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小华
(江苏工人报社,江苏 南京 210024)
从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看工人报业发展的新机遇*
屠小华
(江苏工人报社,江苏 南京 210024)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多发,社会风险增大,工人报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中抢抓机遇、创新理念、大胆发展,主动地承担起党和政府所赋予工会媒介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社会管理;工人报业;特色;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迫切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同时,必须突出维护职能,通过协调以劳动关系为核心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工人报作为工会报业,理应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维护党、国家、民族和职工群众的利益为己任,始终牢牢把握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一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维权维稳作为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首要任务。
要将维权维稳这篇大文章做好,凸显工人报业的办报特色,必须把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作为办报的生命线,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工人报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优势,是由工人报的性质和责任所决定的。工人报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在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让全社会了解工会的政策、任务,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方面,工人报具有宣传和舆论先导作用;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提高工会工作水平方面,工人报具有服务指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在团结组织全体职工,激励职工为科学发展献计出力、建功立业,增强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工人报具有宣传教育作用;在教育培训广大职工,为职工提供科学知识和多方面可用信息方面,工人报具有大学校作用。由工人报业的独特功能与作用所决定,工人报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职责,应当是全方位多视角地为职工服务,为工会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其核心是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真正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作为工会媒介,工人报业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凸显办报特色,就必须充分发挥与企业和职工有着天然联系的这一独特优势,在按照社会管理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和引导策略中,既能增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主动性,毫不妥协地同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又能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能敢于接触热点,又能善于破解难题;既能提出问题的实质,又能分析问题的成因。在舆论宣传中努力做到到位而不缺位,适度而不过度,帮忙而不添乱。以维权报道的权威性、科学性、准确性,打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业优势和权威优势,使工人报维权维稳的声音更响,力度更大。
工人报业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中,要以推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抓住党政关心、社会关注、职工关切的问题,着力宣传工会帮扶维权维稳工作,树立工人报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鲜明形象。其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在策划深度报道时,坚持把职工关注的问题作为重点选题,通过职工新闻的深度报道,揭示问题深层次原因,解析热点现象,回答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通达民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
二是面对职工群众对工会维权的新要求,要浓墨重彩地宣传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帮扶维权维稳体系的做法与成效,宣传工会组织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
三是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安全等,这些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工人报有义务依法开展舆论监督。这样,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同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及时地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作为工会媒介,工人报业应抓住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推进社会建设的新机遇,拓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党中央一再提出要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急、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交给工会来办,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也为工人报业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我们必须把握这一有利时机,突破办报模式,创新发展思路。
突破工人报业办报模式,就必须把创新作为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重要抓手。传媒的特色只有在创新中才得以保持,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传媒团队的创新能力。创新发展模式,就是要拓展发展思路,解决传媒自身的发展战略定位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种报刊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对接中的合理定位。党报以其权威性、重要性、时效性为优势,抓住关系国计民生、改革攻坚的重大题材,进行深度报道,因此形成气魄大、气势大的特点;都市报时效强,以百姓话题为关注点,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与此相比,介于二者之间的工人报业却比较困难,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工人报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跳出传统的办报模式,突出自己的办报特色,辟出一条既不同于党报又不同于市场报的新路径。
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一方面,人们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工人报业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中,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有人说,工人是弱势群体。但是,弱势群体必须有强势声音!作为工人报业,不能让弱势群体的强势声音由其它媒体发出。我们必须从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保障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工会新闻工作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
工人报业是工会工作的主流媒体、强势媒体,其优势在于:一是系统信息资源;二是系统受众资源;三是企业资源。工人报业有系统资源优势,但是有优势不等于有胜势。工人报业需要合理调整定位,处理好“大”与“强”、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关系。“强”和“专业”是核心,“大”和“综合”是基础。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强”,不应盲目追求“做大”。即,因在本系统领域内从自己的优势资源着手,朝着“专、精、特、新、深”的方向做强。
因此,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中,工人报业必须坚守“三工”(工会、工厂、职工)阵地,用足用好“三工”资源,把“三工”新闻放在社会的层面把握,找准“三工”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做深、做大、做强“三工”新闻,使“三工”新闻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闻,努力把自己的优势转化为胜势。
