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林曦
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汇率波动下行,欧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呈持续下跌之势,其中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也大幅下跌。自去年年初以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由2009年11月26日的10.3470下跌至2010年6月7日的8.14510,此后虽有小幅回弹,但仍处在低位徘徊。近来,新一轮欧债危机又露端倪,2010年11月底,爱尔兰政府正式向欧盟发出紧急金融救助请求,随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陆续显露债务危机征兆,进一步强化了欧元贬值预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欧债危机及欧元贬值愈演愈烈,对于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发展将带来深层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有效应对。
1.欧元贬值直接影响我国对欧出口。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欧贸易额达到3,641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更是突破2,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截至2010年10月份,中国大陆对欧盟总产品进出口额达3,88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但由于商品进出口的平均周期在2-3个月,因此近期欧元走低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交易日期的未来2-3个月内逐渐显现。随着欧元贬值,一方面抬升了我国企业出口门槛,据统计分析,由于欧元贬值影响,我国出口欧盟纺织类产品平均价格上升7.3%,化工原料类上涨4%左右,其他出口大类平均价格也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扬;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近乎于无利可图。据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的压力测试显示,人民币对欧元在短期内升值3%,则相关企业利润下降最多可达50%。对于内地以出口导向的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对平均利润只有3%-5%的传统纺织产品出口企业来说,长期低利润或零利润运行无疑会加剧生存危机。
2.降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保有量(按现有汇率折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度,从而间接削弱了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欧债危机情况最严重的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变动960亿美元,而这一数据与稍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季度中国总外汇储备额增加额度的479.3亿美元存在巨大差异。而此次欧元的大幅贬值,正是造成两者报告中所涉及的巨大外汇储备量差异的直接原因。国家外汇储备量的跌幅过大,可能会降低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信誉和融资能力,从而成为干扰总体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
3.打击了我国境内资本对欧投资的积极性。对于普通中国公民来说,与欧债危机发生前相比,欧元的贬值使得到欧洲旅游、购物、留学的成本降低了大约20%,有力地刺激了中国公民在欧洲境内的消费。而对于已经拥有一定欧洲资本的投资者而言,欧元汇率下跌却无疑是一个负面消息。据统计,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境内资本在欧盟传统制造业的投资平均收益率只有不到3%,远远小于欧元对人民币的累积贬值幅度。这不仅使得投资者的在欧资产大幅缩水,资本回流暂时停顿,同时也无形中为有意向在欧洲进行资本活动的投资者设置了高门槛。
4.国际热钱的涌入可能危害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相比欧洲近期动荡的金融环境和欧元的一再贬值,我国国内稳定的资本市场可能成为国际热钱追逐的下一个投资目的地。虽然缺乏具体热钱流入数量的统计,但2010年1月至9月份我国CPI指数的持续增长,不无可能成为国内市场经济过热的预警。如国际热钱涌入势头不减,则可能造成部分市场(如原材料,地产等)价格的短期非理性增长,从而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和市场安全。
1.欧元跳水主要原因——欧洲债务危机
今年年初以来发生的以希腊债务危机为代表的欧洲金融振荡,是造成本年度欧元汇率大幅下跌的根本原因。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其破坏力于2009年开始逐渐波及欧洲市场。据统计,2009年全年欧盟25国总G DP下降约4.2%,欧元区16国的降幅则为4.1%。在无力短期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欧洲各国纷纷大额度借举外债以图尽快消除美国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全球性后遗症并稳定本国市场。但由于经济发展的持续低迷,又加上欧洲各国高税收、高福利体制带来的长期巨额经济负担和科研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的产业竞争力下降,部分欧盟国家“以债养贷”的资金链最终断裂,债务危机由此爆发。
2.欧债涉及的国家及中长期趋势
2008年10月,北欧小国冰岛成为最早爆发债务危机的欧盟成员国,而2009年上半年曝光的希腊债务问题则可成为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根据希腊政府对外公开的财务报告,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其G DP的比例分别为12.7%和113%,大大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欧盟规定上限为3%和60%),由此引发国际社会对其政府的信任程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下跌至临界水平。而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更是激化了原本存在的各种矛盾。而就在希腊的国债评级被调低不久,欧盟另外四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也传出被国际金融风险评估机构下调其债券评级或被列入重点观察名单的不利消息。爱尔兰政府更是不得不在年底正式寻求欧盟的援助来弥补由其本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导致的银行业高达50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由此引发了欧元汇率的新一轮下调。
