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塑造

2011-08-15 00:48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愿景院校高职

刘 玲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浙江 宁波 315100)

在高等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作为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其质量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随着高职教育发展阶段的推进而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要求。我国高职教育正试图通过各种质量管理活动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期间,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思索文化变革之于管理变革的影响和作用。世界管理大师戴明博士曾在实践中发出感叹:文化的变革才是(管理变革的)根本。毋庸置疑,在充满了知识与文人气息的高校校园,从哲学和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并开展质量管理,这对改进质量管理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其意义也不亚于一次教育改革。

1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

1.1 质量文化

在质量管理史上,由于管理理念的更新而相继出现了四个不同的管理时期,即质量检验时期、统计质量控制时期、综合(全面)质量管理时期以及质量文化管理时期。尽管综合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内仍在延续,但质量文化管理早已萌芽并有生机勃勃之势。所谓质量文化,就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理念、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动准则、法律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惯例等的总和。[1]从管理学上看,质量文化源自质量管理活动,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以及受其支配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从文化学上看,质量文化脱胎于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自然形成的,但文化又是可以主动地引领并有意识地塑造的,一旦培育成却型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正是质量管理史上萌发质量文化管理的价值所在。

1.2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

在理论的借鉴与迁移中,有关质量文化的研究近年也进入了高校,为高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要理解高职院校的质量文化,先必须领悟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与学科自身逻辑关系的限制下,一定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2]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教职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因此,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在内涵上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二是所提供的服务能满足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需要;三是要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即高职院校在努力满足全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需要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理念、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动准则等的总和。

2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实践价值

在高职院校培育塑造质量文化,无论是从文化的共同性上看,还是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来说,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2.1 基于文化的共同性

任何文化,它的深层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核心主题:一是规范,二是假定。规范体现为团队成员已接受为合法的潜在的行为规则,这些规则不是写下来的,但却表明了绝大多数团队成员对成为一名好成员应如何行事的共同信仰。[3]因此,文化中隐含的行为规则和共同信仰潜在地规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并为组织的一系列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活动框架。组织中的文化规范——非正式的、无文字的、但在影响行为中是非常明确和强烈的——直接来源于潜在的假定。这些不是可以进行辩论和讨论的价值观,假定是心照不宣的,无意识地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被考虑或谈论,被接受为真实的和不可商量的。[4]这意味着,在组织的管理中,积极的正面的文化可以大大减轻管理压力,而且,为全体成员认可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号召力,指引着团队走向预定的愿景。当组织文化中有了一定的质量因子,它对组织中致力于质量追求的种种行为也具有上述实践价值。

2.2 基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在高职院校着力培育质量文化,这从高职院校的的特殊性上来看,其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在近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这一发展,更多的是外延式的,即表现为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上,而质的改进与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社会特别是各类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引入质量文化管理能为高职院校提升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开辟全新的路径。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辐射功能,在如此规模和数量的高职院校培育积极向上的质量文化,这对引领全社会质量文化也不失为一项贡献。

其二,在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的创建仅有几年时间,它们仍处于初创时期,这时,校园文化还未完全成型,也没有系统化。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引入质量文化管理,努力培育质量文化,不仅不会因旧文化的存在而产生阻力,还为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质量文化基础。

其三,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或服务业,在这些领域,质量文化是其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其它领域相比,质量文化表现得更为突出也更为强烈。因此,在高职院校培育质量文化,能让学生在这一文化的长期感染下领悟到质量规范与质量理念的存在,在认同的基础上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为未来就业并更快地融入组织(企业)文化作好了准备。尽管学校质量文化与企业质量文化二者间有所差异,但其内在的精神追求却是高度一致的。这是质量文化在高职院校中创建的又一实践价值。

诚然,一个真正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从质量文化变革做起,技术也好,标准也好,制度也好,只有在好的质量文化中才可能是有效的。[5]在当前高职教育质量问题受到极大关注的背景下,努力培育并塑造质量文化,无论是对学生、对学校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大事。

3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塑造

3.1 质量文化愿景的确立

愿景是人们为之奋斗并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未来组织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最终要实现的图景。要创建质量文化,必须先确定这一文化的愿景,只有在愿景的引导下,行动才有针对性,工作效率才会提高。组织有能力去发展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带有支持其特定使命的价值体系。[6]因此,要确立质量文化愿景,学校高层领导必须在深入领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等的基础上,以现代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等为原则,从思想高度宏观把握并确立全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在致力于质量诉求中的信仰、价值观、哲学思想等,这些构成了学校未来所要的质量文化蓝图。比如,学校在行政及后勤服务上、在课堂教学上、在学生日常表现上,应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理想状态,在教职员工之间、师生之间应达成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全体师生在工作与学习精神面貌上、在履行各自岗位职责上应达到什么样的理想境界,等等。在创建质量文化中,这些文化愿景起着思想引领、行为指导、价值追求等重大作用,是质量文化形成的前提与基础。

3.2 质量文化愿景的渗透

确立了质量文化愿景,接着便是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方面,使生活于其中的所有成员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并受到它的牵引、制约与鼓励。文化愿景渗透可以通过规章制度、标语与口号、英雄人物、典礼与仪式等途径来进行。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大到学校发展规划,小到岗位职责,都是承载学校质量文化的最佳平台,都是能将文化愿景转变成文化现实的最有效方式。因为学校规章制度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质量管理方面内容的,而且,制度能有效地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在长期的习惯中上升为个人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将文化愿景渗透到规章制度中时,要体现制度的弹性与人性,避免出现“目中无人,一统就死”的文化特征。

