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均量
胜利油田胜南社区机厂医院,山东东营 257000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能定量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可全面、客观的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期间24 h内的血压变化情况。本研究通过对130例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进行分析,比较几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长效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和贝那普利等;短效药物: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及其联合用药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并观察各种药物对24 h血压的影响,研究高血压病治疗过程中24 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评价各种药物对高血压病的疗效。
按照1999年WHO公布的高血压标准:选取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130例,其中男57例,女73例,年龄40~81岁,平均(58.0±3.8)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长效组57例,短效组35例,联合用药组3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初诊或入院时做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查,3个月后复查1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仪是中健科仪有限公司的CB-2300-A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宽度22 cm×12 cm,固定于右上臂,测量方法为振荡法(Oscillation),检测时间为上午8:00~10:00到次日上午 7:59~ 9:59,记录 24 h血压的程序设定白天(6:00~21:59)每30分钟记录1次,夜间(22:00~5:59)每60分钟记录1次,要求每个受试者有效记录大于85%,监测过程中避免剧烈活动[1]。结果分析指标包括有效监测次数、24 h平均血压、测压时间、白天平均血压、24 h血压昼夜节律、夜间平均血压、 24 h血压总负荷[白天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的次数与夜间收缩压(SBP) ≥ 120 mmHg和(或)舒张压(DBP)≥ 80 mmHg的次数总和占测定总有效次数的百分比]。
治疗效果分有效和无效两种。有效为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压波动曲线能恢复昼夜节律[即夜间的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动脉压值-间平均动脉压值)/白天平均动脉压值≥10%为昼夜节律正常]降压疗效判断按全国统一标准[2-3]。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长效(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和贝那普利等)降压药治疗的57例患者中,53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压波动曲线能恢复昼夜节律;应用短效药物(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治疗的35例患者中,28例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压波动曲线能恢复昼夜节律;应用联合用药(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贝那普利等联合用药)治疗的38例患者中,37例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压波动曲线能恢复昼夜节律;长效药物较短效药物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比较x2=15.2,P<0.05);联合用药较长效药物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比较x2=22.8,P <0.05)。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n(%)]
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27.2%[4],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的差异也越加明显[5],大约有50%自认为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其血压并不稳定,表现为早上升高或下午升高或早上、下午都升高或夜间升高等,说明其血压控制实际上并不理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坚持服药并自感血压控制得不错,但仍发生了心、脑、肾、眼底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监测24 h动态血压,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血压波动的规律和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合理使用短、中、长效降压药物,调整药物剂量和选择服药时间。服药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在血压高峰出现前1~2 h服药,从而使血压在24 h内控制平稳,有效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其主要意义如下:①选择治疗方案,合理搭配降压药物:凡昼夜节律消失(非勺型)的高血压患者有发生脑血管病变的较大危险性,应给予更高的重视。根据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高峰、低谷时间,选择其作用时间与血压升高相适应的药物,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较多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常易发生在清晨血压升高时。因此,降压药物的治疗不仅仅应该降低升高的血压,而且应尽可能使其昼夜节律恢复“长柄勺形”曲线。长效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物贝那普利)对降低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明显,而短效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不如长效明显;接受长效药物治疗是单纯收缩压增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理想的治疗选择,对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的患者应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钙拮抗剂或利尿剂对昼夜节律的影响不大,对夜间血压下降明显的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并且能抑制β受体阻滞剂阻滞β受体所致的血管收缩作用;而β受体阻滞剂类(代表药物美托洛尔)可使夜间收缩压下降减少,可防止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引起的心动过速和交感神经活化[6-8],所以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佳。②减少过度降压与不良反应:ABPM可显示在直立、运动或休息时血压是否过度降低,抗高血压治疗是否超过了血压的安全范围,造成心脏、脑血管相对的供血不足,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及剂量的大小。因此,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24 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对高血压患者十分必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谭学瑞,潘红星,李玉光.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的临床价值与可靠性研究 [J].高血压杂志,2005,13(4):217-220.
[2]戴自英.实用内科学(上册)[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67-1170.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83-1295.
[4]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48.
[5]Staessen J,O’Brien E,Atkins N,et al.The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with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is overestimated by coirventional sphygm om anometry[J].Am J Epidemiol,1992,136(4):450-459.
[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钙拮抗剂临床应用进展专题研讨会纪要 [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4(2):90.
[7]吴惠金.浅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124-125.
[8]程江涛.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