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
(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 新疆 察布查尔 835300)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的对策与思考
王秀兰
(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 新疆 察布查尔 835300)
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察布查尔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边境县。本文首先介绍了察布查尔县扶贫开发的现状,其次,客观地分析了察布查尔县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察布查尔县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察布查尔县 扶贫开发 模式创新 对策
察布查尔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边境县。全县总面积4485平方公里,县辖15个乡镇(场)71个村队,其中扶贫工作重点乡5个、重点村37个。总人口18.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049户,30165人。
察布查尔县委、县人民政府与全县各族人民一道不断努力,取得了扶贫工作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人均纯收入4061元,比2005年增加1381元,年均增长14.9%。2009年达5032元。首先,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总结,及时调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的工作上来建立健全领导联系点制度,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局面。其次,强化产业化扶贫工程,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广大农牧民稳定增收。特别是针对产业化扶贫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林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自治县支持农牧民增收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全县畜牧业、林果业、农业、农业保险、抗震安居、农业机械、水利、扶贫等工作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共同受益。最终提升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一户一种,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格局。第三,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制定出台了《察布查尔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察布查尔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并就滞留历年项目资金问题召开了专题讨论研究会议,形成了解决该问题的具体工作措施。
1.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一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地方财政对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等政策措施,但生产资料、农机作业及雇工费用等持续上涨,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产品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冲击,总体上竞争力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企业、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农协组织在协调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作用不大,影响力不强,制约了农牧民的增收。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观念陈旧及民风习俗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牧民不愿离乡打工,即使外出务工的大多数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
2.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十五”期间,自治县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欠账太多,老的项目没完成,新的建设项目又急需大量资金。
3.经济运行中面临着较大困难。自治县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一是自治县经济发展布局不均衡,山区乡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比重大,经济总体水平低,脱贫难度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部分乡(镇)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宽。
此外,生态环境脆弱和市场发育缓慢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制约将长期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察布查尔县产业结构升级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加之地方工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缺乏反哺农业的实力。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始终没有停止,对扶贫开发工作构成了现实威胁。贫困地区大多是受境内外“三股势力”滋扰的地区,由于地处边远,靠近边境,民族宗教情况复杂,对贫困地区开发产生现实影响。
1.外部客观原因。贫困农牧民生活生产的条件差。低收入贫困户和扶贫重点村大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高寒边远山区、半山区,居住分散,远离中心城市,市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对土地、草场、社会事业等开发成果的共享程度低。
2.内在主观原因。劳动者素质较低。贫困人口大多数文化程度低,缺少劳动技能,依赖心理强,只满足于当前的温饱,很少考虑更大的发展;有的即使是政府帮助也不予以积极地响应与配合,将扶贫款或物花光吃光。他们对自己贫困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心态麻木,对未来缺乏期盼。
1.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察布查尔县扶贫开发工作,要从传统的单纯生产性扶贫,向援疆性扶贫与生产性扶贫相结合的综合扶贫模式转变。在国家和东部省市全面支援新疆的新局势下,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援疆性扶贫开发,是国家和东部支援新疆省市的第一责任。县扶贫办和各乡镇场不仅要继续抓好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生产性扶贫,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工作,更要学会用国家项目资金和援疆项目资金解决扶贫开发和扶贫攻坚的障碍和难点问题。
2.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注重扶贫开发效果。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如山区乡的有些地方已经丧失生存条件,完全可以利用国家移民搬迁政策资金,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异地搬迁,以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扶贫效益。可以利用国家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政策,统一规则,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立整体搬迁的移民新村,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同步解决贫困户住房改造问题。
1.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要以粮食、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等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吸引、鼓励和支持国内外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开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肉、奶、瓜果、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质量。二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各级政府要帮助农民与龙头企业挂钩,使农民能凭订单种植,凭订单销售,减少生产风险,让农民得到实惠。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及服务业。从新疆乃至全国来看,锡伯族西迁、锡伯族文化与民俗、等旅游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重视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和景区的建设,创建察县旅游品牌。与此同时,要积极为二、三产业调整改造提供商贸、餐饮、口岸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增强财政收入。
2.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一要建立贫穷地区突破二元结构的新的发展机制,形成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二要认真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分地区、分阶段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攻坚计划的目标。三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关心减贫事业、关爱贫困群体的良好氛围。四要建立健全稳定有效的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充分发挥贫资的效益。
3.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在贫困连片地区围绕吃饭、饮水、用电、道路、教育、卫生等环节,建设一批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努力达到整村推进的“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五有”(有学上、有医疗保障、有科技文化活动场所、有集体经济收入、有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五能”(贫困户能用上安全饮用水、能用上电、能有一项以上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生产项目、能有经济适用房居住、能及时得到培训和获得信息)标准。
4.从实际出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加强贫困地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创造条件。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扶贫项目,发展劳动密集型、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1.重视对贫困农牧民的教育,要积极帮助广大贫困农牧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科学为指导,以科技为规范,让广大农牧民掌握好、运用好科技。
2.培养贫困农牧民改变现状的雄心和欲望。强化转变思想观念的教育,必须使广大贫困农牧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务实苦干的精神。要使广大贫困农牧民明白,只有他们自己才是扶贫的第一主体,不论国家和自治区在扶贫投入方面的力度有多大,都必须通过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自己的努力,才能变成可持续增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贫困状态。
3.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两个生产”一起抓,既要大力发展生产,也要控制人口增长,要彻底摆脱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状况。
4.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打牢稳定工作基层。要教育各族群众,民族分裂“三股势力”是破坏各族群众生产致富,安居乐业的共同敌人。党和政府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三个离不开”和民族大团结是群众各族脱贫致富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责任编辑:沈利平]
[1]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山区贫困农牧民扶贫开发试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R]2008年11月
[2]《目前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调查文集(二)[M],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陈延琪、李晓霞主编
[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察布查尔县“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中期评估报告》[R].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1.01.077
F127
A
1674-6287(2011)01-0077-03
2010-11-03
王秀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