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坚
(中共仙居县委党校教育科,浙江仙居317300)
欠发达地区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
吴 坚
(中共仙居县委党校教育科,浙江仙居317300)
全球金融危机使欠发达地区比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意识到块状经济的缺陷和不足,亟需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具体路径:一是培育龙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组织转型升级;二是科技兴企,加强研发,推进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三是拓展市场,创新理念,推进营销方式转型升级;四是深化改革,提升素质,推进经营管理转型升级;五是经营园区,筑巢引凤,推进产业平台转型升级;六是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推进政府服务转型升级。
欠发达地区;传统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于2008年5月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具体工作方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浙江制造”的未来发展规划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突破低端化锁定倾向,实现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是再创开放新优势的现实之需,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也是浙江欠发达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结合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其转型升级主要有六条途径:
1.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实施“扶优扶强”工程,选择3—5家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行业带动作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骨干企业,列为优秀企业进行培育,帮助其制订实施5年发展规划,鼓励其加强研发,强化管理,制定标准,培育品牌,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开展“一企一策”对口帮扶,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和运用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解决产业低、小、散问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确保政府相关部门在人才、资金、土地、房屋租赁、水电供应等资源配置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力争通过重点培育,使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尽快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2.改造提升中游企业。重视发挥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基础作用,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开发、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优质服务。每年确定20—30家成长性好、创新欲望强、经营者素质高、有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列为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设立优秀成长型中小企业奖,对其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的方向发展。加大行业优化整合力度,注重产业配套分工协作,引导中小企业加入骨干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和销售网络,形成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产品板块分明的集约发展格局,在产业集群内部构筑大中小企业兼备的金字塔状的分工协作体系。
3.限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等技术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两类企业,坚决实行“退二进三”、关停并转,加快淘汰一批产品档次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企业。吸收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尽快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的补偿机制及其实施细则,例如对被淘汰企业的经济损失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对在规定期限内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新项目优先审批立项,建立健全职工再就业培训基金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主动积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4.大力发展“微笑产业”。“微笑曲线”理论证明:整个制造环节在国际贸易中所占利润最低,不足10%,而90%以上的利润都分布在两端。为此,要积极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生产企业主动向两头延伸,即前头着力加强产前的创意、研发、设计,后头着力加强产后的营销网络、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一方面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集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培训、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产业外延,逐步融入旅游、养生保健、动漫游戏、电子、影视等关联产业元素,开创产业发展新空间,从而实现从传统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进发。
1.搭建公共创新平台。借鉴香港建立“生产力促进局”,着力在工业设计、产品检测、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为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成功经验,以政府为主导,成立县级科创中心,充分发挥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产品检测、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功能,为创新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具有孵化功能的创业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具有共性基础条件和社会化中介服务的创新平台,为整个产业集群提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转移平台。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机制,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对接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大型科技合作活动。
2.加强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采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共建实体等产学研合作创新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开发并投产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有知名品牌、有较高产品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促进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重视传统产品的二次创新,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别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3.重视企业品牌建设。挖掘品牌文化,培育品牌经济,积极推进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三大战略,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推行国际标准和行业先进标准、提高发明专利数量和比重、掌握更多优质知识产权为重点,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变“贴牌”为“创牌”,变“企业制造”为“企业创造”,变“引进标准”为“输出标准”,走品牌经营之路,推动传统产业进一步朝“专、精、新、特”方向升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保护机构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使用,维护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活动;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要素参与股权与收益分配的机制,促进知识要素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4.加快企业技改步伐。倡导“零地技改”,主要运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高效节能及新型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产品性能发生重大革新,促使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方向发展。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服务流程,推广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工程应用,产品数据管理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实现企业生产研制信息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经营管理实时化、动作过程规范化。
