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盼盼 胡佳红 何建兵 王永川 姚木兰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
妈祖文化在舟山的传播及分布格局
黄盼盼 胡佳红 何建兵 王永川 姚木兰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
妈祖文化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舟山地理位置特殊,由于当时官员与渔民的推动,使得妈祖文化曾经是舟山民间最具影响力的信仰之一。妈祖庙在嵊泗、定海、岱山、普陀的分布在古籍中都有记载,但现存的妈祖庙已经不多。保存妈祖庙古迹,宣扬妈祖文化,对打造舟山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发展舟山的经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妈祖文化;传播;分布格局;保护开发
众所周知,舟山的普陀是著名的“海天佛国”,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殊不知舟山曾经也是妈祖文化的兴盛地。据清康熙《定海县志》记载,舟山本岛有天后宫36个。至民国的《定海县志》记载,定海的天后宫增至83个。这就说明,在当时舟山海岛的神灵信仰中,天后妈祖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影响和规模较大的,一是位于定海南门外东山之麓的定海天后宫,为康熙年间的定海总兵蓝理所建,二是位于沈家门宫墩附近的沈家门天后宫,据传有三五百年的历史。但可惜的是这两座天后宫已遭毁弃。近年来,很多人开始呼吁,希望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能够对妈祖文化引起重视,兴建天后宫,并将其作为舟山的特色文化,加以保存和发展。
《辞海》对“妈祖”的解释是:“‘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妈祖婆’。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相传宋福建兴化府莆田人。姓林名默,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宋雍熙四年(987)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此后,历代均有褒封,奉祀之庙称妈祖庙或天妃宫、天后宫。”[1]北宋康熙四年(987年),湄洲岛上建了第一座妈祖庙,也称为“灵女庙”,以后妈祖影响日益扩大。
(一)妈祖庙在舟山的传播历史
有志可查的由宁波本地人建造的第一座天后宫,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位于舟山定海(时属宁波)县治南的“天妃圣母祠”。《定海历史名人传录》中云:“康熙二十二年夏,诏命施琅率领水师攻打澎湖,蓝理率先冲入敌阵,杀敌80余人……几经奋战,终于攻克澎湖,最后统一台湾。蓝理因战功授参将,加左都督。”康熙二十九年,蓝理调镇定海。因在澎湖战役中,蓝理祷告天后,得以大胜,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大帝诏封妈祖为“仁慈天后”。[2]当时,蓝理捐资备料,吩咐蓝廷珍(蓝理堂侄孙,从家乡投军蓝理,后被誉为“治台名将”)回福建,从莆田、闽南请了一批修建妈祖庙的能工巧匠来定海,经过四五个月的工期,建成了定海天后宫。这也是舟山最早的一座天后宫。
据《小洋乡志》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北方受异族统治,巨商大贾纷纷南来。那时候江、浙、闽、粤海运频繁,大商船贾从南北上,常到嵊泗的下碇。为了海运之方便,船商首户们在嵊泗设库建仓作为海运之中转站。所以闽、粤船员们信奉天后,船船有神龛供奉,为的就是“求航行之平安,祀求天后保佑”。[3]而后来在两位巨商船户发起下,在本岛建造天后宫。嵊泗列岛位居长江口外,江海交汇南北海运要冲,不仅沿海各地渔船众多,而且南来北往的商船、粮船和官船,也都要路过这里,或是避风停泊,或是汲水补给,免不了上岛,朝拜天后,祈祷娘娘保佑,一路平安。当时嵊泗渔场向为闽、粤、台、江、浙、沪等沿海各地渔民共同开发和利用,由此天后信仰的习俗被随之带到了嵊泗列岛,且广为传播,世代相传,渐渐成为嵊泗渔民信仰风俗中一种重要的习俗。嵊泗渔岛的妈祖信仰风俗之兴起,亦应与湄洲及福建,广东渔民同步。距林默羽化升天后3年,即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朝廷令除两浙(浙东路、浙西路)渔禁,时属浙东路的神前(今嵊山)、下八山(今壁下山)和小洋山等诸岛渔场同时解禁,沿海渔民得以自由出入渔场采捕。福建渔民陆续到来并建起了很多小型的妈祖庙,外来渔民与当地土著渔民频繁接触与交往,耳染目濡,嵊泗渔民也随之信奉起妈祖,开始在岛上兴建较大规模的妈祖庙,即天后宫。迄今尚保存完好的天后宫在嵊泗列岛大洋岛海域的圣姑礁上。
