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走治水利民强市之路

2011-08-15 00:51中共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硕辅
中国水利 2011年5期
关键词:用水水利水资源

中共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硕辅

兴邦之要,其枢在水。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突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主题,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把水利摆上了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战略性地位,全面吹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新形势下水利事业的跨越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湖南省娄底市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经济欠发达市,加快水利发展,增强水资源对农业农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支撑与保障能力,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立足市情、民情、水情,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娄底特色的治水、利民、强市之路。

一、突出在水利投入上下工夫,以投入强保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加快娄底水利发展,资金投入是前提。必须进一步完善水利投融资体系,有效畅通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努力建立稳定多元和持续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大逐年增强财政对水利投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投资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增加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规模,设立并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充实完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扩大基金来源和规模;完善有关财政补贴政策,尤其是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拓宽水利建设基金来源渠道,明确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15%,从地方收取的各类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中提取3%,从省对娄底市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划出5%,纳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二是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建设资金筹措方式,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采用项目法人承贷、市级财政贴息的办法,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则由所在地政府利用规划内土地资源进行融资;优化水利利用外资环境,逐步拓宽和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领域、规模和质量。三是加大社会资金投资支持水利的力度。建立市县二级水利融资平台,将市水务投资公司作为水利资产的投融资主体和水利发展的平台;进一步拓宽各级水利投资渠道,尽快研究制定吸引农民资金以及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整合各类涉水专项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规范和加大奖补程序和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同时,切实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力争今后10年全市水利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二、突出在水利管理上下工夫,以管理提效益

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得好是最大的节约,管理得不好甚至不管理是最大的浪费。从娄底市来看,还存在水资源多头管理、部门之间职责重叠的现象,导致水源、供水、排水、污水管理很不协调,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科学调度、有效保护和优化配置,必须坚决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水资源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一是加强水资源总量控制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出台“娄底市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二是提高用水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合理制定用水定额标准,实行用水定额动态管理,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强化重点用水单位节水监督管理,实施重大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器具普及。三是加强纳污能力管理,保护水资源。划分全市水功能区,制定好涟水、孙水等流域纳污总量方案,严格各县市区排放标准,加快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涟水、孙水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河道及排水管理。四是实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评制度。建立健全政府首长责任制和以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考核制,建立相关法规制度,完善管理组织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手段,加强机构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在水利改革上下工夫,以改革增活力

改革是事业前进的动力,是推进发展的法宝。水利事业要加快发展,必须以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为着力点,努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加快全市水源工程建设,实施水资源实时调度系统,改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加快水务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水务统一管理的网络体系;实施流域管理,2011年率先在涟水流域成立涟水流域管理局,行使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治理和监督职能,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二是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消除长期以来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 “顽疾”,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护养护经费,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市以乡镇为单元,建立水利管理站,定编定员,乡镇水管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三是加快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水行政领域各方面地方水法规体系,加强河道管理和水域保护,健全市县两级水行政执法队伍。四是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和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的积极性。五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实行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稳步推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四、突出在水利建设上下工夫,以建设夯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娄底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是全市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建设已是刻不容缓。必须紧盯水利建设的薄弱环节、重要区域和关键领域,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重点加快支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加强中小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支持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和沟渠疏浚,基本消除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病险隐患,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为重点,恢复和改善水库、水闸功能。尽快完成国家规划内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新出险及存在遗留问题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同时,全面推进规划内小(2)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小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逐步建立完善全市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三是以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开展资水治理,全面完成市本级涟水、孙水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县城防洪达标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四水重要河段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山洪沟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让措施建设任务,加强气象、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监测设施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全市突发事件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预警预报及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和省湘中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四是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重点,全面解决娄底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5年内基本解决已纳入全国规划的123.3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五是以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塞海水库、两丝水库建设。加快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强化规划在水利改革发展中的指导和基础作用,加大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投入力度,重点加快塞海水库、两丝水库等基础水源建设。六是以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防洪减灾重点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立健全洪水管理、抗旱调度、应急管理等制度,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七是以水土保持三年实施方案项目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态自我修复为重点,突出抓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崩岗治理,实施好国家规划内项目,推广“民营水保”,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强化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突出水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利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八是以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利用和管理。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确保水能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农村水电安全分类管理及年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九是以防汛、水文、气象信息化建设和强化水利科研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水文站网建设,完善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设和功能布局,提高水文水资源和防汛抗旱监测预警能力,夯实水信息监控基础。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

猜你喜欢
用水水利水资源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节约洗碗用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