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楠
山西大同卫校,山西 大同 037004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季节性或常年性发病,易反复发作,难于根治。近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我国中心城市平均自报患病率为 11.1%[1]。2007年至今,笔者采用自拟脱敏汤随证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2]确诊。所有患者常年性发病,均有鼻痒,打喷嚏 (每次>3个),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1年内发病日数 >6个月,1日内发病时间 >0.5小时,病程≥1年。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60例。其中男 24例,女 36例;年龄最小 18岁,最大 55岁。平均 38岁,病程 2~20年,平均 11年。
2.1 自拟脱敏汤药物组成 紫草 10g、茜草 10g、旱莲草10g、柴胡 8g、防风 8g、乌梅 10g、地龙 10g、五味子 10g。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辨证加减,如营卫不和,风寒袭肺者,当以调和营卫,加桂枝汤;如清阳不升,浊阴上犯者,当以补气固卫,升清化浊,加补中益气汤;如肺经伏热者,当以清肺泄热,加黄芩,栀子,炙枇杷叶,桑白皮,地骨皮;如肾阳不足者,当以温阳补肾,加巴戟天,仙灵脾,仙茅,炙附片;如鼻窍瘀血阻滞,循环失畅者,当以活血通窍,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穿山甲。
2.2 用法 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口服,7天为一疗程,中间无间隔,连用 3~4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同时注意勿接触过敏原。
3.1 疗效标准参照 《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2]判定疗效。①痊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②有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减轻,但偶有复发;③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经治疗60例患者痊愈47例,占 78.33%;有效11例,占 18.33%;无效 2例,占3.33%。总有效率达96.67%。
例 1 王某,男,18岁,2006年 12月 8日初诊,鼻塞1年多,运动后可通,冬重夏轻,做过冷冻治疗无效,夜间作痒,晨起狂嚏。检查:两下甲肥大潮红,表面粗糙,呈桑椹样,跑步后 3分钟左右,症状改善,舌薄苔,脉平。症属瘀血阻窍,微循环失畅,则鼻甲肥大。治法:活血化瘀加脱敏汤。乌梅、五味子、紫草、茜草、旱莲草、桃仁、红花各 10g、柴胡 8g、防风 8g、当归 15g、赤芍 10g、曾满8g、路路通 10g、辛夷 6g。7剂,水煎服。二诊,药进 7剂,狂嚏明显减少,通气改善,但夜间仍塞。检查:鼻粘膜粉红色,舌薄苔,脉平。用化瘀之剂,微循环改善,加上脱敏疗法,方即成效,所以不能改方,再服 7剂。三诊,服药症状全无,但是停药时发作,已减轻,通气已畅,舌少苔,脉平。原方有效,遵守古训,效不更方,维持疗法,原方再抓 21副,第一个7副 1天一剂,第二个 7副 2天一剂,第三个 7副 3天一剂,以观后效。三个月后复诊,一切正常。
例 2 唐某,女,29岁,2008年 4月 12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 3年,多在春秋之际发病,鼻痒狂嚏,每遇烟雾、异味粉尘等刺激而甚,鼻涕黄稠有气味,伴头昏目胀,检查:鼻腔粘膜色红,下甲有少许水肿,舌苔微腻有黄苔,脉洪大数,此是肺经伏热,肃降失职,当以清肺火加脱敏疗法: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枇杷叶、紫草、茜草、旱莲草、乌梅、地龙各 10g,柴胡、防风、山楂各 8g,7剂,水煎服。二诊:7剂后诸症基本消失,有少许打嚏,舌苔明显改善,脉洪大而数,此乃肺热初清,正气有所不足,治疗应该攻补兼施。生黄芪 30g、黄芩、栀子、桑白皮、紫草、茜草、旱莲草、乌梅、白术各 10g,防风、地龙各 8g, 7剂,水煎服。三诊:诸症都有大的改观,喷嚏基本消失,原方再服 7剂而愈。
过敏性鼻炎属Ⅰ型变态反应,患者接触过敏原即发生鼻部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临床治疗方法很多,西医大多采用脱敏疗法及对症治疗等。尽管能较快控制症状,但副作用较大,且无法彻底治愈。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学属鼻鼽、鼽嚏范畴,《素问玄机原病式》谓:“鼽者,鼻流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有二,一是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鼻开窍于肺”,其病在肺,其本在脾肾,因此主要病机是以肺、脾、肾三腑虚损为主;二是外因,多为风寒异味气之邪侵袭鼻窍而致病。因此本病的发生是机体的内因为本,外因为标,临床上以虚证表现居多。中医治疗鼻鼽证主要是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入手,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变态反应状态,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笔者自拟脱敏汤,其中紫草、茜草、旱莲草均有凉血脱敏之功效,防风祛风散邪,柴胡疏肝升举阳气,乌梅收敛止嚏、涕之功,五味子敛肺止涕,地龙活血化瘀,全方具有散邪止嚏通窍及抗过敏之功效。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辨证分型,专病专方,灵活用药,取得了满意而持久的疗效。
[1]韩德民,张罗,黄丹,等.我国 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5):378-384.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