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铮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在强敌高压的环境下披荆斩棘而夺得了全国政权的党,一个满怀信心地领导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走着社会主义新路的党,一个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党,其丰功伟绩是世人共睹公认的。无论是“模式”论、“崩溃”论、还是“威胁”论、或是“责任”论,种种议论都表明:人们确实不能无视或小视中国共产党了。这样的业绩是历史地形成的,是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所合成的。90年来的全部党史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断地在再认识的进程中去认识和把握。而中国共产党人既有顶天立地的钢铁意志、坚定信念,又能够足智多谋、独辟蹊径地走出符合实际、有利于稳步地迈向自己目标的新路,无疑地是其中的十分重要的一条。我们党这样做,不是某一瞬间的巧合,而是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反复锤炼而成的极高品质。在纪念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重温我们党的历史,更深刻地认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很有意义的,对于在新世纪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关系重大。
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同现实努力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能没有远大目标,对于远大目标的模糊或不坚定,没有在科学认识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远大目标,就不会有坚定持久的信念;而没有切实的现实努力,所谓远大目标的坚定就会沦于空谈。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建党,就是实践着这样的原则的,就是实际地去这样做的。有没有这样的一种踏实奋斗的精神,是很不一样的。共产党的战斗先锋队的本质决定了党不能成为清谈馆,而是实际战斗的指挥部。没有这样的踏实奋斗精神,也就不成其为战斗的共产党。毛泽东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十分精辟地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①信念坚定很重要,也是一个不容易一以贯之的问题。而能否找到现实方位所需要行进的具体道路,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实实在在地为走向远大目标创造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特点和优点,就是这个党一成立就建立在革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就是这个党一成立就建立在中国人民革命要求的基础上,更是这个党一成立就投入了火热的革命实践斗争。这固然带来了我们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的缺憾,但也形成了我们党重视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成长的长处。
正是由于我们党的这样的长处,我们党在坚定的信仰支持下,积极地追求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这种追求,从历史上来看,是一贯的。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摸索实践过程,而在这长期摸索实践过程中,更是经历了曲折。而切实的追求确实是我们党的一大长处。这是实际地而不是口头地信念坚定。
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尽可能地摆脱落后,尽快地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是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强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踏实奋斗的。为达到目标,如同马克思所说:“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②中国共产党人是努力学习的。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更说明,只是这样还不够,党还需要善于从自己所处的独特的历史条件出发,寻找和把握党所处的与他人并不尽相同的历史方位,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但却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是自己所处历史方位所应当走的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切身的体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仅是要正视近代中国落后的现实,更要从这个现实出发寻找切实可行的跨越式的发展道路,从而尽可能快地实现赶上世界发展潮流,重振民族雄风。这就不能走老路,更不要走邪路、歪路、崎路,而是要按“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相统一的原则,走出新路来。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创新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按历史规律行事的科学,是透视历史规律的科学,更是遵循历史规律揭示的大趋势而采取主动积极行动的科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是面向未来,进行探索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照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和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前人从未提出过的结论。这些结论曾经并在继续地、极大地振奋着革命的人们。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投入了火热的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强的,有着高昂的斗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一往无前,这是极其可珍贵的革命精神。而革命精神呼唤着科学精神,呼唤着创造智慧。唯有将革命精神同科学精神、创造智慧统一起来,面对中国的实际,走出自己的符合独特国情的路来,才有出路,才有广阔的前途。这需要理论上的努力,更需要实践探索的领会。这不仅需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有献身精神,更是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这需要自己的体验和真知。正如亲身参与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林伯渠老人在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的执政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即“八大”上所说的那样:“在没有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前,中国革命不能免于失败;在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如果不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还是不能免于失败;而一经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则无往而不胜。”③这的确是千真万确的。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艰难的行程。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熟知并非真知。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并不就注定自然而然就能认识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论文中就描述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众多的先进中国人为寻找民族创新振兴之路进行的艰难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开始,就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寻找切实的中国解放之路。搞工人运动,搞农民运动,搞统一战线,搞国共合作,搞革命军队,搞北伐战争,热火朝天,有不少成绩。但是,正如毛泽东以后回忆的那样,当时对怎么革,革什么,先革什么,后革什么,并不清晰。这就需要不断地在探索中增长政治智慧。
反面教员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应当“感谢”蒋介石这个反面教员,他以突然的反革命血腥屠杀,促使中国共产党人猛醒反思,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还应当“感谢”党内的犯有机会主义错误的人们,他们的脱离实际的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构思在实践中的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人猛醒反思,思考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到底应当是什么样的。
