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汽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教学研究

2011-08-15 00:50
重庆与世界 2011年5期
关键词:汽车课程文化

李 晖

(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高校汽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教学研究

李 晖

(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汽车文化教育是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阐述了汽车文化的内涵,论述了汽车文化教育对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对汽车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汽车文化教育;必要性;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汽车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汽车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深入学习汽车文化。另外,随着汽车的普及,大众对汽车的认知程度亟待提高,开展汽车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有必要加入汽车文化教育的内容。

一、汽车文化的内涵

百余年来,汽车载着人类进入新的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以汽车为载体的汽车文化。汽车文化是指人类在汽车发明、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着形成影响人类社会一系列的行为、习俗、法规、观念的文化形态[1]。当代的汽车文化蕴含着以人为本、安全实用、舒适便捷、经济环保、诚信服务、时代创新、生态和谐等核心价值理念,其内容涉及汽车专业技术、汽车发展历史、汽车造型与色彩、汽车品牌、汽车制度、赛车运动、汽车消费观念与行为、交通法规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凡是与汽车相关的文化形态都属于汽车文化范畴,汽车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从广义上说,汽车文化可分为3个方面:第一部分叫汽车工业设计。汽车作为一种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需要专业人员凭借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这个过程就叫做汽车工业设计。通过汽车工业设计,能够创造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新型汽车产品,例如,在汽车造型史上,无论是经典主义、巴洛克主义,还是边锋主义和流线主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带给人们剧烈的视觉冲击,令人感受到技术的物化美,这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第二部分是汽车品牌文化。汽车品牌文化是指通过赋予汽车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汽车品牌往往是与创始人联系在一起的,品牌的命名、个性和定位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了创始人的烙印,并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进一步发扬光大。无论是德国的戴姆勒—奔驰,美国的福特、克莱斯勒,还是英国的劳斯莱斯,法国的雪铁龙、雷诺和日本的丰田,其品牌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直接命名的。每一个品牌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每一个品牌又是一部创始人的奋斗史和企业的成长史。可以说,汽车品牌文化是凝结在汽车品牌上的企业精华。第三部分是汽车边缘文化。所谓边缘文化,是指在不同文化交往中,某种文化吸取其他文化成分后,派生出的许多新的文化。汽车边缘文化是汽车与其他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有关汽车的“杂交文化”或“共生文化”。比如汽车展览、汽车摄影、汽车刊物、汽车模特、汽车竞技、汽车收藏、汽车广告、汽车俱乐部等。它还包括交通法规、汽车基本礼仪以及与汽车有关的普及知识等。

可以看出,随着汽车产品的普及和汽车产业的壮大,汽车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并构成互为关联的价值链,不仅影响着汽车社会和汽车文明发展的进程,而且冲击着人类社会一系列的行为、习俗、观念、准则、法规和价值观,形成当今社会的重要文化形态。

二、高校汽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汽车专业课程很少涉及由汽车而产生的“大文化”,在这方面未能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统一教材,未能形成完整的汽车文化建设的课程体系。据统计,在我国高等学校中,与汽车相关的专业有数十个之多,但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比较重视技术课程(包含汽车工业设计部分)的开设,而忽视汽车文化方面课程的建设[2]。也就是说,传统的汽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营销等技术知识,并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但忽视了汽车品牌文化和汽车边缘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使学生在汽车交通意识、汽车市场建设、汽车审美观、消费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严重缺乏知识。这极大地制约了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我们知道,汽车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会面临汽车工业的各个环节,不仅包括设计、研发、生产等技术性工作,还包括采购、销售等市场性工作,甚至涉及企业后勤等服务性工作,汽车工业已与法律、贸易、环保及交通意识、产业经济等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社会分工的细化与交叉对汽车专业人才的汽车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熟悉国内外汽车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了解品牌内涵;能够对古车和名车进行鉴赏、分析和评述;了解汽车造型和色彩艺术;了解汽车制度;洞悉汽车发展历史等。

而且,汽车的普及为人类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新生事物,如,汽车展会、汽车影院、汽车广告、汽车艺术、汽车模特、汽车体育、汽车旅游、汽车社区、汽车旅馆、汽车餐厅、卫星城、乡间别墅及汽车银行等,它们已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也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这些新生事物丰富着不断发展的汽车文化,同时又成为汽车文化人才[3]的用武之地。以下兹举几例说明这些新生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汽车文化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1)汽车展会。汽车展会是指汽车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展示活动。汽车展会不仅是汽车生产厂家宣传品牌、促进销售的平台,也是普通民众了解汽车技术、汽车文化的机会。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百姓家庭,汽车的展示会、博览会和交易会举办频仍。据统计,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或即将举办的车展总数接近100场,上海车展、长春车展、北京车展、杭州车展、厦门车展……几乎所有的汽车展会都是人满为患。车展的红火急切呼唤一批具有汽车文化背景的组织、策划、管理人才,这些人员不仅要在招商布展、品牌管理、营销策划、人员组织、单位协调等方面具有突出能力,还要熟悉汽车品牌及企业文化、了解汽车造型艺术、汽车发展史和汽车消费观念等汽车文化内容,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突出展示活动的汽车特色,促进商家和顾客的有效交流。

