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全
(上海商学院法政学院 浙江 绍兴 311800)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在人类思想史上,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这是一个亘古至今的主题。在中国,自古以来,道德就是实践 “做人”的学问。在西方,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就是 “实践哲学”。道德哲学之所以称为实践哲学,就因为它研究实践或行为。[1]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实践是道德教育的直接要求和基本方式。当前高校德育实效性不佳,从德育方式来看,主要是存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德育实施方式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如何创新高校德育模式、探索德育教育新途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服务性学习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其要旨是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服务学习”内容,把理论与实践内在地结合起来,将专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服务性学习已成为近年来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声称,21世纪 “服务性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1]美国全国和社区服务委员会前主席伊尔里奇教授指出:“服务性学习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高等教育的学术中心舞台靠近。”[2]目前,美国80%以上的高等学校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服务性学习正逐渐推广到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
服务性学习其实就是服务学习,英语术语是Service—Learning。从构词角度分析,就是 “服务”与“学习”的相互结合,也就是在 “服务”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效果,两个单词第一个字母都大写且中间用连接号链接,代表平衡与并重的观念。这一点正是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不同的地方。 “在河岸上捡垃圾是 ‘服务’。在显微镜下检视水样本是 ‘学习’。当学习生命科学的学生,收集、分析水样本、证明他们的检验结果,并将研究结果呈现给当地环保部门的时候……那就是 ‘服务—学习’。”[3]服务性学习通过服务来完成学习目标,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包括社区服务之类的活动,通过真实的学习环境,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的公民参与度。在服务性学习中,服务活动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是必须能满足社会社区实际需要的活动。服务性学习将服务整合到学术性课程之中,促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应用知识,促进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反思服务性学习活动中的见闻和行为,从而还提供经验性的学习体验。
这些方面体现出服务学习不仅是课程学习的方法,也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因次,通过服务性学习能够塑造学生个人的社会道德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等。因此,以学生德育发展为视角,探究服务性学习与道德教育的共通点,发掘服务性学习的德育功能,有助于推动高校德育途径创新。
从宏观的角度上看,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体系。但是,道德规范必须通过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对人的行为起作用。因此,从微观的层面上看,道德首先是个人按照一定道德观念约束和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
真正的道德教育并非口头上的教学而是提供一个道德发展的情境,在生活中体验与培养。外在的道德规则的灌输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遵守规范的人,但从个人道德发展的角度来看,德育实效性只能由个体内在的道德意识驱动下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而个体道德形成和发展与个体的社会道德实践是分不开的。在服务性学习的理论探讨中,倡导服务观念、强调将服务作为教学方式并与教育哲学联系起来的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虽然杜威没有直接提出服务学习的概念,但他提倡的 “从做中学”,他的体验学习理论和社区理论为服务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杜威看来,服务性学习与道德教育是融合贯通的,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得来的。一项 “服务学习对70位在校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实证案例研究结果显示,那些经历过服务学习的大学生比未接受过服务学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德育发展方面要有效得多。[4]因此,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服务性学习既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服务性学习过程也就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
服务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这与德育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相一致。学校在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时,通常是学校定主题、老师拿方案、学生听指挥,这种运作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服务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服务学习活动中高度自主、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在服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服务学习活动的选题、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反思和评价的全过程。学生主要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完成学习和服务活动。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和体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应用于日后的生活和实践当中。服务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强调学生自主研究和解决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情感在服务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升华,社会责任感、服务能力及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个体道德人格得以丰富。
服务学习提倡 “在做中学”,这与德育实施方式应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相一致。服务学习的实践性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亲身参与服务的过程,通过身体力行达到 “做中学”的目的。服务性学习也是一种主客体互惠性的学习,学生通过服务学习观察问题,从而在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中,获得机会认识社会、拓展技能、培养信心去认真思考问题和提高解决的能力,担负起社会责任。道德教育必须密切结合生活实际,正如杜威所指出的,真正的道德教育并非口头上的教学而是提供一个道德发展的情境,德行教育的方法必须透过生活的体验与实践,在生活中体验与培养。[5]在服务中,学生学会承担责任、诚实守信、关心他人,萌发服务精神,养成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或品格,并会逐渐喜欢这类服务活动而会主动参与服务,个体德性得以逐渐形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学习课程就是一种德育课程,是一种不是通过道德说教或惩戒,而是通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来学习的德育课程。