长期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即通过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重要依据,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今天业已被证明是成功的道路,也是今天看来很朴实、很明白的道路。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一条以往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从本质上同一切革命道路一样,都是以夺得革命胜利为目标的;但是,它的具体内容、具体形式则有着很大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人以其敢于独创的精神,走出了这条独特的新路。这样的新路的正确性固然离不开实行这条道路的正确实践,而没有反面的教训进行对比,人们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之。
走新路是要有勇气的。特别是面对已经有过成功实践而走出来的路的情况下,敢于根据自己的实践需要而走符合自己前进的新路,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以极大的勇气,走出这样的独特的道路,归根到底,是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内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们,是一心一意要为中国人民解放找出一条路来,是努力地在实际地通过正反比较来找出一条路来。而且这样正反比较是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达到深刻的认识。如果说蒋介石反革命屠杀,主要教会了中国共产党人只能拿起枪来进行武装反抗以求生存;那么可以说,南昌起义等城市起义的失利,则主要教会中国共产党人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不能从而不应在反革命势力强大的城市同敌人硬拼,更不能以城市为中心坚持革命以夺得胜利;而且更可以说,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扩大与发展,则主要教会了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农村是反革命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人民革命力量在那里积聚力量以图发展是可能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自己的实践,以自己敢闯的实践,不断地增强了领导中国革命的才干。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这些中国人民的优秀分子,不是敢于闯出新的革命道路?如果说,没有以毛泽东等这样一批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迈出创新的一步?那么,中国革命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可以有几种路子,一种是对于强敌的压迫无可奈何,乃至丧失斗志,从而把革命的胜利推向遥远的未来。这样的人是有过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的持有右倾机会主义观点的人就是这样主张的。这势必断送中国革命。
也还可以有一种。那就是对于强敌的压迫敢于抗争,却因袭历史上已经有过的斗争方式,比如采用像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那样的城市武装起义,多来几次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有这样主张的人也是有的,中国大革命失败后的几次持有“左”倾机会主义的人就是基本上奉行这个模式的,而这又注定是难以成功的,某一个场合即或一时成功也巩固不住。
中国革命如果按上述路子走,那么中国人迄今还会在黑暗中苦斗。
而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值得庆幸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以敢闯新路的精神走出一条充满希望和生机的路子。这条路子是以敢闯和善干相统—的路子。这条路子,是以敢闯为前提的,而又以善干为基础的,并且实现了有机的统一。我们要歌颂敢闯的革命精神,也一定要尊重科学的善干精神。我们要发扬敢闯的革命精神,更要发扬科学的善干精神。要始终一贯地发扬敢闯和善干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善干是以创新精神为指导的,而创新是不能一次完成的。回顾中国革命的历程,由于中国的独特国情,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出现过不同阶段国内外情势的重大变化,要使革命事业、人民事业,有一个好的发展,就必须突破陈规,放开眼界,不落窠臼,敢闯新路。而这样的新路在一开始时必然是不完备的,甚至缺陷不少,但是唯有走出新路,才会可能解决问题。所以,第一位的是看准了的就要敢闯。邓小平在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这样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④这是直接针对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的,而实质上这是邓小平这位老革命对毕生实践的精辟概括。
中国革命的历程证明,只有敢闯新路,才能走出生路。当年,不是在农村搞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就不能保存发展,一些优秀分子就会无谓地丧失在敌人屠刀之下,不是在关键时刻实现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转变,中国的民族危亡的重大关头就闯不过,更多的人民就只会在侵略者铁蹄下呻吟。不是在敌我力量对比转折的关头决心实行战略决战,中国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就不能很快到来。总之,不走新路,因循陈规,不仅死气沉沉,而且会使革命机遇丧失殆尽。而敢闯新路,走出去,就是光明。
透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同改革开放以前的实践在比较,我们更是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走新路是何等的重要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敢闯是建立在科学地认识国内外态势,把握机遇,认清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的。敢闯不是胡乱闯,只有那种对前途和命运无从把握、无从寄托的亡命冒险的人,才会乱闯一气。而对于胜利前途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敢闯就是要在实际需要而又实际可能的范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就是要及时地分析内外形势主客观因素,对于看准了的方向和路子,进行勇敢的尝试,甚至进行必要的惊险一跳。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很大的政治勇气和胆略,是难以达到的,这种勇气和胆略又是建立在知情的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
科学的敢闯,也就包括了及时地校正失误。中国共产党人闯新路的征程从来就没有平坦过。新路不是洒满阳光、花草丛生的福地,而是荆棘丛生、有着困难的路途,是需要付出重大的劳动和血汗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那就是及时地总结反思,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既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妄自菲薄。
闯新路就要顶住压力。这特别是要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要蒙受来自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相当多的责难和否认。马克思主义本来是创新的科学,本来就是要不断地根据概括实践经验而提供新论断的,而这些论断由于其对实际反映的科学性而赢得了人们极高的信仰,而一旦把这种信仰变成了盲目的崇拜,抽去其精神实质而只顾及其局部形式,那就会酿成灾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在闯新路的征程中,是通过同教条主义不断作斗争来实现自己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受教条主义之苦,屡受教条主义之苦。闯新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忠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而那些固守个别马列词句的教条主义者则是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闯新路只有克服教条主义,具有实际深厚功底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有勇气反对教条主义。