妈祖研究会编印的《妈祖与中华文化》一书中谈到:元朝人程端学在《(鄞)灵慈庙记》中记载了宁波妈祖庙的来历:宋绍熙二年(1191年),有一位名沈法询的船长,因“经南海遇风,神降于舟以济,遂诣兴化分炉香以归,见红光异香满室,乃舍宅为庙址”。[4]这是妈祖传入普陀的佐证。宁波原包括舟山,南海即南海普陀。所以宁波妈祖庙可能指普陀妈祖庙,不过这与塘头关于妈祖慈航塘头的传说相吻合,所以普陀妈祖的传入最早的地方可能是在塘头。传说800多年前,福建莆田一艘商船北上,途经黄大洋遭遇台风,在上镬峙触礁。船员全部落水,生命垂危。塘头村渔民纷纷到海边救人。船员全部获救了,但他们离开的时候未找到落海的一尊海神妈祖神像,后来莆田船员驾船几次来到塘头要请回妈祖娘娘,但都未成功,于是便将妈祖留在了塘头。从此莆田海神妈祖就分灵到塘头,世世代代显圣保佑塘头渔民。
岱山又称“蓬莱仙岛”,公元前210年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上岛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得名,自唐开元年始,1000多年来,一直被朝廷命名为“蓬莱乡”。受本地海洋经济发展以及官府大力提倡,蓬莱乡的妈祖文化影响发展迅速。宋代朝廷对妈祖的封号是“惠灵夫人”,在当地父老相传。蓬莱乡立庙祭祀“天妃”在元代后期(1335~1340年,晋封“天妃”)。元代在岱山岛的司基虎山建有天妃宫。明初昌国县废,天妃宫倾圮。康熙二十七年(1688),展复蓬莱乡后在旧址草创建之。乾隆初,改名天后宫。乾隆初,有僧人伟哉慈溪人,募资重修,有文献记述其“巍峨壮丽”(乾隆四年(1739),定海镇标右营游击胡御珂撰《兴修超果寺记》)。一说此天妃宫是舟山历史上最早祭祀妈祖的宫宇。
(二)妈祖文化在舟山广泛传播的成因
1.妈祖文化在舟山的流布与发展与舟山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舟山群岛虽远离湄洲岛,但它是东海的中心渔场,舟山群岛等浙东海岛是福建渔民的集居地和捕鱼作业的主要渔场,福建渔民一年四汛大半时间在此劳作,而妈祖是渔民出海打渔的“守护神”,《中国民间诸神》中记载天妃娘娘(妈祖)也属于广义的船神[5],岛民从事的海洋开拓事业,无论是海运或海上捕捞都是高风险作业,亟需妈祖这位以救海难为主职的守护女神的庇佑,且舟山群岛上的渔民很多是福建移民,所以浙东海岛出现了大批妈祖庙。如沈家门,作为福建渔民的集居地,鱼汛旺季时多达3万余人。嵊泗列岛的嵊山岛,更是福建渔民在冬汛捕带鱼的主渔场。因此,福建的妈祖信仰必然随船流布,四方扩散。另据调查,福建渔民有个习俗,除了船上供奉妈祖外,每到一地,因供祭和屯积渔具之需,必定上岛建庙,以延香火。据载,旧时舟山的天后宫,大多为福建渔民筹资所建。特别是清朝与民国时期,舟山居民的妈祖信仰十分兴盛。康熙三十三年时,仅定海本岛就有庙165个,其中供奉天后的36个,占神庙总数的1/5。到民国十二年,定海所属的21个区祠庙扩展到377个。其中有名望的天后宫83个,占1/4左右。又如嵊泗列岛,民国末年共有神庙60余个。其中供奉天后的庙宇40余个,占庙宇总数2/3。
2.妈祖文化在舟山的传播,也借助于外力的帮助。当时的舟山属于宁波管辖,宁波舶商、渔民建造的天后宫始于明中期,盛于清中晚期。有志可查的由宁波本地人所建造的第一座天后宫,是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位于舟山定海(时属宁波)县治南的“天妃圣母祠”。这便是舟山的第一座“天后宫”。同时,妈祖文化的传播也与舟山官员的户籍有关。清代,在舟山境内最早祭祀妈祖的天后宫,是在康熙年间(1662-1722)由定海总兵蓝理创建。舟山第二次展复后,驻舟山的定海总兵官蓝理,施世骠等大多为福建籍人,福建籍渔民及福建籍位高权重的总兵官来舟山,在朝廷“诏封”、“诏……奉祀”的前提下,舟山的妈祖信仰尤为普及。历史上记载在舟山群岛的重要海岛和港口如岱山、衢山、嵊山、普陀、沈家门、青浜、庙子湖、虾峙等,都建有妈祖庙,其名称多不称“妈祖”而称“天后宫”,俗称“娘娘庙”。
3.妈祖文化的发展还与舟山的观音信仰有关。民间传言:妈祖姓林,福建莆田湄洲人氏。其母陈氏,曾梦见南海观世音菩萨,给了一朵优婆罗花让她吞下,于是怀孕,十四个月生下妈祖。诞生之时,异香馨传数里,经旬不散。妈祖“五岁能诵观音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正因为妈祖是观音点化,所以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特赐“南海女神”称号。可见妈祖的身世与观音有着密切的联系,信仰妈祖,其实也是对观音娘娘的一种信仰。还有一种民间流传的说法,认为妈祖是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普陀洛迦山供奉的是观音是女性形象,而妈祖也是一位女性的神仙。并且妈祖也是以慈爱护生、救苦救难而为人广泛敬仰的,这点和观世音菩萨很像。而很多舟山乃至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虔诚的佛教徒,信仰观音菩萨是一种主流,自然为妈祖信仰的传播提供了心理认同的条件。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勾勒出妈祖庙(天后宫)在舟山群岛的大致分布格局。