(2)汽车广告。汽车广告是指汽车企业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其汽车产品的用途、质量并展示企业形象的商业手段。广告的受益者是企业和消费者双方,企业靠广告推销汽车产品,消费者靠广告指导自己的购买行为。汽车较之其他商品具有高附加值的特性,对广告策划者要求较高。除了要有强大的创意和想象力,还要具有汽车文化方面的丰富知识和媒体策划能力,同时有较强的组织策划和导向把关能力。

(3)汽车体育。汽车讲究速度和动感,是最能和体育互动的商品之一。汽车体育是指与汽车有关的竞技体育运动,主要指赛车运动。现代赛车运动分为两大类,场地赛车和非场地赛车,场地赛车又可分为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GT耐力赛、短道拉力赛、场地起野赛、直线竞速赛等;非场地赛车主要分拉力赛、越野赛及登山赛、沙滩赛、泥地赛等等。方程式赛中又包含了一级方程式、二级方程式、福特方程式、康巴斯方程式及卡丁车等。国外的赛车运动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而我国的赛车运动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一批从事车赛商务、车赛竞技和车赛研究的人才,商务人员应掌握国内外汽车赛事的管理法规和惯例,擅长商务沟通,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并且了解各种传媒的运作流程;竞技人员应掌握比赛技巧、比赛制度和规则、竞技礼仪、裁判技巧等;研究人员则要具备赛车运动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

(4)汽车旅游。汽车旅游是以汽车为游客运输工具的旅游形式。由于汽车作为运输工具,具有灵活、方便、省时、个性化的特点,汽车旅游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引起旅游行业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汽车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旅游活动,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其开发、组织、接待、管理、配套等涉及很多方面和环节,需要各有关部门、组织、单位分工协作,共同推动。这就需要一批汽车旅游及旅游产品开发人才,这类人员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和项目开发能力,能够组织和策划汽车旅游活动、自驾游活动,能够为汽车主题公园或汽车主题旅游项目提供导游服务,同时具备旅游管理能力。

(5)汽车影院。所谓汽车影院,就是观众坐在各自的汽车中观看露天电影,这是随着汽车工业高度发达后所衍生的汽车文化娱乐方式之一。由于足不出车就可以欣赏电影,方便、卫生、富有情趣,这种娱乐方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汽车影院的硬件建设需要考虑与汽车相关的技术问题,如通过汽车内部的无线电接收电影声音频率的问题;看到精彩处,影院内万车喇叭齐鸣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噪声污染问题等。在软件建设方面,需要对有车人群的消费观念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票价制度,提供车内餐饮等附加服务。这些工作需要一批有汽车文化背景的人员加以完成。

由上可见,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高等学校应不断丰富和完善汽车文化教育的内容,加大对汽车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使汽车专业人才不仅具备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具有对现代汽车文化的感悟和意识。另外,由于汽车文化是当代社会的不容忽视的文化形态,汽车文化教育还能提升非汽车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汽车文化教育,非常必要。

三、汽车文化的教学内容

为了改变学生对汽车文化知识缺乏了解的状况,高校应重视对汽车文化的教育,在汽车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加入“汽车文化”课程。“汽车文化”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与纯自然科技类文化素质课程相比,课程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纯人文社科类课程相比,又具有鲜明的汽车技术知识,从而实现了工程技术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汽车文化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同时面向汽车专业和非汽车专业的学生。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而言,该课程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先导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开始,不仅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基础知识和条件,还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度。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该课程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汽车的鉴赏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要以汽车为载体,把与汽车相关的技术知识、发展历史、轶闻趣事、文化理念结为一体。建议“汽车文化”课程内容应包括以下知识模块[4]:

(1)汽车发展简史。介绍百余年来中外汽车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汽车的产生过程(车轮的发明、人畜力车辆、蒸汽汽车、内燃机、金属汽车等);汽车的分类方法和常见术语;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早期形成、批量生产时期、精益生产时期,定制生产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全球几大车展。

(2)汽车公司与品牌文化。介绍国内外主要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名人事迹、车型种类及其旗下品牌文化。包括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德国的大众、宝马,法国的标致,意大利的菲亚特以及我国的一汽、上汽和东风等汽车公司。

