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票决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突破口

2011-08-15 00:47王志刚
老区建设 2011年18期
关键词:差额选人人选

●王志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1]这是十七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2]这就将此前各地方党委已经付诸实施的差额选举办法进一步确定下来,为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指明了方向。

一、选人用人公信度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社会公众对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认同和满意程度。选人用人公信度包括社会公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满意度和对任用干部的认可度两个方面内容,前者是选人的社会风气问题,后者是用人的社会导向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要注重群众公认。”[3](328-329)而实现群众公认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紧紧围绕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坚持选人用人标准,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规范选人用人程序,营造浓厚的民主政治氛围,使选人用人置于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做到规范运作,阳光作业,提高选人用人的社会公信度。

二、当前选人用人公信度降低的表现及原因

中组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课题组调研发现,“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随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上不正之风的出现并在一些地方蔓延,人们开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产生一些疑虑”。[4]这些官位交易、买官贿官等丑恶社会现象的出现极大地破坏了选人用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度和权威性,严重阻碍了党内民主发展进程。当前选人用人公信度较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干部选拔任用方向出现偏差。一是少数领导干部不能公正的选人用人。二是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原则性不够强。三是不能正确把握选人用人标准和条件。“论资排辈”、“照顾安排”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中仍然存在。同时,不恰当的限制竞争范围、设置竞争条件,导致竞争择优的目标打了折扣,难以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

(二)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程度不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工作透明度不够,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工作不够公开,有些地方在选举中还存在“陪选”现象;有些地方和部门不能合理确定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有的参与推荐的人员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

(三)干部选拔任用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由于对干部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有可能导致选用干部出现失误,影响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积极推进差额票决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差额票决制。所谓差额票决制,则是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等差额方式,根据一定比例确定多名人选,每个委员一人一票的平等权利,最后以得票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无记名投票集体表决的制度。

差额票决制应严格遵守以下程序:一是差额推荐。由常委会集体研究提出拟任建议名单,提出选拔任用干部建议的人选。二是差额考察。坚持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考察对象的素质和绩效等进行质的考察核实;另一方面对考察对象的素质和绩效进行量化的考核与测评,并对测评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把握其德才和工作实绩情况。三是酝酿协商。到会委员根据干部推荐、考察、公示情况和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干部任用意见进行认真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四是集体票决。经过委员们的讨论,在对方案或拟任免人选基本同意,没有大分歧的情况下,这些方案或拟任免人选就进入表决程序,由包括书记在内的全体委员进行表决。这就扩大了决策者的范围,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决策的民主和集中。

(二)实行差额票决制取得的成效。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近年来,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主要表现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程度明显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民意调查广泛运用,全委会票决制、任职试用期制普遍推行。”[5]差额票决制的实施,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具体实践,是广大干部群众盼望的选人用人的一次有益尝试,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1.由“伯乐相马”转向“赛场选马”,提高了公众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力。由于在“伯乐相马”过程中没有竞争,“伯乐”的素质高低、品行好恶、远近亲疏,决定着选出的“马”的优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是理论上合乎逻辑的发展,更是现实实践的迫切需要。“用干部”是我们党执政活动中最核心的执政行为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广大群众对此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党的执政形象。近年来少数干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不仅降低了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把“伯乐相马”变为“赛场选马”,在竞争中展示实力和优劣,引导干部从“追逐伯乐”转向“赛场争雄”,比能力、比德才、比贡献,营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干部选拔环境,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用人导向。

2.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变为“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彰显了公众对选人用人的认可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干部群众有更多的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的机会,防止在小圈子、小范围内选人等现象的发生;也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多的平等表达真实意愿的机会,有利于提高集体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防止个人意志代替民主决策,减少“一言堂”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从而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差额票决制,维护了委员应有权利,自由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表决结果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真正实现一人一票,扩大了党内民主,强化了党内民主意识,使党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得到了真正的贯彻,有利于维护领导集体团结统一。

3.从“以人选人”到“以制度选人”,赢得了公众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传统的干部选拔模式主要是以人选人,选人用人权力高度集中。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实现以制度选人用人。实现以制度选人用人需要建立健全干部选拔工作的各项具体制度,维护好干部选拔工作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干部选拔工作制度的可行性,解决好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问题。

实行差额票决制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原则,强化了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创新了公正、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重大意义。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 - 10/24/content_69385 68_11.htm,2007 -10 -24.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 报 》[DB/OL]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0080626.html,2009 - 09 - 1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中组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课题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的调查[J].党建研究,2009,(2).

[5]《李源潮:要明确干部推荐人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D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99014/11056174.html,2010 - 03 - 02.

猜你喜欢
差额选人人选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中国水上消防协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组成人选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基本规范——解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运城盐湖区:“三个差额”择优选人用人
没人选它当模范
按图结算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纠纷预防与控制措施
奏好选人用人“三不”曲
陪酒人选
唐代官员的候选与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