闯新路,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个好的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敢于从实际出发,闯出一条终于使中国革命成功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总结中国和国际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以极大的勇气,闯出了一条可以使中国社会主义大放异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路。在这样的路的进程中,也还会有新情况新问题,而只要有敢闯的精神、路是可以而且一定会走出来的,重要的是自己不要画地为牢,自我捆绑,而要自己解放自己,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去闯新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是以闯新路而著称的,囿于老路,没有出路;固循老路,只有死路;敢闯新路,才有活路,才是好路。这个好传统,我们一定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对于自己走出来的新路也不能自我陶醉,固步自封,而是要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不断强调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意义深湛,切毋等闲视之。
敢于在闯新路上,迈出第一步,是极其可贵的,而更要紧,更有价值的是,对新路子作出系统的理论反思,作出经得起实践与历史检验的论证说明。唯有对新路子作出系统、周详、缜密的论证,使人们得到共识,才能深刻地理解新路子,才能增强走新路子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中国共产党人既以闯新路而著称于世,更以对新路子作出严密论证,形成理论体系,而对国际共产主义作出贡献的。
当着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闯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之后,固然给人们以耳目一新之感,固然以其实践功效令人心服地展示了其生命力,但要使更多的人们自觉地认识新路子的真理性,不仅需要实践的例证,还需要对实践本质作出概括。这样的概括,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而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行动表明:我们既敢闯新路,又能不断总结,从而形成日臻完善的新路子的基本理论。
对新路子的理论概括的艰难就在于理论体系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需要依靠把握大量的经验材料以进行本质的概括。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总结,这就不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说,当着迈出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步,是基于不如此,革命力量无以自保,无以存在的直接感受;那么,工农武装割据成为一个普遍的革命道路的结论,就不能仅仅限于个别成功范例的堆积,而是需要对众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两个方面的经验进行不断的再认识,从而达到本质的把握。从20世纪20年代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开始,到40年代中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总结,包含了众多共产党人的心血。而当这条新路的论证被全党所共识的时候,中国革命发展的进程就顺利平坦得多了。
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坚持。邓小平以其毕生的经验体会,深刻地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⑤所以,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解放敢闯新路是历史使命,而及时地不断地总结升华,形成新的理论,更是历史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新的理论不是根本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言乱语,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革命经验(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本质的总结。这种新理论从根本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以提供新的理论观点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循着这样的道路前进着: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使新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用新的理论体系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整齐全党全国人民的步调。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上个世纪40年代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以及与此相联的革命任务、对象、动力、领导等的一系列问题的全面系统阐明;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崭新、全面的新民主主义理论,通过整风运动形式,使全党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获得了共识,这就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在上个世纪40年代获得的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全国政权的夺得,当然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作用,而新民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其被全党的共识,具有重大的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她之所以能够无愧于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一个重要内核,就在于这个党大胆地站在人民斗争的前列,负责地代表人民利益去闯新路,更是积极认真地从实践检验中来弄清新路的理论,并且付诸实施。这样的党理所当然地获得人民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正是循着这样的道路,成为中国人民事业的领导核心。而也唯有继续沿着这样的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地担当起这样的领导核心责任。人民在实践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崇高信任,赋予了党以极大的责任和重荷。在实践历史中,我们党并不是始终一贯正确的,也曾有过在闯新路的过程中判断不当失误的情况出现。但是,最终还是我们党内的优秀分子自觉地起来纠正了这种失当。这表明:在中国共产党内,为人民利益而闯新路,论证新路的传统,有着深刻坚牢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勇敢地突破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种种教条主义的论断,重申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坚决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提出了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观念,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到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直到祖国统一这样一系列关系到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的阐明。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上的成熟。
如果说,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从而在战争和革命为社会生活主题的岁月里,为中国人民革命指明了航程;那么,毫不夸大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基础,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航程。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面临实际问题而进行理论创造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丰碑。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个世纪里,在一个国度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两次重大的突破性的飞跃,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社会现象。20世纪中叶的4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新民主主义理论贡献于世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于世界;这样双重历史性贡献,由—个党来担当完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修养和重视理论的传统。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历史特点是,我们党在建立初期理论准备比较不充分,而一经成立就投入了实际斗争。