标语与口号是文化愿景具体化的又一有效途径,也是制度的抽象化与升华。众所周知,“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经邓小平引用,很快广为流传,并成为一句极具鼓舞性的口号。很显然,这一口号极大地推动了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劲头与勇气。口号的功效可见一斑,标语也同样如此,但标语不应像临时性的广告宣传画,而应以刻石等形式永久性立于校园交通要道,以它的庄重与严肃敲击人们的思想。

英雄人物是一定范围内人们认可的积极、优秀的价值文化的形象化身,“英雄使组织的基本价值观永存,对内提供了角色榜样,对外代表了组织的形象,并设定了刺激组织成员去努力达到的标准。”[7]高职院校可从教师队伍中、全校学生中发现、挖掘并树立英雄榜样,英雄榜样也可以是成功的校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界成功人士。

典礼与仪式充分蕴藏着学校在文化上的价值取向与追求,体现了质量管理上的哲学与理念。典礼与仪式要形成惯例,大型的典礼与仪式对规模较大的高校来说是件奢侈品,因此必须精心筹划,充分渗透学校的质量文化取向与追求;小型的典礼与仪式则可以充分设计并利用,但注意不可泛滥,而且每次必须正式、郑重地进行。比如,课堂上学生迟到,可以形成这样的惯例:学生在室内自觉“罚站”3分钟向,师生深鞠一躬,再自觉就座。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意义却不可小视。此外,在组织成员中适时开展围绕办学质量的务“虚”会议,也是能使文化愿景得以渗透的有效途径。

3.3 质量文化的管理与控制

质量文化是全体成员在学校范围内致力于质量追求的行为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因此,学校要达成愿景中的质量文化,还必须从具体的日常行为出发,开展质量管理与过程控制。

通过质量管理,努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以此培育高水平的质量文化。可以说,学校内发生的一切行为都关涉到教育质量,但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行为都是紧紧围绕着“教”与“学”而展开的,而且,二者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因果关联,“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的质量,“学”是质量的根本,只有“学”的质量提高了,学校才能以较高的教育质量满足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质量管理,重点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服务教师以提高“教”的质量,管好学生以提升“学”的质量。要提升“教”的质量,完全有赖于全体教师,有赖于行政及后勤人员对教师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好教师,不仅要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调动其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上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周到的服务。比如,课堂教学的指导与研讨,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提升教师学历,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下企业一线锻炼,等等。只有让教师在较为满意的精神状态下工作,才能产生满意的“教”的质量。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得如何,还得通过“学”来体现。因此,管好学生是开展质量管理的又一关键环节。管好学生首先要服务好学生,不断改善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条件,特别是学习上的实习、实训,生活上的餐饮、住宿等,力求在物质层面上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而且参差不齐,再加上当前社会对“下一代”非理性的“宠爱”,这些对学校质量管理具有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学生管理上,一方面必须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着手,严格要求,甚至是动用处罚,另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学生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能一味迁就,更不能视之为“上帝”。“满足学生的需要”更多的是要从物质上及学生的长远发展上考虑。只有如此,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学生这一最终“产品”的质量才有保障,“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实力”[8]。

通过过程控制,适时开展质量文化测评,以此确保质量文化在愿景轨道上行进。在质量文化形成的漫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异调”,及时发现这些“异调”并予以纠偏,这对愿景文化的形成极为重要。为此,学校必须适时开展质量文化测评,通过文化测评,强化积极的文化因素,修正消极的和导致功能失调的文化因素,使体现文化愿景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目标广泛深入人心。开展质量文化测评,研究者(测评者)有必要走进组织内部中,与人们进行长谈;找出他们所认为的重要话题;挖掘出反映他们所赞同的假定、信仰和价值观的象征。[9]文化测评可从无形的精神层和有形的物质层两方面着手。在无形的精神层上,主要关注全体成员的质量意识、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心理期望等。譬如,教师认为上课只要自顾自地过完45分钟,少管闲事;学生视上课为最大负担,逃课成风;学生认为学校或教师就该为自己的一切提供服务,只要有不满,就可以“上诉”等等,这些只要深入调查就能发现。有形的物质层主要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入手,进行各类评价,如教师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岗位职责考核等。

对于已有一定历史的高职院校,在培育与塑造质量文化中,学校高层领导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并制定文化变革战略及行动计划,尽可能少地降低已有文化对新的质量文化形成的影响。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塑造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高层领导及师生员工们的共同努力。

[1]温德成.面向战略的质量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4.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5.

[3]艾伦·R·科恩等.组织中的有效行为(第3版)[M].伊利诺斯,霍姆伍德:理查德·D·欧文公司,1984:62.

[4]埃德加·H·舍恩.文化如何形成、发展和变革[A].载于拉尔夫·H·科尔曼.赢得对公司文化的控制 [C].旧金山:乔西-巴斯出版公司,1985:21.

[5]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文化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0,(2):57-62.

[6]E·马克·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 (第五版)[M].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0.

[7] 伦恩伯格 (Lunenburg,F.C),[美] 奥斯坦(Ornstein,A.C.).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孙志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5.

[8]王岩.理想教育与励志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87.

[9]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7版)[M].窦卫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8.

猜你喜欢
愿景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