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剑周梅芳许 烽
(1,3.浙江海洋学院团委,浙江 舟山 316000;2.浙江海洋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渔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独特方面。浙江作为沿海省份,其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生活、学习、教育、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存在特殊问题,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笔者走访了舟山市众多具有典型特征的海岛和渔农村,调查地点覆盖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4个区县的3个教育局、4个区县级以上团委、4个区县级以上妇联;12个渔农村、9个农村社区、4所小学、4所初中。采访到了4名教育局领导、4名团委书记、8名学校负责人、130名渔农村留守儿童、89名监护人、21名村干部和13名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地理分布和经济发达状况,在每个区县抽取所辖属的行政村和社区进行调研,每个行政村和社区至少访问5名留守儿童和1名行政村干部或1名社区工作人员。在深入了解该课题国内研究状况后,将调研对象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不满16周岁的海岛渔农村孩子。
(一)调查对象和样本确定
通过编制问卷展开调查,并同受访者进行深入交谈,调查对象包括渔农村留守儿童本人、监护人、老师及相关机构负责人等。在走访的舟山四个地区的12个渔农村、9个农村社区、4所小学、4所初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37份,回收率为93.7%,有效率为100%,其中16周岁以下渔农村留守儿童130名,所调查地区渔农村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比例为13%。所以,本次调研的有效样本容量为130,以下相关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各种情况的百分比均是基于130这个有效样本容量计算得出的。
(二)调研内容
对渔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渔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情况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对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取的举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情况
1.父母外出情况及亲子沟通基本状况
在130名渔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一方外出”情况占72.38%,“双方外出”占22.86%,另有4.76%选择了“其他情况”,这表明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以一方外出情况居多。在留守儿童的父母流动方向调查中,“外出打工”比例为59%,“外出经商”比例为7%,“出国”比例为占1%,“其他”比例为33%。从父母流动方向上看,以外出打工为主。
对于父母外出时间的调查,在“半年以下”的占80.68%,“半年至一年”的占10.23%,“一年至两年”的占5.68%,“两年至三年”的占3.41%,“三年以上”没有,这说明渔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时间相对较短,以半年以下为主。
在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络频率上,“不定时经常联系”占65%,大约“一周”联系一次的占16%,“无联系”的占19%。亲子间有92.31%都采用“电话”方式沟通,此外还有2.2%和5.49%的留守儿童采用写信或网络通信等方式与父母联系。父母回家探望子女的时间间隔在“半年以下”的占80.21%,“一年”的占14.58%,“一年及以上”的占5.21%。有65.96%的留守儿童曾到过父母务工所在地。
以上问题和数据也反映了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亲子联络状况较好,外出的父母能够做到与孩子及时沟通和联络。
2.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环境
(1)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环境及家庭教育环境
调查数据显示,渔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较多地集中于“父母中的一方监护,另一方外出”,比例为56.09%,其次为“隔代监护”,比例为29.99%,“寄养监护”为13.92%。
在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中,文化程度为“文盲”的有4.96%,具有“小学”文化的有28.93%,“初中”文化为43.8%,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2.31%。另外,31.40%的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交流无障碍,但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仍存在矛盾。不当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存在于家庭教育过程中,有“溺爱”现象存在的也不少。因此,从总体上看监护情况主要呈现出父母中的一方监护另一方外出较多、监护关系稳定性强、监护人文化水平总体不高、教养方式不科学等特点。
(2)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及学校教育环境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100%。在访谈中,很多渔农村留守儿童选择“愿意在本地学校就读”,留守儿童对当地学校教育比较满意或者不愿意去远离家乡的地方就学。对于这一问题,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如嵊泗县教育局专门拨专款建立并维持菜园二小民工子弟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此外,从笔者调查实际来看,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实施。
调查显示,渔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把学习看得很重。在学习成绩上,有近一半(47.83%)的留守儿童排名在班级前20%,29.57%的孩子排名在班级前20%到前50%,14.78%的孩子处于班级前50%到前80%,7.82%的孩子处于班级排名后20%。在针对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愿望的调查中,70%的学生希望学业有成。
(3)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及安全状况环境
