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健康心理意识 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素质

2011-08-15 00:50朱岚华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干部

朱岚华

(中共阿勒泰市委党校 新疆 阿勒泰市 836500)

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各种压力的剧增,越来越多的人群在心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健康因素。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目前各行各业非常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2010年1月2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四川调研时强调,基层干部承受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要具体帮助基层干部克服困难,积极疏导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

一、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0年4月11号报道,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当把目光聚焦到基层干部的生存状态时,我们会发现在重重压力下,他们工作生活开始变得异常沉重。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中,一些基层干部成为乱作为、不作为、无法无天的代名词。当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压力同时袭来时,一些基层干部已经成了“被动化”生存的一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执政基础的广大基层干部队伍,其精神压力问题亟须引起重视。《人民论坛》杂志曾对全国各地100多名官员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基层干部面对的往往是“钢铁般的任务”和“泰山般的责任”,全心扑在工作中,一旦不能完成任务,上负组织,下愧百姓,中间对不起家庭,各种压力一齐袭来,很容易把人击垮。调查显示,基层干部自我感觉压力适中的仅占21.3%,68.3%的基层干部认为承受偏高或很高的心理压力,有72.1%的基层干部认为半数及半数以上的干部存在心理障碍,调查还显示71.1%的干部认为压力来自于工作事业,社会环境占32%,家庭生活占19.5%。

从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主要压力来自于:

1.工作事业,其中工作责任排第一位。“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第一位的工作。能不能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不仅是各地考评干部政绩的关键标准,更是群众民主评议的重要因素,还有“领导责任问究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等一系列问责都在加重干部求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稳定压倒一切”,保持稳定也是基层干部最紧要的责任。稳不住、安定不下来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对于诸如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一些“人命关天”的具有不可控制性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都造成了对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

2.来自社会的压力。由于目前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机制等正处于转型期,一些改革正处于中不成熟、不健全的状态中,干部在发展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应对颇具“中国特色”的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无论处在哪一级位置上的干部,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平衡、沟通、建设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复杂社会人际关系。“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已成为当代干部典型的生活状态特征,这对干部无形造就很大社会压力。

3.来自家庭的压力:基层干部作为“人”,他们也有家庭妻子儿女。但由于他们必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应酬中,再加上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使他们无暇顾及家庭感情和小孩的教育,从而使一些干部对家庭感情有一种危机感,对小孩缺乏关爱和教育而形成内心的愧疚感,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也给党政干部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面对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出现心理问题,这不仅不能忽视,更要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为解决基层干部心理问题,创造条件,使基层干部为基层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缓解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的对策

高度重视干部的心理危机,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问题。心理危机,不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还影响到自己与家庭、朋友的和谐,更严重的是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央和有些地方已意识到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05年6月,中组部发文《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认为,“总体上干部队伍心理是健康的,但是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所以要治理基层干部的心理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倾情关注,替基层干部“松绑”。心理健康和与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解决基层干部心理问题,必须身心兼顾。要治理基层干部的心理问题,首先是适度减少基层干部的责任,据新闻报道称“2009年,中部地区一民乡镇长要签30个责任状”,而这30个责任状无疑不关乎乡镇长在百姓心中的认可度以及在上级手中的一票权,责任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基层领导干部普遍不同程度地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们面对的环境和承担的责任是分不开的,上级部门动辄“责任状”、“一票否决”等压力尽量少用。其次是上级领导要多关心和帮助基层干部,理解基层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疑惑,关心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基层工作面广量大,纷繁复杂,特别是税费改革后,许多基层干部感到工作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困惑越来越多。对待基层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要尽快从那种只注重研究如何“管理”、“规范”和“约束”,转变到重视研究如何“关心”、“爱护”和“支持”上来。要按照“重视基层、关心基层、依靠基层、建设基层”的要求,提高关心基层干部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大力营造关心支持基层干部的浓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基层干部,对基层工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支持、多一些鼓励;对基层干部要真正关心、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努力调动基层干部抓工作、干事业的积极性。如在党校开设“党政干部心理保健课”,积极开展基层干部心理培训课,通过学习和培训减少他们的压力,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引导基层干部用科学的方法走出心理误区,能够心理健康,一身轻松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2.注重修养,保持心灵的宁静。健全的人格,和谐的心理,是一个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干部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谐的心理,直接关系到其能力的发挥、职责的履行、效能的提高、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自我反省和自我接受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常会觉得压力沉重,心境失衡。为此,对于个人而言,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克服激烈竞争和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并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直面所遇到的困难,学会保持心灵的宁静是必要的。中国古代圣贤身上,大都体现着至高无上的宁静。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他认为至善的人,内心就应该象水一样,滋养着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而老子终生追求的道,我想,就是一种包涵自然和人内在精神的宁静。只有拥有这种宁静,才能寻得世界的本源;万物只有由动而静,才能达致统一而和谐。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精神上的安宁可以抗拒一切外界的干扰。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接受不仅有利于保持心灵的宁静,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曾经有人问古希腊大学问家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什么呢?”他回答说:“同自己谈话的能力。”这就是发现自己,反省自己,能够在大千世界中坐下来静静倾听自己心灵的诉说,能够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为我们开辟一方心灵的净土。“万般心事付瑶琴,弦断还有自己听”这样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条分缕析的剖析自己,征服自己,自我反省是一种人生的成熟、一种心灵的升华。可见,是否有良好的内心生活,不但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只有重建个人的心灵世界,才能谈得上重建社会。如果社会的人们都内心失衡,怎么可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呢?只有保持心灵的宁静,个人才会安宁,社会才会稳定;人们内心安宁,是保持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而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力量,就来自于人们的内心世界。节制、温和、宽容他人以及多多地反省自己是一种伟大的品质。它有利于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接受自我并有效地修正错误,学会正视自己的缺陷和潜力,既不以自我为中心、自大自恋也不自卑、自伤。当人能坦然接受生活的全部时,那么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收获。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洒脱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是一种目光上的朝前。洒脱,人才不会觉得活的太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才能保持内心的和谐,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我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呢?庄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用一种洒脱和旷达的态度面对一切,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很多人越是面临重大的抉择,越会失手,他就是败给了内心的“在乎”二字,这种“在乎”会让我们在面临大事的时候,战战兢兢,束手束脚,因为心中过分的患得,所以患失。

3.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提倡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终身学习。可见,提倡干部奋发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当今世界,学习已越来越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成为社会的良好风尚。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就不具备生存发展的能力。不论哪一种竞争,关键是看谁把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的重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能力。

古人云:“文化以润其内,道德以固其本”。文化修养是在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用“德、识、才、学”判断一个人的素质,“德”是第一位的,是核心。是灵魂。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答记者问时,指出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决定》指出,“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影响他的外在行为。修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讲究情操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我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一个人的魅力体现在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细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魅力。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学会识大体,拘小节,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营造和谐环境,从而成就自己的魅力人生。内在修养的提高,是个长期的慢慢积累的过程。要修养平常心。要学会自我调节,锻炼自己控制感情、承受压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要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的胸怀和宁静、纯朴的百姓心态看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要修养事业心。要志存高远,保持一颗上进心,时刻鞭策自己不可懈怠这份工作;要修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逐步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工作就会全局在胸、事半功倍,游刃有余。强调内心的修养,绝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心理健康问题,表面看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但深层次上看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要从个体上入手,同时也需要从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加以解决。

[1]贺祝群 《做一个身心健康的领导干部》[J]贵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6)

[2]曾金胜 《干部压力大是个“伪命题”吗? 》[J]人民论坛 2009(2)

[3]燕国材 刘振中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讲座》[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干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