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倡廉楹联

2011-08-15 00:51张德宽
支部建设 2011年10期
关键词:倡廉楹联对联

■张德宽

闲话倡廉楹联

■张德宽

用楹联咏言明志、传情达意,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又名“联语”。春节的头等大事之一是写春联,自古如此。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后汉书·礼仪志》说:“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汉字刻在桃符上就像面具、图腾,它本身就是神灵的象征。楹联言简意深,两两相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独特的一字一音的汉语言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独立的文学地位。上联与下联要对仗。对仗有顺对,有反对,有嵌字对,有叠字对,有顶针对,有宽字对,可长可短,如四字、六字、七字、十多字,长的也可写两行的龙门对。

楹联是传统文化普及与提高结合的最成功的典范,是雅俗结合的最成功的实例,也是艺术与实用结合的最完美的典范,是拥有最大群体的大文化。它遍及众多领域和场所,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独特文化现象。

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元代时由于种种原因,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了些。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是在明清两代。清代是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这里我选辑了一些惩腐倡廉的楹联,有相当一部分是古代官府楹联。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廉吏,他们适应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清廉不苟、志行高洁、刚正不阿、纠劾奸佞、尽职守责、达练明职、抑制豪强、彰善惩恶、为民兴利、勤谨奉公等风格。

古代廉吏讲“官箴”,即做官之箴言。他们将自己为官执政的理念悬挂于厅堂,有的甚至于刻在石头上,既以律己又来示众,以求民众监督。据现存资料,最著名的应属明代郭允礼的《官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其他地方也有许多“为政清廉”类似箴言的言论存世。古代廉吏在执政中还特别强调“德政”,如:“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封建社会的官员崇尚气节。如山西介休县绵山介子推祠对联:“主辱臣忧,当在外从亡,一饭已经肝胆碎;功成身退,问诸君食禄,千秋留得姓名无。”介子推,春秋战国时晋国大夫,随公子耳流亡时,他曾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为重耳充饥;重耳做了晋国国君,介子推却不受封赏隐居绵山。而那些随从流亡的人都得到禄食,但却连姓名也被后人遗忘了。

又如杭州西湖畔的岳墓联:“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歌颂了岳飞“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命”的主张和不扰民、严军纪的清廉作风。

有反映勤政爱民方面的:“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做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上联倡廉,下联倡勤。在一些官府的抚署斋堂也用楹联表达官员的廉政主张,如:“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文学家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著名的清官,在政治上反对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也曾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他为官清廉、文才纵横,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柳州建了柳侯祠,祠旁制了一副对联:“廉洁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一位地处西北武威的太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作一联:“官有典常,任一日则尽一日之心,况兼地广事繁,敢不夙兴夜寐;民供正课,宽几分则受几分之惠,纵使时丰岁稔,常如怨暑咨寒”,以勉励自己尽职尽责。“任一日则尽一日之心”,对民宽大为怀,让百姓得几分实惠,从中可以看出此官不失仁人之心。

在封建社会要执法公正是很困难的,但有的官员决心为此而斗争。如一位官员在官署制了这样一副对联:“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浙江省庆元县令吕璜因冤案坐牢15年,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对联悬挂在县衙大堂:“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胡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着自家”,这副对联表达了自身感受,将心比心,决心不判冤假错案。

古代贡院是负责考试、选聘人才的机构,历代君王非常重视这个机构的廉洁公正。湖南贡院的一副楹联写道:“才要真爱,名要略爱,总之己要自爱;天不可欺,君不敢欺,实于心不忍欺。”作者自己是寒士出身,知道考官如果不公道将意味着什么。他们爱护人才,对埋没人才于心不忍,因此能自觉反对舞弊行为。

派到贫困地区的官员在抚署斋挂出这样一副楹联:“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表达了自己崇尚天理、为政清廉的意愿。

包拯是大家熟悉的大清官。包拯(999—1062)系北宋庐州合肥人,字希仁,天圣进士,累迁监察御使,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卒于位,享年64岁,谥孝肃。他为官清正廉明,执法严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千百年来为人民敬仰。安徽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花墩小洲上的包公祠对联:“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公心著在竹帛,千秋共颂赤胆;正气被之管弦,百姓皆呼青天”;“正气塞乾坤,事属公私须有别;丹心昭日月,人归善恶自分明”。事实上在封建社会像包拯这样的清官是很少见的。这些楹联意境深邃,文字优美,寄托了人们崇尚正义、鞭挞腐恶的理想。

敬仰刚正不阿的官员、纠劾鄙视奸佞耍滑之徒是人之常理。如某官署后堂有这样一副对联:“阳奉阴违,天有难遮之眼;民穷财尽,地无可剥之皮。”语言虽有点粗俗,而特为警确。

近年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各地创作了一批较有内涵的楹联。如:“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常记党纲宗旨、公仆精神,休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当思志士贞操、中华正气,须知持节宁教人断头。”又如:“对九重闹市、十丈红尘,人易痴迷声色;赏半亩清莲、几丛绿竹,我惟修养身心”;“休言暮夜无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应是阳光执政。廉政,勤政,德政,善政,方为执政焉”;“民瘼系心时,夕惕朝干,安贫乐拥一怀月;政声离任后,松迎竹迓,尚洁唯携两袖风”。这些联语将古意与现代理念结合,熔古喻今、针砭时弊、合辙押韵、古为今用,实为可嘉。

猜你喜欢
倡廉楹联对联
时代颂
孔府的年节楹联
初心
廉政制度科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析
对联知识小问答
我与楹联缘不浅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