从经济状况方面看,很多留守儿童在日常消费和开支方面条件比较宽松,每个月的零花钱在100元以上的占54.24%。浙江籍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经商或做生意的比例较高,海岛渔农村外出经商的虽然不多,但在此次调查中也占到了7%的比例,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较多且时间长,孩子大多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或者与祖父母一起生活。
在安全状况方面,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安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由访谈得知,在130名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中有7人“受到过他人的非法侵害和人身伤害”,9人回答“自己曾有行为失控现象发生”,3人称“曾有轻生的念头”,13人遇到过其他不安全状况,主要来自同学的骚扰、欺侮带来的安全担忧。
3.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
(1)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
在“你觉得周围的人关心你吗”这一问题上,4.88%的渔农村留守儿童选择了“从来不关心”,13.01%的孩子选择“很少关心”,还有30.89%和51.22%的孩子分别选择了“比较关心”和“很关心”。面对“你对谁最怀有感恩的心”的问题时,71.54%的孩子选择了“父母”,20%的选择了“老师”,3.85%的选择了“监护人”,1.54%的选择了“其他”,更有3.08%的孩子选择了“没有”。当问及“你会感到孤独吗”,48.39%的孩子选择了“从来没有”,45.97%的孩子选择了“有时会有”,4.84%的孩子选择了“经常会有”,0.8%的孩子选择了“不知道”。
渔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怀,普遍表现出懂事、独立、自强、自主的一面,比同龄人思考得更多,思想情感更加丰富,也更加敏感,容易受到伤害。同时,渔农村留守儿童在处理监护关系出现矛盾时较多采取不吭声或退缩的行为,养成了习惯独自面对现实和默默接受一切的态度,这也是形成孤僻、内向性格的重要原因。
(2)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行发展状况
调查表明,76.23%的渔农村留守儿童称“有很多知心朋友和玩伴”,20.49%称“知心朋友和玩伴很少”。这表明渔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活动普遍较为频繁,大多数伙伴关系建立较好,保持着较为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3.28%的渔农村留守儿童“知心朋友和玩伴一个也没有”,这一现象也不容忽视。人际交往活动频繁和伙伴亲密关系的建立将直接影响渔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孤独的儿童尤其应得到关注和指导。
当问及“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首先会向谁寻求帮助”时,36.8%的渔农村留守儿童选择“求助老师”,28%选择“求助父(母)”,16.00%选择“求助爷爷奶奶”,14.40%选择“求助同学”,4.80%选择“自己解决”。可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渔农村留守儿童对教师、父母、爷爷奶奶和同学均有一定的信任度,能够主动寻求多方帮助,表现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研还显示渔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行发展状况总体趋势较好。在接受调查的130名留守儿童中部分有贪玩、调皮捣蛋和沉迷于看电视的倾向,有的抑或兼有两项,兼有三项的也不在少数。大多数渔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娱乐方式为看电视,除“贪玩”较普遍外,还有“打架”(10人)、“骂人”(7人)等现象,分别占到有效样本容量的7.69%和5.38%.此外,在年龄稍大的儿童中,个别存在有“赌博”(4人)、“沉迷于录像或观看不良光碟”(3人)、“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11人)、“说谎”(9人)等现象,分别占到有效样本容量的3.08%、2.31%、8.46%、6.92%。此外,“拉帮结伙”等严重的不良行为表现属个别现象,但已经影响到了渔农村的治安问题。犯罪行为在本次调查样本中不存在。虽然如此,如何规范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品格仍需要社会各界投入很大的精力。
(二)舟山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特殊问题
以舟山为例,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除了存在上述心理、品行、安全等问题外,还有着以下特殊问题:
1.地方性宗教氛围浓厚,崇尚心灵寄托
由于拥有佛教圣地普陀山,佛教文化在舟山及其周边地区十分流行,且舟山不少地区都拥有天主教堂等西方宗教的场所。在海岛渔农村,宗教在上一代人中虔诚度比较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你经常跟随父母去拜佛吗”,有66.9%的学生“过年过节去拜佛”,“跟随父母上教堂”的占15%,“没有去过的”占18%。78%的儿童是为了求得功名或者祈求将来挣到更多的钱。这是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灵的侵染,特别是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得不到满足时,会将心灵愿景更多的寄托于宗教信仰。
2.缺少文体娱乐场所,课余活动不丰富
舟山渔农村各乡镇基本没有供青少年活动的活动中心、少年宫、图书馆等,学生们在节假日,尤其到了寒暑假,感到无处可去。在问卷调查中回答“你喜欢玩什么?”时,有41.4%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30%的学生“喜欢上网游戏”。在回答“你是否经常玩网络游戏?”时,承认“经常玩”的有10.8%,“很少玩”的占77.2%,“从没玩过”只占12%。同时,各村各户还普遍存在着打麻将等风气,孩子们耳濡目染这些赌博现象对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缺少外界交流,接受外来新事物视野局限
由于舟山地处海岛,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造成岛际之间、路岛之间的交通十分不便,由此带来的与外界的交流显得十分有限。单一的通过走出去带进来或者网络传递信息,仍然满足不了海岛留守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87%的儿童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跟岛外的小孩交流,86.7%的儿童渴望去大城市玩,76.8%的儿童想跟着父母去外面的世界学习闯荡。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岛城保守、胆小、安逸的生活文化气息,加剧了岛城留守儿童接受外来新事物的视野局限。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梳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一)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一方面,政府要在培训和帮助渔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要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纳入政府帮助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渔农民增收的实事范围内。