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羽佳
(上海绿神生态园艺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城市绿地建设,应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遵循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的基本原理,花最少的代价,赢得最大的城市绿化效益。
绿化资源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其能够还原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区每年新建公共绿地只有数10 h m2,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分别只有1.07 m2和12.7%,2010年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12 m2,绿化覆盖率为40%,10年时间人均绿化面积翻了十几倍,这与市委、市政府的历届领导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也是几代绿化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如今的上海空气质量明显比提高了,在世博期间,空气优良率达到98.4%,为历年最高,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绿色、低碳的上海。面对今天这样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为此,国家建设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关于加强城市绿地和绿化种植保护的规定》,上海也有《上海市绿化条例》,让城市园林管理工作者有依可循,更好地维护城市绿地资源。
目前,国家倡导节约型建设,为的是控制资源总量,调节供需双方,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1)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的再次利用率。如今的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将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也是各地研究的话题。上海根据市绿化管理局发布的《促进本市节约型绿化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树阴停车场,公园风能、太阳能发电站等,在停车场上配置树形高大、树冠浓密的乔木,不仅遮阴,且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改善环境;利用公园空旷的草坪等空间,收集风能、太阳能发电,真正做到低碳、环保,节约型建设。
(2)布置风格需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尊重自然,淡化设计笔迹,这样的环境方能长久,做到可持续发展。经过世代沉淀下来的自然元素,是对当地环境的理解与认知,因此,人类不可以轻易地去改变他们的习性。与其冒风险去改变,不如好好掌握、利用他们,为人类的环境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例如,崇明东滩,它是由长江携带大量的泥沙沉积而成,是长江口地区最大而且仍保持原始自然状态的一块滩涂湿地,为上海储存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水产资源,也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的候鸟提供了中途憩息、觅食的重要场所;崇明东滩为上海和长江流域降解污染物,调节小气候,净化水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一处相当面积的热带雨林;崇明东滩在崇明生态岛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此重要的一块土地资源,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是分不开的。
(3)尊重乡土知识,选择乡土树种。乡土树种不但适宜当地气候等条件,且种植后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选择乡土树种可减少资源浪费。盲目使用名贵树种、珍稀花木、奇特苗木、及高价买绿、高价建绿等做法,费钱又破坏生态,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制定绿化规划时可多征求权威的园林绿化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乡土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得环境问题之一,所以,为了保护物种,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我们理应选用乡土树种。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这种稳态是靠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了解每个地区的自然风貌,利用当地资源,让自然做功,建设有地区特色和艺术个性的自然与节约型城市绿化。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如同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让自然做功,大大降低了城市绿化成本,亦可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城市工业园林绿地系统。例如上海崇明岛,具有丰富的暗线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崇明岛历来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初步形成支撑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产业体系。崇明岛西部的西沙湿地和明珠湖公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围绕湿地资源和崇明第一淡水湖明珠湖,形成天然的自然景观;崇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果林,柑桔、梨枣、雪枣、柿子等数万亩,不仅为上海的森林覆盖率做出了贡献,也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兼具美化城乡环境、营造休闲度假空间、造福市民等作用。
在有限的城区内,让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最大化,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随着城市资源日益减少,此观点对于开拓发展城市绿化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4.3.1 发挥现有的绿地生态效益
对已种城市绿化坚持必须的日常养护。良好的养护不仅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对城市景观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通过后续养护管理,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季节的绿地,也可塑造出不同的城市景观。如修剪造型丰富植物空间层次,更换四季草花增添节日气氛等。
4.3.2 节约城市资源
(1)“节能”主要表现为节水、节电。节水可通过建立节水灌溉型绿地,采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设施、设备,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建立节水灌溉型绿地;大力发展集雨型绿地。通过加快管线敷设,着力推广使用大市政再生水灌溉绿地,同时鼓励社会单位、居民区物业建设内部的再生水处理系统进行绿化灌溉,进行绿化灌溉的再生水一定要符合相应标准;节电可通过合理采用太阳能、调整绿地内的照明系统等措施,建设节电绿地等。
(2)“节空间”在目前城市人口剧增、城市人均用地减少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绿化建设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具体表现为:在城市绿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改善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大力调整绿化结构,坚持乔灌草结合、以乔木为主;坚持向空中要空间,大力推进立体绿化,让城市的每个细胞都参与绿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绿化环境。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历来重视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生态学和景观学为指导思想,以城市生态效应为核心,倡导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化。如高架桥两侧悬挂的盆栽绿化,道路灯杆上垂吊的盆花,及街头绿地安置的立体造型绿化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生态效益和景观的效果。
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目前,城市扩张呈燎原之势,城市的生态安全期待战略性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与城市绿地系统、雨洪管理、休憩、自行车通道、日常步行和通勤、遗产保护和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完整性、建立文化归属感以及为人们提供精神需求方面,生态基础设施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景观安全模式,是建立节约型城市绿地系统的根本手段。应用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用最少的土地资源,建立一个高效节能的景观格局,从而保护城市环境的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应清楚了解目前城市环境状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节约、可持续的理念和生态科学知识,建立自然与节约型城市绿化,营造人地关系之和谐,共创美好城市家园。
[1]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1):7~12.
[2]严玲璋.略论21世纪上海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1998,14(2):44~46.
[3]袁兴中,刘 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杂志,1994,13(4):71~74.
[4]王永秀.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3):49~51.
[5]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J].风景园林,2007,12(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