(一)嵊泗的妈祖庙分布格局
小洋山天后宫建于1131年,即南宋绍兴元年,是嵊泗县最早的天后宫。小洋山早在唐代贞观初年,即建有洋山大帝庙。至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迁都江南,不仅闽、粤渔民和江浙渔民一起赴嵊泗渔场采捕作业,而且黄淮一带及北方沿海商船亦汇聚长江下游、东海之滨谋业营生。地处长江口外、杭州湾上的小洋山,也就成为繁华的渔港商埠。船户和岛民为求海上渔捞和商航安泰,捐资集材,在洋山大帝庙旁边,建起嵊泗第一座有一定规模的天后宫。
大洋岛附近的圣姑礁上有天妃宫。黄龙乡峙岙村也有天后宫。嵊山岛箱子岙沙滩右上方陈钱山脚的天后宫,其中大玉湾临海山坡平地上,还建有天后宫小庙一座。此外,在以供奉观世音菩萨“大佛”为主的福泉庵,也辟出一室,供奉天后娘娘。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座小岛上的妈祖信仰现象有别于其他地方:壁下岛上的天后宫信仰妈祖以宁波籍渔民为主;安基岛的妈祖信仰则以温州籍渔民为主,他们既信仰陈太阴圣母娘娘(又称太阴星君,是夜明之神),也信仰天后娘娘,安基岛上还建有太阴宫,宫中不仅有太阴塑像,而且还供奉天后塑像。
金平岛金鸡岙有天后宫,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1949年《奋进中的嵊泗列岛》载:“金鸡岙内天后宫庙,殿宇极大,全山共建”。现尚存前殿,是该县仅存的古建筑,198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6]
据史载和老渔民口碑资料,光绪年间,地处东海最外端,仅有30多户渔家、百来口人居住的弹丸小岛浪岗山,当时也建有天后宫。因海盗多侵扰该岛,居民后来都散去。解放后成为部队的营哨,后撤去。现无常住人口,附近岛屿的岛民季节性地在该岛进行螺浆加工和海钓。
枸杞岛天后宫命运多舛,在清朝乾隆年间,各地造路修庙,此庙得到重修,还立了一块牌匾。1946-1947年期间,由保长和岙中许多爱教人士再次重修,泥塑神像改为木雕神像,天后宫的香火盛极一时。在文革时,大量庙宇遭到破坏,天后宫也难以幸免。文革后,天后宫又得以重修。
除此以外,大洋山、泗礁山、绿华岛等岛均有建造天后宫的史料记载,大多为清朝时所建。
(二)定海的妈祖庙分布格局
《定海县志·军事·战事》中提到:“清咸丰九年(1859),广东艇匪九丁股百余人占岑港,驻天妃宫,佯称为宁波府募兵。”[7]表明岑港有天妃宫。但这座天后宫在1862年就已经被毁了。现今定海区岑港镇的钓山岛上至今仍有一座天后宫,建立年月不详。
光绪《定海厅志》图标明,甬东庄图在衜头震远城(东岳宫山上)西侧有天后宫。《定海厅志》干览庄图标明有天后宫,在金钵盂山,今西码头附近;《定海厅志》小沙庄图标明有天后宫,现在是金鹰公司的所在地;金塘山图标明,在岛的南面蛤蜊岙、岛北沥港街各有一座天后宫;册子山图标明,岛北有天后宫;盐仓庄图标明,螺头台下有天后宫。[8]
马目山上有天妃宫;小江尖有天后宫,清康熙三十八年建,已毁;今小沙镇毛峙有天后宫,且规模较大,据村民透露,该天后宫始建于清光绪十年,距今已有120余年历史;
在今日定海,城区内已经没有天后宫。只有小沙镇毛峙村的天后宫了。历史上定海县曾经管辖过的地方还包括象山、玉环等岛屿,康熙年间定海知县缪燧曾经巡海捕盗到过这些小岛,今天象山的开渔节祭拜的乃是妈祖。所以,该地也不乏天后宫或者妈祖庙。
(三)普陀的妈祖庙分布格局
普陀妈祖文化的代表地点是沈家门。沈家门天后宫是普陀诸岛“满天神佛”,诸教合而为一的代表。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普陀诸岛绝大多数的寺庙多是儒、佛、道多种神祗都供奉,沈家门天后宫也不例外。殿内供奉的除“圣母娘娘”外,同时还有送子观音、三官菩萨、财神菩萨、东岳大帝、孔子等大小不同的菩萨神像数十尊。先有天后宫宫名,后才有宫墩、宫前、宫后和宫下的地名。宫墩附近的天后宫是沈家门最早的天后宫,但在1939年6月2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定海和沈家门,这座天后宫也随之被鬼子焚烧掉了。
鲁家峙有天后宫,在普陀区沈家门街道鲁家峙东南岙娘娘回山山腰,由福建渔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座北朝南。
慈航塘头有天后宫。清光绪二年(1876年),塘头中厂老厂自然村5位柱首,自发筹建建宫筹备会,负责建造塘头天后宫。把原在麒麟山的简易天后宫迁移到沙里上塘沙脊上。1993年,塘头渔民募捐70余万元,由7名柱首负责,将天后宫迁址重建。天后宫占地1100多平方米,成为舟山妈祖庙最大规模之一。现在的塘头天后宫已成为旅游的重要景点。
