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秀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湖北 襄樊 441118)
远东局是1926年6月组建的,当时正值中国发生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等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派 (新右派)的篡权活动日益激烈、力量不断增强。对所谓的中派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策略?本文试图对远东局和中共对国民党中派策略作一探讨。
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以后,蒋介石攫取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中央执委会常委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并撤销了过去被鲍罗廷用来发挥直接作用的政治委员会,逼走了国民党公认的最高政治领袖汪精卫,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蒋介石已日渐带有军事独裁的色彩,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带来灾难性后果。
如何对待以蒋介石为首的中派呢?1926年4月,远在莫斯科的远东局主席维经斯基指出:“我们应该朝着建立我们党同国民党联盟的方向调整我们的方针”,[1]P220“蒋介石还不是革命的敌人,他打击过右派,他需要我们,是可以同他一起工作的。”[1]P500他认为蒋介石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可以联合的对象。这就给对中派的政策定下了基调。不久以后,共产国际于5月也对国共统一战线问题作了以下决议:(1)对国民党右派展开斗争;(2)保持国共之间的原有关系;(3)只能在个人职位变动方面向蒋介石做出让步。共产国际这个决议的用意看得很清楚,应打击右派,通过非原则性的让步留住蒋介石,以便维持国共两党原有的合作关系,使蒋介石摆脱右派的影响,恢复它同左派的联盟。
7月12日至18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决议案》。决议指出中山舰等一系列事件是对共产党的进攻,但是,认为“现时攫得政权者是武装的中派”,我们的策略“应当是:扩大左派,与左派密切的联合,和他们共同的应付中派,而公开的反攻右派”。[2]P318《决议案》确定的与左派共同应付中派策略的具体含义是:(1)中共应该和左派共同进行更实际的反对右派的经常斗争,暴露右派的妥协和卖国卖民的罪恶,争取中派不受老右派影响,从而使中派与右派分离。(2)因为现在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在中派的指导之下,所以中共还要竭力赞助他们;但赞助他们的根本条件是应当有拥护劳动民众利益的政策,保护工农运动。
在对待中派的问题上,中共中央和广东区委之间存在着意见分歧。中山舰事件后,广东区委完全低估了国民党的作用,认为“国民党已不复存在,这是一个空堡垒”,还说“国民革命已经完蛋”,[1]P446企图同国民党决裂,建立只是在共产党人旗帜下进行的革命斗争。虽然他们也提出同左派合作,但是要求国民党左派必须“成为向共产党员那样的坚定不移的和彻底的革命者”,[1]P485这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要求,当真正的权力还掌握在以军队为后盾的蒋介石的手里的时候,这样的政策结果只能是将左派逼到右派那一边去,同时加速了中派向右转的步伐,从而必然破裂革命统一战线,使国民革命夭折。这种策略是偏面的,是不利于革命的。
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国民党中派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批判了退出统一战线的错误思想,坚持了统一战线,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从而使北伐战争顺利进行,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但是,由于害怕会吓跑资产阶级,使革命流产,在会议上虽然提出争夺领导权,但在实际中却联合有余,斗争不足,又因为会议把蒋介石定为中派,幻想他左转,所以对蒋介石反革命性质认识不足,这就为革命顺利发展埋下了隐患。
北伐开始后,蒋介石的独裁行为激起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的不满,也加剧了他同共产党和各派军阀间的矛盾。广东首先出现了反蒋迎汪的空气,要求恢复左派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指导权。到8月20日,要求汪精卫回来的斗争公开化了。
