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剑 余全珍 李建华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 6217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此心脏监护病房(CCU)也成为高风险、高技术科室。随着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新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对CCU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的业务素质、护理质量直接影响AMI的抢救成功率,现结合其临床特点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本组患者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平均(64.7±12.8)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确诊为AMI,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判断心功能在Ⅲ~Ⅳ级。其中下壁20例,前壁、间壁、下壁18例,下壁广泛前壁右室梗死10例,前间壁8例。
规范阶段培训,提高CCU护士学习积极性,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锻炼其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紧急应对能力,熟练掌握专科仪器操作和专科技术,使患者得到有效监护且使患者具有信心,并降低职业风险。培养护士语言性沟通与非语言性沟通相结合的主动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并提高护士临床合作能力的培训,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动态信息。CCU患者多数病情危急,护理人员必须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准确的判断力,应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加强病房巡视。
急性心肌梗死多病情危急,疼痛剧烈,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入院时患者常焦虑、恐惧等,且缺少亲人的陪护和关心,环境改变、频繁检查、同病房患者相互影响、各种仪器昼夜不停的影响等,使患者心理负担很重。故应及时安慰患者,使患者在精神及心理上处于最佳状态;同时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有序且从容的神情进行治疗几期准备工作,以此来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1]。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支持,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2.3.1 卧床休息 患者急性期须绝对卧床休息,翻身、进食、大小便等均由陪护或护理人员完成,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加强,但活动后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
2.3.2 病房环境 保持病房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同病房其他患者急救时可适当拉闭床帘以免相互影响,急性期谢绝探视。
2.3.3 吸氧及止痛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一般采用持续吸氧,流量2~4 L/min,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输氧管通畅。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无力咳痰的患者配合氧气雾化吸入,随时评估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并做好记录。AMI患者迅速止痛极为重要,可有效制止梗死范围的扩大。
2.3.4 二路或三路补液 遵医嘱应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扩血管药物,使冠状血管扩张,减轻心肌缺血,用速尿以减轻心脏负荷,血压低时用多巴胺升压以保证全身及脑组织血液供应;联合应用毛花苷C、多巴酚丁胺以增加心肌收缩。同时准备好除颤仪、起搏器、气管插管等抢救药品。
2.3.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危急,尤其是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因此应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入院即给予12导联心电图监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建立静脉通道,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2.3.6 饮食护理 进低脂、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可食用过快、过饱、过热、过凉之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鼓励进食新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食物,排便时须有人看护,避免过度用力,以防因腹内压急剧升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而发生意外。
扩血管药在脑血管疾病中常用,如硝普钠,应使用微量泵注射,以防静注时低血压发生,保证用药安全。硝普钠为水溶液,性质不稳定,应现配现用,其使用时间不可超过8 h,连续使用总时间不超过72 h。硝普钠遇光、热或长时间储存时易分解产生有毒的氰化物,因此使用时用应用黑布套包裹或避光材料遮挡。在应用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硝普钠注射注意事项及危险性,特别嘱其不要自行调节输注速度,也不要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甚至产生休克[2]。使用硝普钠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根据血压可隔5~10 min增加滴速和药物浓度,使血压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待血压稳定,可延长监测时间。而停止输注后,药物作用在5 min左右消失,故停药时逐渐减量,并加用口服血管扩张剂,以免出现血压反跳现象。若发生恶心、头痛、肌肉痉挛等副反应,则应立即停药。
近年来静脉溶栓是AMI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缺血心肌早期再灌注可以使AMI的预后明显改善。溶栓前应急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酶原及出凝血时间等各项检查。溶栓前准备好各种药物及保证抢救器械运行良好,特别是心电监护与电除颤,各项参数调节到最佳备用状态[3]。溶栓药物尿激酶必须置于冰箱冷藏,妥善保管,现配现用,禁止与其他药物共用一静脉通道。溶栓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心情愉悦,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其有无并发症,发现出血、意识模糊等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改善AMI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明显作用,AMI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记忆力多不同程度下降,而该病是一个慢性过程,需要其自身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措施。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应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因人而异,围绕加强自我护理能力和预防保健为主题,耐心细致的解决不同个体的健康知识需求[4]。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本组患者56例,经对症治疗和全面护理,54例转入普通病房,2例死亡,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且需要专科综合护理密切配合才能提高生存率。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应配合医生做好急救护理,还要加强康复及健康教育,共同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或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
[1]宗瑛.浅析心理护理原则及不同年龄患者心理护理特点[J].西南军医,2007,9(5):132
[2]刘英.静滴硝普钠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0,7(2):133-134.
[3]韩立宪,王贵松,徐泽升,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后急诊介入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10(4):209
[4]傅江湲,李薇,陈哲.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