《定海厅志》桃花山图标明,岛东南米鱼洋畔老埠头有天后宫,今天的宫前村,也是因此地有天后宫得名;《定海厅志》六横山图标明,岛西南大枝岙有圣母宫。[8]
葫芦岛上有天后宫(今属东港街道),该岛还没有住人时就有天后宫一座,约有二百年历史,原是普陀山和尚建造的“天后宫庙”中堂,塑有圣母娘娘神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要为圣母娘娘做戏祝寿。葫芦岛群众每年到12月30日夜去天后宫庙通宵坐夜,到正月初一早上不论男女老少都去天后宫庙拜年,渔民每年正月初二上午还要在庙里举行尺(分)捕捞海域“行地”仪式。
登步岛有石弄塘天后宫,在与1949年11月的登步岛战役有关的史料中都有涉及到天后宫;今蚂蚁岛仙人洞岙有天后宫(娘娘庙);东极庙子湖岛达极村(今废)有天后宫;梁横岛上有天后宫(今属展茅街道);朱家尖情人岛附近有天后宫,西岙村有2座天后宫;今台门和苍洞三坑都有天后宫。
白华山有天后宫,现称为福泉庵,清康熙年间西域僧大慧建。除主供佛像外,又塑天后妈祖圣像。1988年起,在此创办普陀山佛学院。
(四)岱山的妈祖庙分布格局
现岱山县所属岛屿上的妈祖庙约23处,其中岱山岛有10处,衢山、长涂岛各有6处。清代的蓬莱乡盛行“天后”祭祀,有大大小小天后宫19处,其中岱山岛就有11处,余为大小长涂岛5处,秀山岛1处,衢山岛2处。
岱山岛后沙洋东西两头,各有一座天后宫,前者建于嘉庆年间,道光二十三年刘运际迁建于山麓,后者建于乾隆年间。
燕窝山有天后宫;两头洞附近有天后宫;蒲门江南、蒲门江北各有一座天后宫;外南峰山和里南峰山各有一座天后宫;岱山岛冷坑岙有天后宫一座,嘉庆年间造;岱山东部泥屿岙(泥峙郎吟支山麓)东北侧有一座天后宫;东小岙庙,清乾隆年间建,同治年间又拓展五间;娘基宫,咸丰年间重修,据陶和平考证,娘基宫供奉的是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的妹妹李秀珠;老港后、东剑、达滚等地的妈祖庙建于清光绪年间;冷池、马足舆、冷水潭、渔羹畹、狗头颈、小岙等六地有妈祖庙。
《定海厅志》标有小长涂岛参府庙西侧倭井潭有天后宫,为闽人建造。《定海厅志》兰秀山图标明,岛东端的秀山大蚶岙有天后宫;渔耕畹和龙潭岙两处有天后宫。[8]
另外衢山西部南陀岙有宋朝宫,始建宋朝,清光绪重建,供奉的是寇承御(寇珠),寇承御也被供奉在舟山各地天后宫里。
2010年9月30日下午15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阿布扎比传来喜讯,正在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经过审议表决,决定将中国政府提名的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是中国第一个信俗类世界级文化遗产。相信妈祖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我们充分地发掘,继承与发展。
然而,笔者在对舟山天后宫的概况进行调研后,发现舟山本岛渔民对妈祖信仰逐渐淡化,现状着实让人堪忧。采访中,负责鲁家峙天后宫的一位将近六十的老渔民在向我们介绍妈祖时,脸上的神情时而表现得自豪时而表现得担忧;目前,信仰妈祖文化的人数逐渐减少,据走访调研统计,对妈祖了解的人多在五六十岁以上,现在的中年青年人受到佛教影响比较大,观音文化的渗透力在舟山似乎远远高于其他文化,其他信仰。妈祖文化正在面临信仰者减少以致濒危的危险,我们确实要做好妈祖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值得提出的是鲁家峙天后宫在2010年3月15日已经被认定为普陀区文物,这是妈祖文化被重视的一个重要表现。
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在历史文化悠久的定海名城中,恢复当年的天后宫建筑,保护和发展舟山各地区尚存的天后宫,并成立舟山妈祖文化研究会,让舟山人民重新认识妈祖信仰的当代意义。将定海作为妈祖文化的中心,在嵊泗、岱山、普陀,开发妈祖文化作为其当地文化特色,以达到补充和扩大妈祖文化影响的效果。近几年来,福建借助其妈祖文化,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旅游上,都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将妈祖文化推到了一个国际的高度,这为舟山妈祖文化作为特色旅游资源提供了借鉴。
(二)妈祖祭拜在各地发展的过程中内容不断充实,舟山在挖掘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的再创造价值时,应注意突破简单的祭拜活动形式,把祭拜的内容从简单的祈求平安、感恩妈祖等提升为旅游性质的国际性品牌,在活动中保存基本元素的同时可以相应增添例如鱼类放生大海的内容,从而更好地阐释人类感恩海洋、关爱海洋的主题,赋予海洋经济在带动区域经济与保护环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存的新理念。
