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术观点

2011-08-15 00:48
科学中国人 2011年16期
关键词:铅酸科研经费开源

最新学术观点

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基础

科研诚信理应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起着引领与导向的作用,对于科学家来说,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在科研活动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背离诚信的思想和行为,其危害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个人诚信,更将动摇社会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甚至引发社会对科学本身的信任危机。在任何时候,科研人员的个人价值观都会是科研活动的主导。在科研人员面对日益复杂的科研和社会问题时,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科研人员就如何规范和完善自己的科研行为给予充分引导和教育。

——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学家 陈宜瑜

“出成果出人才”是核心目标

国家投资研究开发的费用所图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出成果,二是出人才。中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问题是根本问题。同时,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国家出资支持科研是要得到有价值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评审,才能发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成果。科研经费要改革,就要一切工作围绕着出人才、出成果这个核心目标来组织。不解决人才的识别和成果的评价问题,即便我国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有了更大的提升,实际效果恐怕也不乐观。

——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球物理探测专家 赵文津

经费与收入挂钩值得商榷

科技项目的竞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不少弊端。从现在经费的分配制度和实践来看,这种竞争有时是无序的,操作过程缺乏真正的规范,评审制度也缺乏严格的公平性。凡此种种都会助长浮躁。我国现在的科研经费总量不能算少,但科研经费与产出的成果对比,往往又是不匹配的。真正在理论上提出创新见解,或在实践上真正能解决国家亟待解决问题的成果不多。怎样让科研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用到合适的地方?如何出台适当的激励政策?如何让科研人员能够静下心来安心工作,能够保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科研,达到像中科院老领导张劲夫提到的进入安、钻、迷、呆的境界,能在基础研究中有所突破?针对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科研经费的申报和竞争与激励机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在讨论项目申请与经费的改革时,还要注意对科研管理单位、评审专家和科技人员加强科学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否则,不论体制在理论上如何完备,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学和森林学家 李文华

科研经费管理不能“一刀切”

对科研人员来说,既要有稳定的支持,又有一些竞争性项目的支持。在竞争性的资金中,要有自由科学题目,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以及一些国家大项目的支持;而稳定持续的基本支持,要划分为不同档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同一方向上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经过竞争、答辩,而不像其他一些大项目,组织一批人仅在大项目层次上竞争,却并不见得每一个子项目的人是最合适、最优秀的。什么事情都不能一刀切。一刀切是最省事的办法,但不是好办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 石耀霖

健康产业,燃起城市“升腾的火焰”

基层医疗机构技术设备落后、亟待更新升级;缺乏可提供个体化医疗服务的高端医疗机构;没有完整独立的药品流通体系;缺乏非政府的医疗服务评价与监管体系等。护理人员、精神心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全科医生的培养只是刚刚启动,仍需要时间的等待。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中一些基本的产业还远未到位。立足国情,结合当前医改,实施健康产业有其必要性。不仅满足公众对健康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形成新的财政税收渠道,还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肿瘤学家 曾益新

别藐视铅酸电池微型电动汽车

铅酸电池微型电动汽车真要做好,是要在有限的重量和空间里进行最巧妙的设计,选用最合理的材料,嵌入先进的电机和电控技术,做出安全、节能、适用、廉价的新型电动汽车,因而也是一项创新的工程技术。而且,发展微小型车,既是我国电动汽车工业的突破口,可以很快造福于人民;同时,又是积累经验、改进技术、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水平的阶梯,意义十分重大。好的电动汽车,一定要节能减排,买得起,用得好。脱离了中国的技术实际和发展中国家国情,背离了广大群众的需求,硬去做“凭空臆想的高、精、尖”电动汽车是不行的,也是没有前途的。铅酸电池有安全、廉价的绝对优势,是锂离子电池望尘莫及的。国外的铅酸电池发展了许多新技术,性能不断提高;而在中国,比能量徘徊在30—35瓦小时/公斤,循环寿命停留在200—300次,它的落后主要是被人为压制、不给研究经费支持所造成的。如果拿出相当于近十年来支持燃料电池的一半经费来支持铅酸电池,我相信铅酸电池的比能量和循环寿命能提高到与现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接近的水平。这样,铅酸电池也就摘除了“落后”的帽子而进入先进的行列了。更重要的是,铅酸电池将对中国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 杨裕生