但这个历史特点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把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来有针对性地研究理论,不断通过总结实际斗争中提供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概括,并把这样的理论概括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这样的富有实践性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的理论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度里发挥了巨大作用。珍惜党的这个特点和长处,将会使我们党在实践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有过独辟蹊径,走出新路的光荣历史,也有过在探索新路过程中出现失当乃至重大错误的历史;有过对符合实际的新路进行科学总结的光荣历史,也有过在探索新路过程中出现理论总结失当乃至根本错误的历史。这都是客观的存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无论是对新路的觅得和对新路的深识这样的殊荣,还是在探寻新路中付出的代价和损失,始终有一个根本的信念,就是要努力为中国人民利益寻找更为适合的道路和方针。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新路的历程中,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办事情,坚持唯物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方法,直面现实,永不停顿。这尽管不是笔直的路,但的确是可以不断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独特国情,作出对正确道路的抉择。
从新民主主义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艰辛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而鼓舞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坚贞不移地探索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努力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事物。
有了坚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念,我们党才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而如果没有彻底的发展观,我们党就可能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发现的基础上停顿下来,这就难以承担起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的任务。而我们党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永不停滞的党,是发展的党,是努力站在历史潮流前头的党。在旧中国为推翻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人这样做了,这就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也在努力这样做。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就反映了这样的信念,即在共产主义最终实现因而共产党也消亡之前,共产党人决不松懈自己带领人民寻找正确道路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样做。尽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主客观因素作用,对于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不成熟、不系统、不完善,甚至后来出现了许多偏差和失误、发生了像“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之类的严重错误。但是,即便从这些错误的理论和实践中,也能看到主观上谋求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路线的追求,只是这种主观认识是严重脱离和违背现实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毛泽东晚年错误,拨乱反正,继续了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总结。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作出了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的全面概括。现在回过头来看,其中的基本精神迄今仍是适用的,但囿于当时的认识水平,也有一些不足和不准确的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我们党不断地研究新经验,作出新概括。我们党既遵循了十一届六中全会揭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方向,又根据新鲜经验提出了—些新的论断,对一些不明确不恰当的论断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以及这些大会产生的各届中央委员会的许多次全会的重要文献,都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概括,提供了新的理论概念。这些论断或补充、或修正、或完善了以往的论断。这个阶段的党的理论工作表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很重视理论工作的;更说明,这些年来党的理论建设是很有成效的;更表明,我们党没有把理论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我们党不仅勇敢地突破前人作出的而现今不适当、不符合发展要求的一些论断,而且以极其认真负责而又彻底唯物的态度,勇敢地修正我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过的但经过实践检验而被认为并不准确的论断,这样就使我们的理论比较及时准确地跟上了时代实践的步伐,并以其一定的预见性指导着我们的实践。经过这些年来的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化了。这些都反映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地成熟,也使我们更坚定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丰富、完善、发展过程,更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独辟蹊径、走出新路的独特风格。正是这样的风格,使我们党永远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始终坚定地面向未来,寻求适合时代发展脉搏的新路子,更好地为人民造福。始终坚定地发扬这个风格,是同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信任密切相关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闯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使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走上了独立解放。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闯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去夺取新的胜利。
回顾历史、审视现实。我们更能体会到党的十七大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同时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们应当珍惜已经获得的伟大成就,更要永远不满足于已有成就,开拓前进。这就要不断地用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校正我们的认识和实践。
道路伸向前方,不停地追求,不停地奋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受到人民拥戴的一个重要因素。靠这个,一个小的党可以发展成为大党,一个不居于执政地位的党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一个历经磨难的党可以再造辉煌。我们要始终发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向前进的基本态度。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一个致力于并且不懈怠地为寻找新路而抗争的党,必定是大有希望的党。我们党已经走过的90年的历程,就是在坚定信念的前提下,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以跨越式的发展来追赶历史发展潮流的党。这样的党,必定同时代脉搏息息相关,就大有希望。
90年来的反反复复的历史实践无可争辩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确是顶天立地的好汉,是能够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具有超常智慧的党。形形色色的“骂杀”和“捧杀”议论,至少是表明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的无知和贫乏。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77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