通过研究发生债务危机国家的债权人列表后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欧盟体系中的国家自身所背负的都是交叉性债务。如果其中一个国家的资金链中断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那债务黑洞就会迅速波及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欧洲国家,从而可能出现国家信誉集体跳水的可怕局面。因此,暂时的金融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洲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从长期调控方面,对已经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的干预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更需要对欧洲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准确的预判和及时的预警意识,同时也需要健全的预防机制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
3.欧元汇率的走势
受欧盟7500亿欧元援助计划以及2010-2011年宽松的欧盟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利好消息的影响,在经历了连续7个月的下跌后,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在2010年7月初至11月初有了显著的反弹,回升幅度一度达到15%左右。但近期受爱尔兰债务危机的冲击,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又跌回至8.70-8.90的区间。从短期看,由于欧洲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化,欧元汇率可能会持续震荡甚至不排除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据报道,未来三年欧元区各国债务总合约为6000亿欧元,略小于欧盟7500亿欧元的援助总额,据此判断,欧元在短期内再次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从长期来看,世界主流结算货币之一的欧元仍具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债务危机后欧盟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为欧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另外,作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美国的经济也有部分复苏迹象,这也会给欧洲区的经济带来强有力的拉动。作为世界第一大区域经济实体的官方货币,欧元仍具备良好的长线投资前景。
4.欧洲经济前景判断
虽然本次欧洲债务危机使欧洲经济得到重创,但从全局来看,其对欧洲经济的长期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目前为止出现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的总G DP产值仅占欧盟生产总值的一小部分,如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中经济规模最大的西班牙2009年G DP仅占欧盟总产值的8.9%,而希腊和葡萄牙加起来总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只占欧盟总体的3.4%。所以,部分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拖慢了欧洲经济复苏的速度,但并不会出现对整体欧元区经济的灾难性打击。其次,欧元区的主要经济实体如德国、法国等国的资产负债比例都还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而且这些国家均已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来阻止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由此可以看出,债务危机对欧洲经济主力成员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处于可控制的范围。而从政府干预方面看,欧盟各国在前不久召开的欧盟峰会上也已达成具体的防止金融危机扩大的合作意向。相信在未来的6到12个月中,欧洲市场的金融稳定性应该有所提升。2010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实际增长率达到0.8%,超出了之前的市场判断。另据欧盟官方报道,2010年欧盟经济增速预测可达1.8%,而2011年和2012年欧盟 G DP预计可增长1.7%和2.0%。这部分表明了债务危机造成的经济冰冻期已经过去,欧洲区经济再次良性增长的势头已经开始显现。
1.面对由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造成的我国出口欧洲地区的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的不利局面,我国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型企业必须尽快通过自身转型配合政府协调来消除由欧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量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传统消费品生产企业(如鞋类,小电器类,低级汽车配件类生产企业),必须下决心通过多种模式创新,下大力气提高企业主打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脱离传统的生产模式而向高技术、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转变,努力降低产品对出口国的需求弹性。另外,制造型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多元化经营也尤为重要。在资本充裕,周转顺利的情况下,企业可考虑投资与其长期从事的制造业关联较小的其他行业(如房地产,生物科技,酒店等),增加其利润创收点,降低单一产业的风险,增强企业抵御不可控制的海外金融危机的能力。
从政府的角度看,对于在金融危机中遇到困难的本地生产出口型企业,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引导或财政上的支持。如加大出口退税额度,适度放低对困境企业的征税标准,或通过银行给予企业及时的资金援助,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长期竞争能力。如有条件,政府部门也可通过自身丰富的市场网络优势,主动帮企业开拓出口目的地所在国家的市场,打开多种销售渠道。
