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1-08-15 00:42张红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张红霞

(贵阳医学院 社科部,贵州 贵阳 550004)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同时,随着手机的普遍使用,手机网民达到3.03亿人。在这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是上网的主要群体之一。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拓展了大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渠道,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民主、平等、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而且还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另一方面,在网络中,虽然信息内容丰富,但层次良莠不齐,存在着大量低级、庸俗、暴力、色情和民族歧视等不良信息,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也就成为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它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使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国家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概念发生重大改变。在网上,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障碍被尽可能地缩小,思想和认识的表达也变得方便和快捷,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在网络里碰撞、交融、相互影响。于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就凭借其技术、信息优势,在互联网上大肆宣扬西方文化、思想及价值观,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些必然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影响,造成其思想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同时,网上信息内容丰富,大量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2.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和身心健康受到了挑战。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的言行举止都要受到内心信念、道德规范、社会舆论以及法律法规条文等的约束。而在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身份、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都能被隐匿和篡改,网上的各种角色虚拟到只能被视为能动的智能符号,网民完全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几乎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网民不再担心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1]这种虚拟的特点极易使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大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起码的道德准则,诸如在网上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不负责任地制造虚假信息,篡改学习成绩,制作并传播电脑病毒等严重的违反网络道德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从事网络犯罪活动。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而是人机交往,人们通过键盘的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虚拟社会的人际交流,因而一些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久而久之就造成他们只有通过网络才能感到自如、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导致同学之间的交往、交流减少,个人心灵越来越封闭,出现了在网上异常积极活跃,下网后往往变得孤独内向。他们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产生厌恶、逃避、恐惧心理,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2]另外,不少学生上网,多数时间都是在玩网络游戏,而当前网络游戏中大部分都充斥着战争、暴力、凶杀、血腥、色情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学生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就很容易养成冷漠、无情、自私和怪异的性格。且上网成瘾的学生,为了增加自己在游戏中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经常通宵达旦地泡在游戏中,以至于身体素质下降,精神恍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3.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第一,对教育者权威性的挑战。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上,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因为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权威性,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但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主体的多样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接触的面也更加广泛,他们只要进行简单的键盘操作就可以在网上查到各种资料,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力对信息进行取舍,他们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这样教育者的信息和技术优势部分丧失,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

第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念报纸、读文件、听报告、座谈会以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来进行,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子的教育方式,这些方式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实现其“内化”,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必须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新框架,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有效、规范化地展开。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实现观念上的创新。

在信息社会里,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虚拟性等特点,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交流方式和文化环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抛弃落后、保守的观念,而且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模式,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如:树立教育民主化的观念,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快捷、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效。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还要了解网络,熟练地掌握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用声、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加教育信息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系统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的培训,使他们能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和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具有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信息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如利用信息网络把大量富有知识性、服务性和趣味性的优秀、健康的信息传递给青年学生以及采用先进的手段,清除网上的各种信息垃圾。在此基础上,还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提高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和对各类信息的敏锐度。[3]着力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网络技术精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其次,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辅导员的计算机技能。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喜欢上网查资料和在网上交友,辅导员如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就可以在网上通过设立QQ、博客、论坛等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学生交朋友,走进学生内心,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增强教育效果。

3.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在大学生中也存在网络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失范、网络人际交往中道德弱化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根据网络的特点,通过不同途径,采用不同方法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以此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网络的虚拟性使得我们传统道德观念在网络空间的约束力不强,人们的网络行为主要是由上网者的道德自觉和控制力来约束。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时代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把一些现实的重大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从理论的高度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等道德意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二是要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任何一种道德规范,只有人们把它转化为内心信念,付诸行动时才会产生巨大的效用,因此,要把网络道德教育落实到实处,如教育学生在玩网络游戏、聊天时要遵守网络规则;做到在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等商务性活动中诚实守信;不恶意发布或传播不良信息;不盗用他人账号上网;不偷看他人电子信箱;不冒用他人名义发电子邮件等等,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培养他们选择、判断、制造信息的能力,使之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具有强大的免疫力。

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在信息时代,校园网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校园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一是校园网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包括学生关心的各类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要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国内重要节日的契机,精心推出背景材料分析,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世界大事、国内大事、学校大事,并要正确分析、解答学生们的疑问,澄清一些混淆是非的观点,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用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年轻学生以政治上的指导。[4]同时,要以网络为载体,把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中去,如利用各类史料和新闻图片、电视直播节目、FLASH动画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二是建立融教育与服务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设心理咨询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解答学生在情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开设大学生就业信息网,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开设网上党校、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讲座答疑、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征询等网络专栏等;鼓励师生广泛参与。这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是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各学校应制定与网络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网络活动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规范其网上行为。另外,还要做好对网络的监控工作,对于不良信息要及时进行过滤和屏蔽,努力防止不良信息的入侵,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氛围。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塑造网络环境下合格的大学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我们应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探索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作出贡献。

[1] 张永红、刘文良.网络时代思想道德教育初探[J].求实2001,(2).

[2] 曹云燕.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J].辽宁警专学报,2008,(5).

[3] 杨万江.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理论探讨,2002,(6).

[4] 冯伟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