由于渔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时,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在本市范围内,对跟随父母外出的儿童实行就近就读,免收借读费或赞助费。[1]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乡创业,在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发展更多的产业,为农民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此外,还应加大对渔农村留守儿童的财力扶持、制度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后天公平”。在明确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职责的同时,各级政府对摧残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
此外,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新渔农村建设的同时,要重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设立“少年宫”或“青少年之家”。在创建小康社区的考核指标中要有“建立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量化分。鼓励和支持各中小学校及各“社区学校”在节假日期间将文化体育、上网服务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在实行社会管理一体化中,要关注未成年人需求和表现。监督人员要协助行政执法大队,经常整治“黑网吧”,净化社会文化环境。[3]
(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发挥渔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渔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是不完整的,就迫切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功能进行弥补。学校要关注渔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做好关于渔农村留守儿童资料的搜集和统计,积极开展亲情教育,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父母都在外地长期务工经商且无可靠监护人照看生活的渔农村留守儿童,可申请全寄宿,以此解决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渔农村留守儿童的食宿费,幼儿园和学校要给予优惠,各级政府要给予适当补贴,以解决渔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寄宿费而无法寄宿的问题。
此外,还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提高教学水平,还要不断充实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以利于与渔农村留守儿童的沟通。这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有效预防渔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极端思想或做出的极端行为。学校要坚持办好“班主任和教师与学生、家长座谈会”,坚持教师上门家访和及时电话联系沟通,定期表彰德育效果好的优秀教师,通过现身说法,典型引路,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作用,并把家访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
(三)家长应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家长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的代养人、老师保持联系,特别是与自己的孩子深入交流,加强亲情沟通和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减少隔阂,了解他们的困惑,和他们一起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发生问题时,作为家长不应一味指责,而应该尽量帮助他们,给他们信心和力量。
另外,父母在外出打工之前,应充分考虑到孩子方方面面的问题而谨慎选择外出打工,或可以考虑携带孩子一起外出,避免孩子成为孤独的留守儿童,也可以考虑至少留下父母双方当中的一方与孩子共同生活,让孩子的生活不至于非常孤寂。
(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
各级政府要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捐赠和资助。通过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教育,把有爱心的组织和人士吸纳到关爱行动中来,在更广层面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民政部门应当积极关心渔农村留守儿童;企事业单位也应当积极参与进来,建立渔农村留守儿童帮困基金;公民个人也应当为解决渔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积极出谋划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更要利用自身影响力,积极开展活动,维护留守儿童合法公益。[4]
要共同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协作,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心理、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5]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代理妈妈结对活动、贫困留守儿童结对救助等各项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只有政府、学校、家长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呵护海岛渔农村留守儿童,才能让这些“缺爱”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陈厥祥,蒋建军,陈三俊,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1):17-20.
[2]古桂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政府职责研究[J].黑河学刊,2010(7):143-145.
[3]李湘祁.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94-195.
[4]孟筱,张铁军.农村留守儿童情绪特点及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0(2):51-54.
[5]张国飞.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