2.从提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增加国家债权的持有方式,走多元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和方向。同时,加大外汇储备资产的流动性也是维护外汇储备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上,可以选择转换性强,在国际市场受欢迎程度较高的资产进行持有,从而使国家在遭遇区域性经济危机的时候,可以快速转移所持有的低收益或负收益资产,而以安全性相对较高,收益较为稳定的产品进行代替。截至2010年6月末,中国外汇总体储备额达到2.45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仅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额就达8677亿美元。虽然美国国债认可度高,流动性强,且暂时没有出现信用危机的迹象,但是过多地持有单一资产,也无形中成为了在债务国经济衰退时债权国所可能面临的金融不稳定因素。从多元化的观点出发,我们应该尽多尽快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进入门槛低,结构相对稳定,具有长期投资良好收益潜力的外汇储备目标产品,以充实国家外汇储备体系,提升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免疫力。
3.继续完善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货币汇率期权业务。对有意向进行国际性投资的中国投资者或出口型企业而言,得到有效的汇率预测信息并通过汇率期权操作从而成功锁定目标汇率,是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在国际资本市场最大限度地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国外,国际货币汇率的期权类操作已经相当成熟,大部分进出口企业或金融业务公司都很通晓该项金融工具的利弊和操作流程。在国内,短期内通过出口押汇的方式和长期通过汇率期权组合工具来锁定汇率的操作条件其实已经具备,很多银行也都能提供金融衍生类业务的服务。但是该项业务在中国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据有关抽样调查显示,10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中仅有不到1/3的企业了解或有过类似汇率期权操作经验,大部分企业知之甚少或心存顾虑。现阶段我们应该结合降低银行汇率期权业务操作的价格和在企业中大范围推广该项业务这两种方式来提高投资者们通过金融工具而降低自身风险的意识和信心,增强企业对由经济危机引起的汇率波动的防御能力。
4.对国际热钱的可能性渗透,我国应该采取更加富有弹性的财政政策和相关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暂时停止刺激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以期能够减缓由热钱涌入导致的物价非理性增长。在2011年,除了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外,也需继续利用数量型工具和公开市场操作收回多余的货币流动性,提高外汇统计透明度,让市场自己做出判断,识别风险,规避风险。
随着欧盟针对此次债务危机而制定的具体财政干预政策的实施,以及稍早前公布的大额度金融援助计划,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有逐渐散去,金融市场重新趋于稳定的前景。而作为欧盟经济信号标的欧元汇率较年中也有小幅的上扬,这或许标志着欧债危机时代的暂时结束。回顾到目前为止所发生的这场金融风波,一个主要的教训就是欧元区各国,尤其是已经出现债务危机的希腊诸国,缺少切实的新经济拉动点。曾经的欧洲经济贡献点如非高科技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向海外转移,而欧盟各国政府却对产业升级的重视度不够,忽视了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国家一定程度上的生产力缺失。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欧洲过量的福利政策导致于福利方面的支出节节增长,从而使政府的财力被过度消耗以至枯竭。面对困境,希腊等国政府只是靠单一的发行国债等融资方式加大对基建项目的投入和信贷消费,试图通过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但后果却是赤字增长与出口下滑并存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政府的主权信用风险在无形中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
此外,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国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的长期矛盾也是此次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过于宽松的市场监管以及单纯依赖市场信号进行调控的监控手段是欧洲金融系统内部的症结所在。为了避免危机的进一步延续,减少未来再次在欧元区发生类似金融灾害的可能性,欧盟各国必须加大市场干预力度,充分发挥区域宏观调控的作用,并积极加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尽量减少由独立财政政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同时,加快欧洲经济转型速度,欧盟各国需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创造本区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欧债危机对我国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合理应对有效利用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从微观角度看,我们在防范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抓住危机带来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中国企业去欧洲市场参与欧洲困境企业的重组,以获得相对成本较低的技术、资源和品牌价值来完善企业自身的建设。同时,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也可对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企业有良好的导向性作用。
从宏观角度看,我们仍然要做好防范未来可能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准备,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金融环境。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金融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关键。面对国际市场生产-消费格局的改变和经济大环境不稳定性因素的增加,我国应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继续维持现有宏观调控水平,提高经济政策的灵活性,逐步淡化刺激性的货币政策,稳妥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成长结构,主动退出竞争能力较低的产业,加速发展技术领先型产业,推动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增强我国企业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