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宪 孙传芬
(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 山东烟台 264100)
选取1996年1月至2010年1月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来我院治疗的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1~76岁,平均47岁。发病前手术类型:8例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胃大部切除术、穿孔修补术,5例行胃癌根治术,3例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2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2例外伤性肠破裂肠切除术,3例肠粘连松解术,4例肠切除术,4例肠排列术,2例脾切除术,3例阑尾切除术。
所有患者均发生弥漫性、对称性腹胀,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有22例无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恶心、呕吐等症状;有26例停止排便排气;3例术后出现少量排便排气,进食后出现梗阻。治愈时间为10~32d。X线平片或腹部透视检查:36例小肠均有多处积液积气表现,5例B超检查腹腔积液并肠壁增厚,18例腹部CT检查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肠腔积液积气,肠管扩张和腹腔渗出表现。
确诊后立即禁食、常规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石蜡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纠正低蛋白血症,适当运用生长抑素和糖皮质激素。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mg,2次/d,2例彩超引导下行肠间脓肿抽吸。
结果全组病例均保守治愈,保守治疗时间10~32d,其中4例胃肠道功能一度恢复,进食后再度出现肠梗阻,均经继续保守治愈。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多于腹部手术后的2周发生。一般多发生于手术时间长、手术创面渗血多,腹腔内严重污染的患者中。这是因为腹部因有严重创伤或有炎性反应发生,导致腹腔渗出液较多,引起广泛的肠管粘连,肠管的正常蠕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
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通常可参考以下几点:(1)近期腹部做过手术,手术操作时间长,且手术中操作范围广,有严重创伤、出现大面积渗血、患者高龄;(2)术后5~7d已有排气及少量排便,进食后又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并逐渐加重;(3)腹胀明显并呈对称性和弥漫性,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4)无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部触诊质地坚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5)腹部X线检查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及肠腔积液;(6)腹部CT显示肠壁增厚、水肿、粘连,肠腔积液积气,肠管扩张和腹腔渗出无高度扩张的肠管;(7)排除腹腔感染、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等;(8)保守治疗大多有效[2]。
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十分重要,并注意区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除非出现肠绞窄及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合病史,通过动态观察病人腹部症状、体征以及腹部CT影像的变化,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非手术疗法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正确方法。本组患者多采用以下措施行保守治疗:(1)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确保引流通畅;(2)完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3)联合使用有效抗生素;(4)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肠壁水肿,促进炎症消退和粘连松解;(5)应用生长抑制素,抑制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消化液的分泌;(6)腹部理疗或中药外敷,以利于炎症的吸收。
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若病情稳定则需耐心观察。一旦出现体温持续上升,腹痛腹胀加剧,同时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及腹膜炎征象,则应及时进行手术[3]。注意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手术中操作应轻柔,以减少肠管的损伤,保持肠管浆膜面的完整,手术结束后应用大量温热盐水冲洗腹腔,术中广泛分离粘连时应适当延长病人禁食时间,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及早给予新斯的明肌肉注射以促进肠蠕动,应鼓励病人及早下床活动。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2] 孙平良.复方大承气汤防治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2):939~940.
[3] 邱延松.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10(29):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