(3)大众汽车文化。介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汽车文化。包括私家车的美容与装饰、汽车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营运车辆的文化传播、现代交通意识与文明、汽车收藏、汽车旅游、汽车展会、汽车广告、汽车体育、汽车俱乐部等。

(4)汽车的造型与色彩。介绍汽车造型和色彩的演变过程及设计理念。包括汽车外形设计的影响因素,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汽车色彩与行车安全,汽车审美,汽车外观与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关系等。

(5)汽车的制度文化。介绍汽车制度的沿革,阐述汽车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法宗旨和政策导向。重点介绍《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的标志、标识。

(6)汽车与人类文明。展现汽车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介绍汽车工业与经济发展、军事国防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促进,阐述汽车的公害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7)汽车基本技术知识。介绍汽车的特征参数、基本行驶原理、基本构造和性能评价指标等。

(8)汽车新技术。介绍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以及汽车在质量轻量化、控制智能化、燃料多样化、能源电动化和资源循环化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应用进展。

(9)汽车文化的核心理念。总结汽车文化的核心理念,包括服务大众、实用可靠、方便高效、经济节约、安全和谐、创新进步、环境友好与资源循环等理念。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在教学知识准备方面,应做到把握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潮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还要把握当前汽车文化的最新动态。通过关注新闻、查阅期刊、浏览网页等手段,掌握最新的汽车资讯,如汽车公司的合并与重组、汽车新车型的出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出台等。这样不仅可以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能令课程讲得充实、生动。

四、汽车文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如前所述,“汽车文化”课程是工程技术知识与社会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这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以下3点:首先,“汽车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应顾及授课对象的知识水平。该课程对汽车专业学生来说是先导课程,而对非汽车专业学生来说是文化普及课程,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并不具备较多的汽车专业技术知识,所以在讲授较深的汽车技术理论时宜深入浅出,尽量形象化,避免空洞说教。最好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形或数据讲授。例如,在讲授汽车行驶时的滚动阻力时,可通过人骑自行车时车胎的充气程度对脚蹬力影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车轮和路面变形对汽车阻力的影响,使学生易于理解。又如,在讲授汽车性能(如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操纵稳定性)时,可通过给出一些常见家庭轿车性能的具体数据,来加深学生对汽车性能的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对汽车性能概念的解释上。其次,应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的特点,能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并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汽车品牌和车标、汽车造型与色彩、汽车基本构造等内容时宜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再次,教学顺序上宜穿插讲授有关内容,适当重复,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例如,讲授汽车历史时,要涉及到许多汽车技术的概念,如变速箱、差速器、四轮驱动等,这时应穿插讲授汽车构造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对这些名词有基本的认识,以便了解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进展。

在教学手段上可采用以下多种方式:

(1)问题教学与讨论教学。由于汽车文化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学内容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根据有关汽车文化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而学生也可以结合身边的汽车文化事例随时向老师提问,教师应及时予以解答。通过师生互问互答,促进课堂互动;同时将授课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并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去汽车实验中心、汽车生产企业、汽车保险公司、汽车销售企业、汽车服务企业参观学习,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辨识汽车品牌,学习交通法规,了解汽车道德和礼仪,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产、生活现场学习汽车知识,感受汽车文化。

(3)激励教学。教师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我校及兄弟院校的汽车文化特色活动,创造轰轰烈烈的活动气氛,介绍学生在创新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此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汽车文化活动,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同时配合讲解创新活动的要领,演示创新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热情。

(4)自助教学。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有关汽车文化的文档、图片、视频等电子文件,并鼓励他们自行开发电子课件。在适当的条件下,请学生走上讲台讲授课程内容,通过这种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勤于观察和思考,写下自己对亲身经历的汽车文化现象的看法,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

五、结束语

在当代中国社会,汽车的普及化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汽车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拓展汽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面,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因此,汽车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可以预见,随着时代发展,对汽车文化教育的教学要求会越来越高,相关高校教师要有改革进取的精神,适应汽车科技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文化素养。

[1]朱盛镭.汽车文化漫谈[J].汽车工业研究,2006 (10):47-48.

[2]伍建桥,熊礼杭,蒋德喜.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汽车文化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7):108 -109.

[3]蒋德喜.汽车文化人才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 2007(8):13-14.

[4]汪建晓.公共选修课《汽车文化》教学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06(6):66-68.

(责任编辑张佑法)

G427;G642.0

A

1007-7111(2011)03-0082-04

2011-01-23

集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JY09173)

李晖(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

猜你喜欢
汽车课程文化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汽车的“出卖”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