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亦称作物遗传资源或作物基因资源,在我国习惯上也称品种资源,是培育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等作物新品种的物质基础,是保障我国人口食物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作物种质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
种质库或称基因库特别是低温、低湿的长期种质库,以其安全、运行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目前全球植物遗传资源异地保存的主流方式。据第二份世界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状况报告,至2008年,全球保存有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7030232份;其中异地种质库保存3118762份,占44%,其中谷物占45%以上,单小麦种质资源的贮存量就达85794份;中国国家种质库保存了391919份各类粮食及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占全球异地基因库保存量的12.6%,其中小麦达43039份,占全球小麦遗传资源保存量的5%。贮藏温度和种子贮藏前的含水量是影响种子长期贮藏寿命的主要外在因素,英国Reading大学和美国农业部(USDA)国家遗传资源保存中心(NCGRP),即国家种子贮藏实验室(NSSL)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人工加速种子老化死亡的方式对其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研究,并取得了种子贮藏研究理论的重大突破,提出了种子贮藏寿命的数学预测模型。然而在低温种质库,尤其是中期种质库保存模式下,即所有贮藏的种子都处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下,不同的种子包装方式或包装物对种子贮藏寿命是否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报道。为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和云南省科技厅的资助下,开展了不同包装的小麦种子在中期低温种质库保存下达11年的观察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他们撰写并发表在《作物学报》2011年第6期上的“中期种质库贮藏下真空和非真空包装普通小麦种子的衰老特性及寿命差异”一文,通过对89份普通小麦种子在密封抽真空和不密封非真空包装,贮藏在(−2±2)℃的温度及库内自然相对湿度的中期种质库中达11年的种子衰老与寿命比较,初步阐述了真空和非真空包装对普通小麦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即真空包装的同期收获的同一基因型的普通小麦种子无论在种子衰退率、半活期和贮藏寿命上都优于非真空包装的种子。该研究小组发表在《植物遗传资学报》2011年第3期的另一篇文章,“低温贮藏下真空与非真空包装对小麦种子生活力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包装的普通小麦种子在11年中不同时期的监测发芽率,即生活力下降的快慢及程度,表明真空包装的种子发芽率下降幅度显著地小于非真空包装的种子,也就是真空包装的种子的贮藏效果明显优于非真空包装的种子。两篇文章从两种包装条件下种子的衰退率、半活期、贮藏寿命和生活力差异多个角度都印证了真空包装的普通小麦种子在中期低温种质库贮藏模式下,其延迟种子发芽率下降或衰退的效果都好于非真空包装的种子。因此,真空密封包装方式更有利于维系中期低温种质库保存模式下普通小麦种子的寿命,使其达到更长的贮藏期限。
这项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积累了普通小麦种子低温贮藏保持其生活力或寿命的技术资料,为我国不同类型的异地种质库保存不同的种的小麦遗传资源服务,而且对其他作物的种质资源,如水稻、玉米、大麦等谷类,甚至大豆、食用豆、油菜等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有效保存都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