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文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
网络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及对策
孟祥文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
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己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生活方式都有重大影响,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入党动机。弄清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揭示网络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作用,对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大学生;入党动机
根据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1]。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网络信息和网络资源,网上的个人空间、博客、贴吧、论坛等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毫无疑问,网络以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便捷和传播信息的开放性,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方便了他们的学习,使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但是,网络在带来便捷和开放的同时,也掺杂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稳定的大学生来说,受到的影响尤为强烈。
首先,网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下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心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受到影响。网络的便捷性使大学生足不出户随时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新闻动态和热点焦点,但这些信息良莠不分,泥沙俱下,会有大量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充斥其中,使人难以分辨。尤其是网络不仅可以传播文字、图片,而且可以传播声音和视频,给接受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大大激发信息接受者的兴趣,引起其心灵的震撼,冲击力和说服力是传统传媒所望尘莫及的。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尚未坚定,泛滥的信息很容易使他们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动摇和摇摆,进而影响他们的信仰。
其次,网络在传播多样文化的同时,造成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大肆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冲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被淡化甚至消解。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殖民”。社会生活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在网上得以大肆传播,“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等观念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反映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上对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价值评价、价值取向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价值目标上,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从自身需要出发,趋向于选择更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奋斗目标,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在价值评价上,大学生更趋向于以个人的成功与否论成败,对个人事业过分追求;在价值取向上,大学生则趋向将自身需求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作为其价值取向。这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看成是实现个人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要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抱负和理想。
再次,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使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偏差难以矫正。网络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在虚拟的环境中,人们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社会关系等,都可以是非真实的。虚拟社区里素不相识的人可以使用虚假的个人信息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一些冒名顶替、肆意破坏、粗言恶语等道德伦理问题在网上难以消除。而网络的平等性使现实中的社会权力、财富、身份地位等因素得以隐匿,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这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心理,让渴望得到尊重的他们得到莫大的满足,也更容易被说服。于是,平时遵纪守法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变得无所畏惧,说出在现实中不可能说出的语言,表现出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行为,这种胡言乱语、侵犯隐私等行为容易使人迷失自我,甚至造成人格分裂,而网络的隐匿性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难以发现这些不良苗头,更不要说进行矫正了。
面对网络对大学生入党动机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认清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出击,抢占网络阵地,因势利导,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网络舆论引导作用,加强理论教育,营造网上精神家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共产主义理想深入人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打造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站,开通党务工作论坛,以网络为平台,积极开展主题讨论等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在网络上引导学生读原著,写论文,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丰富的教育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更要使他们了解个人的理想必须同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激励大学生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为党为社会为国家不懈奋斗,从而实现更远大更崇高的目标。
第二,用实践帮助大学生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自觉的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正确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头脑所固有的,而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获得的。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调查和考察、科技文化服务等对于拓宽大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正确认识,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服务社会、为社会作贡献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正确地看待大学生合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诉求,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让学生意识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义不容辞地选择社会利益。
第三,建设立体化教育模式,用丰富多彩的党内外活动,引导大学生矫正思想和行为的偏差。首先,在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选拔群众基础好、经得起考验的学生担任学生党支部的书记和委员,加强学生支部工作能力建设。党支部是党组织工作体系的神经末梢和操作终端,把党支部建在班上,有利于开展丰富的组织生活。在学生中挖掘优秀党员,让他们作为入党联系人,在与其他学生的频繁接触中现身说法谈体会,讲经验,使同学们不仅能听到先进事迹,更能看到先进行动,并在接触中动态掌握他们的学习、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矫正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其次,利用团课、党课,使党的历史知识教育和国情教育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社会主义中国显示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世界瞩目,这些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教材。邀请专业教师,结合时政和实例,系统讲授辅以专题研讨,注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使培训教育活动的思想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完美结合。再次,坚持标准,严格考察,把好发展关,在学生中树立向上的正气。高校党组织要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按照党章和党员发展的有关规定,对照党员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严格考察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社会表现、工作和学习表现等。对入党动机不明确的大学生,要暂缓发展,加强教育,直至明确入党动机再发展,切实保证大学生组织发展的纯洁性。
总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回避,我们要以开放的教育理念,利用网络等丰富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为他们提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入党动机,从而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1]http://news.china.com.cn/zhuanti/wmwz/2011-09/08/content_23379524.htm;
[2]《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