远东局成员认为,“对广东来说,整个政策的主要的和最近的任务是让汪精卫回来重新执政”,“因为他是公认的左派领袖”,“汪精卫的名字可以把所有人联合起来”。[1]P474但是,他们认为中共力量还很弱小,没有能力同蒋介石及其政治方针作斗争,因此,现在还不能反对蒋介石,只能是等待和面对 “蒋介石提出的北伐结束时等待他的那种不可避免的政治失败”。[1]P370同时,他们也对蒋介石心存幻想,希望他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能够左转。他们认为蒋介石在北伐过程中发表的左倾言论和提出的起草土地法的建议是蒋左转的证据。所以,远东局认为:从政策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正确办法使中派和左派之间,即蒋介石和汪精卫之间实行和解。所以,中共中央在文件中指出,主张迎汪并不主张倒蒋,我们的口号是“汪蒋合作”。同时对汪精卫回来后同蒋介石的关系做了几种设想:一是迎汪倒蒋,二是汪蒋合作,三是促蒋左倾。中央分析第一个办法太危险,北伐战争中一旦去蒋,对国民政府影响不好;第三个办法实行起来颇困难;最好的是取第二办法。[2]P318后来由于北伐战争形势的变化,北伐军在北边占领了湖北,但在广州英国人却公然武力破坏罢工,在这种情况下,远东局认为不能急于召回汪精卫。所以,中共中央声明 “前敌战况不佳,不顾蒋之意硬迎汪回来太危险”,主张 “汪暂不回,以广东省政府权交给左派”[2]P371。
由此可见,远东局和中共在处理汪蒋关系中表现出非常矛盾的心理:既希望汪回,又担心蒋不赞成汪回。中共希望汪精卫回来,汪做党和政府首领,蒋做军事首领,这样不仅可以削弱蒋的权力,而且可以恢复国民党左派的领导权,保住广东省政府的革命性质。但是,中共对蒋、汪始终抱有很大的幻想,没有利用北伐的有利时机,竭力发展民主力量,所以统一战线的危机并未得到真正地缓解。
由于北伐战争顺利进行,国民党有迅速统一中国的可能,为了阻止资产阶级最终取得胜利果实,共产国际指导共产党人应努力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远东局认为:“在南方和长江流域,必须一方面不害怕发动农民斗争,一方面在城市里尽可能使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有觉悟的政治因素姿态出现。”[1]P601但是,随着工农运动的兴起,不断出现手工业者、店员同中小商人、店主之间的尖锐冲突,使国民革命赖以依存的统一战线内部呈现出严重危机。
为了对工农运动加以适当引导,限制过火行为,为了继续维持统一战线,避免与国民党的决裂,1926年12月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鲍罗廷等在汉口举行了特别会议。中央特别会议对形势的基本估计是:当前“最主要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相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如果任这种形势继续发展,必至 “破裂联合阵线,而危及整个国民革命运动”。[2]P569会议决定,今后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努力巩固和发展国民党左派势力,帮助他们获得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2]P465上面,提出要从上、中、下三层来巩固和发展国民党左派势力,使他们从中央到地方 “有群众,有力量,有政权,有党权”[2]P575。会议还提出督促实行武力和民众结合的口号、维持国民党军事首领势力之间均衡的策略和帮助左派建立汪精卫为领袖的文人政府的主张。
这些策略立足于联合左派,推动民主运动,限制以蒋介石为首的中派的军事独裁,在基本方向是对的。但是,既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又不能同资产阶级过分冲突,既要坚持工农运动,又要保持统一战线,对于当时还很年轻的中共来讲,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妥善地处理好这种两难境地,在实际工作上,中共在一步一步向国民党中派妥协让步。
1927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了一个重要通告,指出 “蒋介石已成为右派反动势力的中心”, “对于整个右倾势力的进攻,无论在任何方面,皆准备与之冲突,不能让步”。[3]P365为了进一步限制蒋的个人独裁,1927年3月10日至17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了二届三中全会。经过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的努力,会议重申了三大政策和坚持国共合作的革命原则,撤销了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军人部长和组织部长等职务,只保留了他的国民党中央常委、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主席团委员和北伐军总司令的职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蒋的权力,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扼制蒋介石分裂国民党、背叛统一战线的企图。
综上所述,从北伐战争开始到十二月特别会议,远东局和中共中央在同以蒋介石为首的中派(新右派)争夺革命领导权时,采取总体策略是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但是,由于对蒋介石反革命的性质认识不足,对蒋介石抱有极大幻想,再加上,年轻的共产党没有能力很好地运用该策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联合有余,斗争不足,最终没能阻止蒋介石的右转。
[1]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三册)[C].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Z].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转引自王宗华.中国大革命史(下册)[M].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