴趣,以此来做好与初中的兴趣衔接。

此外,我们老师本人要尽量给学生留下知识渊博、具有亲和力的印象,让学生通过第一印象喜欢上你。导言课最好是谈话式的,内容最好是让学生明白历史课的功能、意义、趣味性,从而打动他们。教师最好是和蔼可亲的,第一节成功的导言课能让学生期待着下一节历史课的到来,好的开端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好的基础。另外,我认为每节课还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讲美国的三权分立可以联系奥巴马与国会关于美国债务上限的争论,讲罗斯福新政可以联系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讲古代罗马可以联系当地的历史如2004年奥运会或古希腊神话、罗马城由来的故事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精选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

三、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来改变以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尤其是满堂灌满堂教等方式,在教学设计中贯穿新理念,运用新方法。决不能总担心讲得少、讲得浅、讲得粗,怕学生不明白,导致课上不完,下来后学生累,老师更累。而应紧密结合实际,合理处理教材,科学地设计每一节课。但是不管怎样,教师应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新课改,相信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1]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历史.齐鲁书社出版.

猜你喜欢
历史课课标新课改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