1.拓展企业营销网络。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并举策略,大力拓宽国内外市场,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互补中谋求企业最大的生存空间。拓展上游原材料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资源丰富地区建基地,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推进终端市场建设,鼓励企业抢占先机,拓展内销市场;鼓励企业到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公司,将产品直接打入外销零售终端市场;鼓励企业联合开办贸易公司,统一接单、统一定价,规避竞相压价;鼓励企业借力电子商务平台,增加外部营销网络途径。对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产品进大型连锁超市、参加“两反一保”应诉、赴境外投资、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申办各类认证、发展电子商务等拓展市场行为,一律由政府根据相关政策给予一定奖励。
2.重视企业品牌营销。企业产品竞争一般会经历产量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等几个发展阶段。品牌竞争是产品竞争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同类产品趋于饱和、产品质量大都符合市场需求、低价优势不复存在”情况下企业求生存和谋发展的必然手段。为此,要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策略,通过建立“高质量的产品+人性化的奖金制度+优秀的直销员培训体系”模式,从创立品牌到经营品牌再到买卖品牌,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空间。
3.发展企业网络营销。作为直销营销的最新形式,网络营销具有超越时空、低成本、实时互动沟通、服务个性化、方便地获取商机和决策信息、多媒体展示、丰富的促销手段、具有扩展性、信息透明化、等突出优势,在企业信息搜索、信息发布、开拓销售渠道、扩展和延伸品牌价值、顾客关系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增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联网成本的日趋低廉,随着国家《电子签名法》颁布和银行网上交易安全问题的解决,网络营销和网络营销外包正在成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推进现代物流服务。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能否达到原料和产品的快速、准确、高效流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要创建服务产业集群的现代物流体系,一要在交通主干线道口和各工业集聚区为物流服务中心的布点留足空间;二要加快传统企业改造,促使现有物流企业组建集团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变人工管理为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三要变分散仓储为集中仓储,促进工业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减少企业自办物流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做强做大的根本在于企业制度创新,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一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产权制度创新,重点是引导企业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开放式的股权结构,通过界定企业产权主体来明确权、责、利,通过股权扩散来淡化家族经营色彩;二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组织制度创新,引导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董事会,提高决策质量,鼓励企业进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大力宣传和推广职业经理人制度,充分调动外来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三要树立现代管理思维,加快管理制度创新,变革企业组织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研发管理模式,加快实现企业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与跨越。
2.强化人力资源培训。人是事物的决定因素,人的转型比产业转型更为困难。为此,一要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要把培育以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为特征的企业家精神作为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的核心内容。除强调必备的品德、知识水平和基本管理技能外,还要着力培养、提高企业家的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系统整合能力;二要加大对产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企业培训需求包括一线工人培训、技术人员培训、营销人员培训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等等。其中一线工人流动性大,对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影响大,因此培训需求也最为紧迫。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开展各个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使各类产业人才及时得到再教育、再提高。
3.推行企业精益管理。精益管理的关键是建标准、立标准、用标准,通过流程再造和流程优化,达到实施流程管理。它要求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加快产品国际认证步伐,积极采用国际通行质量、环保标准,取得进口国质量认证或环境标志认证,并尽可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将“依标准而动”的游戏规则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依托技术标准突破贸易壁垒,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4.推广绿色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先进制造模式,其内涵是产品生命周期从设计到报废处理全过程均具有绿色性。为此,一要大力抓好节约发展,进一步形成较完善的节能降耗监督管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统计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二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全面促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三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从废弃物到再生资源的循环链,建设产业集群生态示范园区。
1.强化园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体系,做好园区规划布局,明确产业集聚发展方向,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标准进入、高密度产出要求分步推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积极引导乡镇工业功能区健康发展,发挥其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的独特作用。加快园区扩容工作,超前谋划,做好连片土地的“留空留白”,为承接大项目、好项目预留空间。整合政府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供资金保障,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完善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理念,加强入园企业用地监管,实施项目履约评估,扎实推进项目清理。创新园区服务机制,实现“办公到一线、人员到一线、授权到一线”。