工人报业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中,要突破办报模式,还必须将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相融合,尽快实现从单媒体到全媒体的发展格局。如今的媒体形式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还有新技术催生的新闻网站、手机媒体等数字媒体。当这些数字技术以眼花缭乱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的边界、规则和图景的时候,唯有深刻把握其力量作用价值底蕴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这场伟大变革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工人报业相对于其它报业集团和经营类报纸而言,之前除了有“事业单位”这个金字招牌外,在报纸的经营方式上更应该推陈出新,在报纸的发行渠道上更应该向其它行业渗透、扩展,在报纸的发展方式上更应该改变以前单兵作战的尴尬处境,打造成一个有自己的传媒公司、网站、手机报、甚至论坛、博客以及微博等形成组合优势、良性互补的“全媒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媒体”强调的是“内容为王”。我们经营的报业已不仅仅是报社,它应该是报道社;也不只是报纸产业,而是内容产业。在“全媒体”这个概念之下,所有的经营形式,只是它的一个出口而已,其经营本质是内容,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现在,新媒体更加关注如何创新,并不断向传统媒体抛来橄榄枝,电子纸技术、手机二维码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延伸到新媒体领域。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工人报业应该迅速抓住新媒体尚未强大和控制话语权的空档,不断创新加快自身转型,加速探寻实现与新媒体合作发展的新路径,全面打造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空间,不断地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工人报业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在参与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中,我们必须要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手段、改革的措施加速实施发展方式的转变。
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工人报业的新闻传播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亟待加强,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紧迫感:一是国际上,随着我国崛起步伐加快,西方一些国家和敌对势力借机采取种种手段遏制我国发展,特别是通过舆论媒体攻击我国的社会制度;二是在国内,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工人报业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用时代要求审视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工会新闻宣传工作,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主张、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方式来巩固和发展工会宣传阵地,争取在国际国内赢得更多话语的主动权。
工人报业要争取话语的主动权,就必须清醒认识和充分预见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益多样、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等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特别是在应对重大事件中,必须反应敏锐、着眼全局,第一时间发出工人报自己的“声音”,在时间上能“先声夺人”,在内容上能“先入为主”。眼下,尤其要从职工群众的视角、感受和期盼出发,重点在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上有新突破,在新闻的形式、手段和文风上改革创新,努力使新闻宣传更加有力有效有用,更能入脑入耳入心,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增强舆论宣传的感染力,掌握话语权。
推进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改革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工人报业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增强报纸的聚合力,是我们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但是,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各类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劳资纠纷处于高发期,群体性停工事件、职业安全卫生事件此起彼伏;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由贫富差距造成的群众心理失衡问题凸显,仇富仇官情绪还在发酵之中,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呈日渐增多之势。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人报业所肩负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因此,我们要把握机遇,以进一步增强报纸的聚合力,来加速转变报业的发展方式。
首先,要充分发挥我们在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队伍稳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替代作用的优势。
其次,要紧紧抓住全党上下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的有利时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职工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其全面发展。
最后,要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种宣传资源,统筹各种宣传方式,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打好组合拳,打好总体战,形成舆论引导的集束效应和强大声势,增强舆论宣传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中国社会团体最大的一个报刊是工会,但是乱、散、弱,形不成一个拳头,整体上面临着改革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闻媒体的变革与竞争中,工会报业必须整合资源,坚定不移地发展自己的品牌文化产业,筑牢阵地,以创造性的办报思维,突破传统行业之藩篱,进行全新的战略大转移。
所谓整合资源,就是将目前分散的工会舆论宣传资源按照党委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战略合作,即集中原本分散的人财物投入,减少重复投资和不必要的内耗,合理共享新闻采编、经营发行、报业管理等平台资源,从而发挥更大的传播效应、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就目前而言,地方工人报自收自支,缺少投入,势单力薄;两级工人报同质化竞争,彼此消耗,体制所限造成工人报系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在自愿的基础上走向联合不失为一项可行的选择。在2000年全国工人报刊年会上,首次提出成立中国工人报报业集团的课题。此后的年会上,与会者多次提起这个话题,并给出了基本思路,即以《工人日报》为母报,部分地方工人报为母报的专刊,其它提升为市场化的子报;集团内实行采编、发行、广告、印刷等一体化经营;整合工会系统中的报、刊、网站、影视、出版、印刷业等,实现多媒体化;以媒体产业拉动和兼容工会系统中的职工医院、疗养院、学校等产业,逐步实现经营多元化。但是,这一设想真正实施起来还需具备多方面的条件,还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此外,各级工会组织必须要达成共识,形成全会支持工人报改革发展的局面。
总之,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是新形势下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完成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积极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工人报业要勇于面对改革发展中产生的体制机制性难题和深层次矛盾,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主流舆论引导非主流舆论,用正面舆论引导负面舆论,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超前策划、顺势而为,以特色稿件强化报道定位,以新闻实践提升队伍素质,在媒体中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争取主导社会的话语权,体现工人报业的影响力。
[1]胡锦涛.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2-20.
[2]王兆国.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 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N].工人日报,2009-05-29.
[3]柳斌杰.在全国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3-04.
[4]李登菊.对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思考[N].工人日报,2011-05-10.
[5]吴守文.在新形势下做强工人报的思考[N].四川工人日报,2010-06-30.
To View New Opportunities of Worker’s Pres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dministration
Tu Xiaohua
(Jiangsu Worker’s Weekly,Nanjing 210024,Jiangsu Province,China
Along with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terest pattern,social conflicts take place frequently and social risks increase.Worker’s pres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innovate and participate in social administration,and bear social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given by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social administration;worker’s press;characteristic;innovation
D412.6
A
1673-2375(2011)04-0039-04
2011-07-26
屠小华 (1960—),男,江苏苏州人,大学,主任编辑,江苏工人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简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