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恩,魏锦秋
(广东省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梅州 514011)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全国人民一项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和责任。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这是党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如何在现代林业中搞好生态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园林绿化(城市森林建设)是城市(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四旁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造林绿化对改善城乡生存环境,增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1月8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对城乡绿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指出:“加速推进造林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状况,着力推行身边增绿。在抓好深山远山造林绿化的同时,更加关注和重视人居生态建设,不能光让林上山,还要让林进城、上路、入村、进校园。把城市森林建设延伸到乡镇、村庄和校园,努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校园,确保生态永续、确保发展永续、确保宜居永续、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城市化过程导致的生物生境的分割与破坏等,都严重损害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条件。森林作为城市的“绿肺”,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吸收城市污染物、减轻或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建森林城市既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生态优势、打造低碳城市、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发展森林城市,正是让森林担当起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重塑生态文明的重任。
全面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生态、生产与生活的和谐统一。根据生态建设需要,优化生态公益林建设布局,扎实开展生态公益林扩面工作,逐步把重要江河上游、重要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交通干线两侧、城镇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是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纳入生态公益林范围。同步抓好补偿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加强公益林建设和管护,通过实施对针叶林的阔叶化、彩色化、多样化改造,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公益林在应对气候变暖、缓解温室效应、发挥固碳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巨大作用。
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所谓生态建设,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以此增加碳汇,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是应对气候变化、引领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选择。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每公顷森林每天吸收CO21t,释放O20.73t。因此,植树造林被称为“碳汇银行”、“碳汇林业”、“碳汇经济”,是“碳吸收”最有效的手段。
(1)着力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措施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加快大径材、珍贵用材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以松、杉等针叶林为重点的中幼林抚育改造和林相改造步伐,加快森林阔叶化进程,提高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比重,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增加碳汇功能、建设低碳城市中重大而特殊的作用,我们应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
(2)全面加强碳汇林业宣传和培训。结合举办形式多样的碳汇林业主题活动,全面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林业的科普知识宣传和专题培训。通过舆论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公众关注气候变化和碳汇林业的责任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碳汇基金和支持碳汇林业建设,让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热爱生态事业的有识人士加入到碳汇林业建设中来。
切实将兴林富民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的根本落脚点,将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统筹同步推进,大力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林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林农转产转业。提升原生态理念,着力发展林区替代产业。以原生态为核心理念,以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为总抓手,大力推进林区替代产业体系建设,引导培育和加快油茶、竹、茶、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中药材等特色高效林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油茶等高效经营技术,全面实施油茶等高产示范园区项目建设。
广东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加快林业发展,森林资源稳定增长,林业产业持续发展,城乡绿化面貌明显改观,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省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针对优化生态、气候等发展环境的需要,进一步培育发展林业资源,增强固碳和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实现“兴林富民”,进一步美化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推进现代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对于进一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科学推动“5个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魏殿生.坚持用科学观指导当前的营造林工作[J].中国林业,2005(7):43~44.
[2]周生贤.论议生态建设的林业发展战略[J].中国林业,2004(6):13~14.
[3]杨从明.关于社区林业在中国发展的再认识[J].林业与社会,2004(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