服务性学习即重视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这也与德育要求相一致。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德性的养成还在于个体内在道德意识驱动下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服务性学习是一个包含准备、行动、反思和评估诸多环节的循环往复过程。在服务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所服务的社区信息的反馈等渠道来收集相关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在服务活动整个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查找不足,确定改进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指导今后的教学和服务学习的开展。因此,服务性学习即重视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这也与德育要求是一致的。
开展服务性学习,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服务性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的水平、发展与完善学生个性和能力、提升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培育学生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
服务性学习课程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透过服务的具体经验反思,来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服务性学习一个显著的效能是增加学生对外部世界,包括社会、社区的居民,以及他们先前没有接触到的各种观念。在服务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际经验的积累,体会、反思自己实际经验,从而获得知识扩展和能力提升,认识自我。服务性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极大地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将新观念应用到新的具体实践中去。学生在服务中能获得快乐,参与社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各种学术知识和活动技能。另外,服务学习各环节中的反省、讨论以及心得撰写,不但能促进学生批判思维技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智力发展水平。
服务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承担起责任,在实践中学习新的技能,最关键的是他们会认为自己有能力使社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服务学习兰德公司的调查报告 《服务性学习评价: “学习与服务美国高等教育项目”调查结果》指出,“服务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个人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6]服务学习强调通过反思将课堂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与个人经验相联系,极大地影响、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服务学习中,学生们会经常面对一些不可避免又非常棘手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能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认识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学习还需要学生积极、深入地投入到他们自己的学习中去,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单靠教师的指导。当学生习惯在不同的环境中和背景下解决问题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大量不同类型的知识,而且他们的认识力和理解力就会增强,可以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把所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帮助需要照顾的人,以知识服务他人,又从服务中不断学习,这些对于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非常有效的。服务性学习使学生的目光由课本转向世界,由狭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理解社区的管理方式以及服务于社区的方式,并通过更广泛的视野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反思中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因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长为能对社会做出积极影响的有责任的公民。服务学习从提出时起,其着眼点就不仅仅是通过服务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希望把它作为一种公民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奉献及合作精神。[7]研究发现,与没有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相比,参与过服务学习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社会交往及学业能力等方面得分会更高,更富有责任感。[8]
在服务学习中,学生更愿意开展新的工作、担当新的角色,接受新的挑战。服务性学习多以团队形式开展活动,在团队中各人分工不同,但各自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的作用,担负起各自的一份责任。因此,参与服务学习的经历有利于增强学生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之间的交往,能促使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性,能够接受并支持人和事存在的多样性。团队合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立信任,如果一个组织缺乏信任,伙伴关系就会破裂,反之,诚实的沟通和开放的态度会促进团队的合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学校 “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服务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服务性学习既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服务性学习过程也就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服务学习的理念与实践能够对我国在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等方面的改革提供良好借鉴,要重视服务性学习内含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将德育贯穿于服务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构建基于服务性学习的高校德育新模式,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道德准则的内化和升华,塑造人格、完善德行,是探索高校德育途径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1]郄海霞编译.美教育新主题:服务性学习及八个关键问题[N].科学时报,2003.
[2]JacobyB.etal.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Concept and practic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6.ⅶ.
[3]Sen.John Glenn,Homepage.Discover Service-Learning-What is Service-Learning,National Youth.Lead ership Council,2007.http://www.nylc.org/discover.cfm?oid3152&null1189394549437(Sep.2007).
[4]Gorman,MDuffy,JHeffernan.Service experience and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M].ReligiousEducation,89,(3):422.
[5]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Mary annJ.Gray,etc..Assessing Service-Learning:Results froma Survey of“Learn and Serve America,Highere ducation”.Vol.32,No.2,March/April2000,30—31.
[7]赵立芹.从做中学:美国服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包睿欣.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