科技考古不是“忽悠”但应“踏实”

科技考古:不是“忽悠”但应“踏实”。中国传统的文物考古方法,正面对一些“瓶颈”,急需科技介入;但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文物考古,首先要做踏实、扎实的专业研究,找到正确方法,确定操作规范。盲目相信科技与盲目排斥科技,都不可取。用科技手段为文物整器做鉴定,势在必然。因为在各种高科技手段被用于仿制文物之后,仅凭传统“眼学”——看器物的器型、颜色、纹饰、铭文等,以此断定年代、真伪,已相当困难。但“细节决定成败”,如若对所用技术一知半解,认为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将文物“托付”仪器处理,就会坏事。可用于文物考古的技术很多!做红外遥感的薛永祺院士、做激光拉曼光谱的田中群院士、研究高性能陶瓷的郭景坤院士,他们的技术都能为考古所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有望发展出更精准的考古技术,比如碳14测定年代很粗,热释光就进步了,能否找到更好的技术?有待研究。为考古而研发的新技术,也能应用于其他领域。“原位无损检测”技术就可用于大型工程的检验、维护。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 干福熹

欲成才 先有德

要想成为合格的人才、未来的科学大家,首先要有品德。德,是我在挑选人才时看得最重的,其次才是良好的数学基础,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准则,还要具备科学研究上一定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在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上,中科院数学院一直以来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的研究员一年只发表一篇论文,但这篇论文的质量会非常高。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依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数学科学,而数学的未来发展在于青年。现在,数学院还有大批三十多岁,潜力很大的青年科学家,他们充满朝气,继承了优良的学术传统,正在续写着数学院的传奇。

——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科学家 郭雷

山仑院士:粉垄技术推广须因地制宜

耕作技术是作物增产的基础,却往往被一些研发部门忽视,得不到有力支持。从技术体系的特点看,它应该比较适合应用在黏重、粗粒的土壤上。在其他土壤类型中能不能应用、有没有必要应用,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田间试验后再判断。在黄土地区,一般耕作下小麦根系深度可达2.5米,苜蓿可达10米左右,高产下往往形成不易恢复的土壤干燥层,这说明作物的吸水用水已经很充分了。希望研究人员能够将粉垄技术与其他耕作技术作一下比较,以发现这项新技术的优缺点。并非要做实验,但一定要发现我们技术原理上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家 山仑

中国对开源软件贡献度:与大国地位太不相称

我国有那么多软件开发人员,但对开源软件的贡献与大国地位太不相称。教育部门对待开源的态度很不积极。虽然他们没有在文件、大纲上写明必须用Windows系统;但政府部门、机构、学校的各种计算机考试,使用的都是Windows,也没有一个省把开源软件纳入教材之中。对于开源软件的不重视首先严重阻碍着我国的创新。中国科研人员出国时,电脑中用的都是不开放源代码的Windows系统;而国外科研人员大多使用开源软件,程序都是自己开发。这导致中国人被人笑话“总是用别人现成的成果。这种‘只知用别人成果’的习惯尤其对青年一代产生不利影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开源的精神。长期以来,我们只想拿来就用,不想着作贡献。

开源软件是一种源代码可以任意获取的计算机软件,这种软件的版权持有人在软件协议的规定之下保留一部分权利,但允许其他用户学习、修改,增进提高这款软件的质量。安全的基础是可知。如果你用的软件是个黑盒子,安全问题则免谈。做开源软件时,要重视产业链的完善。软件与底层的芯片,乃至整个系统都是一个整体。光把自己开发的软件装在原来的平台上做一些工作,还是不行。自主可控的软件加上自主可控的芯片,我们需要整个系统自主可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李国杰

猜你喜欢
铅酸科研经费开源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汽车启停技术给铅酸电池带来新机遇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2019开源杰出贡献奖
关于蓄电池自动盒盖组装机的设计
废旧铅酸电池如何变废为宝?
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在光伏独立系统中单独应用的经济性比较分析
大家说:开源、人工智能及创新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纵论开源与互联网+创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