(三)舟山每年都会举办观音文化节,沙雕文化节、佛茶文化节等,吸引了广大的中外游客。同样,妈祖文化节也可以在舟山举办得有声有色。妈祖文化申遗成功不仅仅是对于妈祖的发源地福建,同时也对我们海岛城市舟山,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强与福建妈祖以及台湾妈祖的沟通和交流,努力为舟山的文化节增添新样式,共同构建妈祖文化的框架,与普陀观音文化一起共同丰富舟山的海洋文化内涵。这些举措无论是对舟山的旅游事业还是舟山的文化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研究妈祖文化在舟山的传播历史,考查妈祖文化的演变格局,并进一步做好其保护与开发工作,对提升舟山的文化品位、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附言:李松岳教授对本文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特此诚谢!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329.
[2]何雷书.定海历史名人传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43.
[3]殷文伟,季超.舟山群岛·渔船文化[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5.
[4]啸马.八闽文苑:炎黄纵横文选[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63.
[5]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311.
[6]嵊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嵊泗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7.
[7]定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定海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634.
[8]舟山天后宫分布与弘扬妈祖文化之思考[EB/OL].(2010-10-09)[2010-11-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a7c63b0100lm50.html.
Abstract:Mazu Culture is not only valuab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ine culture.Due to Zhoushan’s unique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efforts of both officials and fishermen,Mazu Culture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olk religion in Zhoushan.The distribution of Mazu Temples in Shengsi,Dinghai,Daishan,Putuo distribution are recorded in ancient books,but there are few existing temples.Saving the historical sites of Mazu temples and popularizing Mazu culture are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Zhoushan’s distinctive cultural tourism and its economy.
Key words:Mazu culture;spread;distribution pattern;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Spread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azu Culture in Zhoushan
HUANG Pan-pan HU Jia-hong HE Jian-bing WANG Yong-chuan YAO Mu-lan(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B933
A
1008-8318(2011)01-0007-05
2010-11-25
浙江海洋学院团委“大学生科技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黄盼盼(1988-),女,浙江临海人,浙江海洋学院汉语言文学2008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