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宇华 田 锋
农廉花开 香飘塞外
——天镇县强力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实
■武宇华 田 锋
近年来,天镇县围绕“加快发展、奋力赶超”这一目标,紧扣农村惩防体系建设这条主线,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全局之中,按照“完善体系,全面深化,创新品牌,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廉工作“一二三三四”工程,使之在打造晋北生态畜牧经济区、京津绿色产品供应区、边城新型产业开发区、边塞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四大强区,推进支柱产业建设、特色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县城新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五项建设,努力构建开放、活力、创业、文化、和谐新天镇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镇县委始终高度重视农廉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领导工作体制,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天镇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县委书记徐尚红认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农村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农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县委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农民群众是主体的要求,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全县农廉工作推向深入,努力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伟就农廉工作特别指出,农廉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政务审批、推进阳光政务、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手段,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农廉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统筹安排农廉工作和全县工作,坚持抓普及、抓规范、抓落实,切实在物力、财力、人力上给予必要保障,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为此,县农廉办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天镇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安排意见》,将农廉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并与各乡(镇)党委签订了农廉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农廉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中。同时,县纪委加强了县农廉办阵地建设,解决了办公用房,抽调了工作人员,拨付了办公经费,形成了全县“一条心”抓农廉的领导机制。
天镇县委注重构建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惩防体系,推行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县农廉建设领导组成员及单位领导包联乡村制度,健全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干部、财务审计及“三务”公开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特别是创造性地推行了两项农廉制度。
一是推行“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创新完善河南邓州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县农村推广“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将村级重大事务和农民关注的热点事项细化为“十一件事”,将工作程序细化为九项四十八步。“五议”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决议、实施结果评议;“一审”即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把关;“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据统计,全县使用该工作法决策事项已达158件,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是推行“双述双评一公示”。把“班子建设、为民办事、惠民政策落实、廉政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等作为主要测评内容,在乡镇党委组织、乡镇纪委协调和县农廉办监督下,各乡镇组织副科以上干部、村支部书记和主任、驻乡(镇)单位负责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五保户(低保户)代表及退下来的老党员、老干部,对全县395名村干部进行量化测评,测评结果及时公示,并将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指标。
天镇县纪委在全县11个乡镇建立了三个中心,方便农民群众办事,规范涉农资金管理,化解处置涉农信访,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一是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县政务审批服务大厅的工作模式,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集计生办、林业站、国土所、合医办、财政所、水利站、民政办等部门实行集中办公,设置专人挂牌服务,通过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各村党支部书记身兼村级便民服务联络员,具体负责统计、代办本村村民托办的各类事项。去年以来,中心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014件,村级服务员代办各类事项571件。
二是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在总结规范“村账乡管”模式的基础上,试点推行了“乡财县管”模式。同时,进一步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度、操作流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监管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支出“五联签”制度等7项制度。各村按季张榜公布财务收支明细,接受群众监督和回应群众质询。
三是信访接待与矛盾排查调处中心。挂牌成立了乡镇“信访接待与矛盾排查调处中心”,全面推行了农村社情民意监察制度和农民群众询问、投诉、信访接待处置办法,做到发现问题、受理问题、解决问题“三结合”,去年共受理来信来访211件,排查解决苗头性问题26个。
一是“机制+科技”,全面加强农村“三资”监管。依托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成立了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三资”台账管理制度、农村资产资源合同管理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管理制度、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制度等。县纪委把深化农村财务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全面推进电算化管理,由县农廉办、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联合对全县农村三资底数逐项清查,统一建档管理,并组建核算局域网,邀请北京技术人员对各乡镇“三资”数据录入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全县所有乡镇都实现了联网管理。
二是“机制+网络”,积极畅通维护农民权益渠道。县农廉办通过民主选举,吸纳村务监督小组、村级纪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成员,逐步成立维权组织。同时,注重内强素质,提升能力,先后组织乡镇书记、乡镇纪委书记、农民权益保障促进会理事、重点村支部书记及大学生村官等参加培训班、赴外观摩学习。特别是将农民权益保障促进工作职能细化量化为提供服务援助、调解纠纷矛盾、参与监督检查、进行法制宣教、纠正损农行为等十项内容,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目前,全县成立组织81个,开展涉农惠农政策宣传150余次,受理农民维权诉求131个,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14个,化解各类信访矛盾42件,避免越级上访12起25人。
三是“科技+体系”,大力推进阳光农廉网建设。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协调部署,深入乡镇和涉农单位实地督查指导。全县投资362.06万元,配置了电脑245台、打印机40台、电子显示屏57块、触摸屏电脑79台、液晶电视20台,购置10兆专用光缆1条,安装覆盖县、乡、成员单位监控系统1套,建立健全了阳光农廉网联席会议制度、党政干部约谈制度、涉农信息公布制度等13项配套制度。2011年1月18日,在全市率先开通运行了阳光农廉网,受到省、市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天镇县纪委把保障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农廉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农合、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民政救济、农村饮水工程四项涉农专项资金检查,涉及金额达6036.21万元,发现问题8个,下达整改意见书8份。同时,通过信访诉讼大排查和乡镇书记大接访等活动的开展,深挖线索,广辟案源,严肃查处,化解矛盾196起,查处案件46件46人,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