2.推进园区产业集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节约、集约、高效、挖潜”的总体要求,由过去偏重招商引资、土地征用、企业落地、标准厂房建设转向突出培育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链,促使工业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尽快向新兴产业区转型。按照“以用为先、依法处置、分类处理、集约利用”原则,加大对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鼓励园区和企业整合、盘活存量土地,实现“腾笼换鸟”。坚持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以县经济开发区、镇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组合园区建设,鼓励大企业、大项目及产业关联度大的配套优势产业向各类园区集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实现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为原则,按照“产业集聚,功能配套”要求,加快块状产业的园区化改造步伐,优化园区内交通、科技、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水平,着力建设集聚型、科技型、生态型、服务型园区。加大产业功能园区交通、通信、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加强新的电源项目建设和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园区供电供水能力;改善园区生态条件,配套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进经济开发区城市化进程,逐步把园区基础设施的养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4.实施“开放带动”工程。创新招商方式,实施产业招商,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的生态型项目;实施定向招商、驻点招商和挂职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实施以商引商,加强与台商、侨商及外资企业、中介机构的联络。制定科学的项目考察、筛选和准入机制,对要求入园企业的投资密度、产业档次、科技含量、发展规模等进行全面考量,筛选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有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潜力的优质企业,实现经济增量、结构改善、区域综合竞争力增强的多赢目的。
1.成立转型升级机构。成立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形成各部门推动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做好统筹规划,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制订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配套措施。一要坚持以产出率为考核标准,引导企业注重创新,提高产出效益;二要以品牌创建评判企业综合实力,加大创牌服务、政策奖励扶持力度;三要以科技水平评判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科技型企业鼓励扶持力度;四要以节能减排定制项目评审标准,强化项目审查,形成促进转型升级的政策取向。
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公共服务模式,拓展公共服务主体,促进政府、公立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企业多方联手,形成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解决共性问题的理想环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挥政府部门引导、协调、监督、服务作用,加强公共服务平台队伍建设,以市场运作机制为基础,构筑创业、技术、金融、商贸、物流、培训、信息、创意、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平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产业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对产业公共服务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大力支持产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建立和持续运营,支持产业公共服务资源汇聚和整合,积极培育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
3.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政府要“敢为、有为、善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效能,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完善工业经济优惠政策,切实加强企业难题破解的制度供给。一要通过运作资信评估和风险评价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登记注册,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二要通过园区扩容、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推行“零地技改”,着力缓解企业“用地难”问题;三要完善经济运行监察与产业预警机制,引导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加强危机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四要建立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加强重点企业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五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4.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政府与各个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联系,在创业主体、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合作桥梁。一要推进行业协会内部财务、自律、会员准入退出等运行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监督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会员企业能力、水平,提高行业自律性和向心力;二要发挥行业协会在实施行业标准、提供技术培训、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维权、人才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抑制过度模仿和恶性竞争,优化集群创新环境;三要发挥行业协会在拓展国际市场通道和应对贸易壁垒、贸易纠纷等方面的作用,组织企业参与国际交流,介入国际商务争端、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纠纷,帮助企业应诉,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1]盛世豪,徐明华,王祖强.创新与转型:浙江经济新现象[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卓勇良.浙江最佳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美]史蒂夫·卡普兰.成为大象: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M].闾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赵洪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J].政策瞭望,2008,(10).
[6]汤黎路,周必健.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J].政策瞭望,2008,(10).
[7]兰建平.科学推动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08,(18).
[8]杜世源.突破块状经济的“低端锁定”[J].今日浙江,2009,(19).
[9]吴家曦,应云进,王国勇.浙江中小企业怎样看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09,(12).
[10]朱柏铭,李冲.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浙江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出路[J].经济论坛,2008,(22).
[责任编辑 杨国营]
F062.5
A
1671-6701(2011)01-0034-05
2010-12-08
吴 坚(1970-),男,浙江仙居人,本科,中共仙居县委党校教育科科长,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