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香菇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 00:48白明峰封光训
科学之友 2011年11期
关键词:菇农越夏菌棒

白明峰,封光训

(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河南 南阳 474550)

1 种植季节过早或过晚

西峡香菇生产采用的是“春栽模式”,即春季栽培—荫棚越夏—秋季开始出菇。使用的当家品种是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选育的“9608”品种,该品种属中低温晚熟品种,菌龄150~180天出菇。近年来,部分种植户因种植规模扩大,为避开种植高峰期劳动力不足问题,将一部分菌袋生产时间提早到农历12月份,甚至少部分农户在农历11月底就开始生产栽培。这严重违背了其生物学自然规律,导致养菌时间过长、养分过多消耗,严重影响产量和出菇品质,还极易发生春季温差大刺激出菇的不良后果。还有一部分菇农因种种原因,制袋时间过晚(4月15号以后),因气温回升,温度过高,发菌缓慢。待菌丝发满后,正常的刺孔增氧措施因气温过高而无法实施,这就是群众反映的“好好的菌棒,怎么一刺孔就烂掉”的原因所在。

2 营养搭配不合理

2.1 碳源

碳源是香菇生产最重要的营养来源,由主要栽培原料木屑提供,但木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产量和效益。香菇生产要求木屑以硬杂木树种为主,不含油脂和其他芳香类物质,心材少,边材厚的树木最为适宜。但在实际生产中,有添加泡桐、杨树等木屑的,也有将半腐朽的树木枝干粉碎添加的现象。这些材料的加入,无疑会对最终的效益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2 氮源

香菇在生产中,氮素主要靠添加麸皮来获得,但加入麸皮的多少,对香菇生产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加入过少,菌丝生长稀疏,灰暗无力,抗逆性差,产量降低;加入过多,菌丝徒长,菌皮过厚,转色过重,严重时会导致不出菇。以18×60 cm的袋子为例,每千袋添加麸皮250~275 kg为宜。而实际当中,有用200 kg的,也有300~350 kg甚至更多的,都远远超出了适宜的范围。

2.3 其他矿质元素

香菇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矿质元素种类虽多,但需求量都很少。如镁、硫、磷、钾、铁、锌等,无需刻意去添加,水和木屑中的含量就已经足够。但群众在生产中,随意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过磷酸钙等的现象很多见,严重影响了菌丝的正常生长和生理生化过程,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更有甚者导致绝收。

3 管理措施不到位

代料香菇种植,是极为繁琐的,不同阶段都有其关键的管理措施,可以说是“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可见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3.1 培养料含水量失常

常言道:“水分不均匀,种菇坑死人。”代料香菇种植从开始拌料起就关系到最后的效益了,关键是如何去正确处理。拌料太湿,接种后发菌较慢,甚至出现死穴现象;污染杂菌的概率增加,降低生产成品率;菌袋内部透气性差,氧气供应不足,菌丝难以达到正常的生理成熟,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不出菇。水分含量太小,在菌丝后熟过程中,缺乏运输养分所需的水分,菌丝分解力下降,影响养分的分解和积累,容易造成出菇过稠、个头太小,且明显缩短菌棒寿命。

3.2 装袋时间过长

代料香菇种植,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袋灭菌,低温季节,可适当延长时间。但许多群众都是拌一次料装几天,导致原料发酸、发霉变质,最终接种成活率降低,营养消耗过多,产量明显下降。再加上菇农间误传的“添加石膏没用”这一谬论,绝大部分农户不加石膏,或即使添加,也贪图便宜,去买些“石头粉”加入其中,丝毫起不到石膏对pH值的缓冲作用。

3.3 接种用种量过大

用种量的大小关系着接种成活率、生产成品率和菌袋发满菌的快慢,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还有很重要一点,很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且在生产实践中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就是菇农所反映的“为什么菌棒一面出菇正常,而另一面出菇很差或不出菇”的现象。菇农在生产菌棒时,一味地追求成品率,用种量成倍增加,相应地接种孔打得又深又粗。袋子从接种到出菇,经历了几个月的炎热夏季,水分将从接种孔大量散失,尤其是袋子打孔一侧散失更多。水分的散失,又影响了菌丝对养分的运输和积累,势必对出菇造成影响。

3.4 荫棚搭建不规范

春栽代料香菇越夏,荫棚要通风、透光(散射光)、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菌棒安全越夏,正常转色,达到最佳效果。近年来,发现绝大部分菇农搭建的荫棚,只注重遮阴,而忽略了通风和光线问题,遮阴网高度不够,四周围得严严实实。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菌棒处于闷热不透气的环境中,轻则菌棒流黑水,转色发黑无光泽,出菇稀疏;严重的会使整棚袋子烂掉(即烧菌),前功尽弃,损失惨重。

4 解决办法

4.1 严把种植季节关

农历1月15日—3月10日,温度基本处于香菇菌丝生长适温范围之内,杂菌活力较低,是香菇种植的黄金时期。菇农要提前备好料,分期分批适时种植。

4.2 把好营养搭配关

要选择优质、纯正、硬杂木木屑,严禁软杂木、腐朽木、含油脂及芳香类树种木屑的掺入;麸皮添加要适量,保证在18%~20%的比例(以干料为准);选择正品优质石膏,确保1%的比例;杜绝各种类型肥料的加入。

4.3 严把各环节管理措施

(1)拌料要均匀。代料香菇种植,拌料是劳动量最大的一个环节,千万不要图省事、怕麻烦,应付了事。要做到干料两遍、湿料两遍,确保原料均匀、水分均匀且适当。

(2)适时装袋灭菌。料拌好后,要集中力量,确保当天装好袋子进行灭菌,力争3~5 h内达到灭菌温度并维持到灭菌结束。

(3)适当减少用种量。接入菌棒的菌种,仅仅是应起到成活传菌的作用,过多地接入菌种,对菌棒最终的出菇并无益处。因此,接种时在保证菌种能够成活的前提下,还是要适当少用菌种。建议每千袋用种30~40 kg。

(4)做好接种后管理。菌种接好后,要及时观测室温,若温度低于13~15℃,应适当加温,待接种穴发白,说明接种成活,即可停止加温,否则会造成死穴现象。

(5)加强发菌期间的通风散热。菌棒发菌中后期,尤其是每次刺孔增氧之后,袋子都要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室温升高。若不及时散堆和通风降温,将造成烧菌现象。另外,高温高湿再加上通风不良,会造成链孢霉的大量发生,带来毁灭性的损失。

(6)灵活掌握刺孔数量。菌袋发满后,要刺大孔增氧(群众所说的“放大气”),此次刺孔的数量直接决定袋子未来的出菇效果。正常情况下,每袋刺50~60个孔;若拌料偏干,可减少到40~50个;若料偏湿可适当增加刺孔量。刺孔的多少,要根据每个袋子的轻重灵活掌握,区别对待,严格遵守“重袋水袋多刺,轻袋干袋少刺”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齐的出菇效果。

(7)科学合理搭建荫棚。发满菌的袋子要及时进棚越夏(一般在5月1日前后),因此,要提前把荫棚搭建好。荫棚搭建要用双层荫网,第一层高3~3.5 m,第二层高4 m,东、西、南方向要延伸,保证越夏期间的任何时候,太阳光都斜射不到菌袋上。四周要通风,过热的天气,还要在早、晚向棚内洒水降温,确保袋子在荫棚下通风、透光、阴凉而安全越夏。

猜你喜欢
菇农越夏菌棒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 f. sp. tritici)越夏气候区划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