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澄
(哈尔滨市社科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哈尔滨道台府(哈尔滨关道衙门,也叫滨江关道衙门,俗称道台府),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北十八道街和十九道街之间,光绪末年由清政府建立,是清朝时期哈尔滨最高级别的行政机构,是国内重要的省级官衙遗址,它的建筑风格,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官式建筑和东北地方建筑的手法,历史、文物价值极为珍贵,于2005年复建并对外正式开放。最近我们经过调查发现,作为哈尔滨市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崭新的城市特色景观的道台府,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其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现状让人非常担忧。从目前看,通过道台府的复建,道外区在探索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上为我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模式选择,但之后的经营与发展的滞后却成为了这个模式的发展障碍。需要庞大资金的复建已经解决了,而后续的相对的软环境建设出现了问题,这种局面不得不说很尴尬。如何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让道台府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沙俄在中东铁路修筑权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主权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渗透。1898年沙俄把中东铁路管理局迁至哈尔滨,并把哈尔滨改为松花江市,还宣称1898年6月9日这一天“是哈尔滨的诞生日”,反映出对中国侵略和扩张的野心。由于哈尔滨人民的坚决斗争,在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时又恢复了哈尔滨原名。但沙俄还是通过各种手段窃取了司法权、设警权、邮政权和内河航运权等主权。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哈尔滨的交涉与征税事宜日益繁重。为此,1905年10月5日,吉林将军达桂、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会同奏请清政府在哈尔滨添设关道一员,专办吉林、黑龙江两省铁路交涉和稽征关税事宜,并奏请以候补知府杜学瀛试署。同年10月31日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关于设立哈尔滨关道,程德全在《添设哈尔滨关道折》中提出,设立哈尔滨关道的目的就是专门负责办理吉江两省铁路交涉事宜并督征关税。次年,(1906年)杜学瀛赴任。并于四月十八日启用木质关防(一种官印)。为了建立关道衙署,经过一番勘察,把地址最终选定在四家子(今道外区北十八道街附近)。同年秋仿照吉林分巡道署的结构开始动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竣工。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独立自主的行政机构,用以维护和强化自己的主权,哈尔滨关道的设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1907年1月23日,清政府批准在哈尔滨关道设立滨江厅,管辖傅家店、岗家甸(今道外八道街)、四家子等地。1909年3月又将双城东北一隅划归滨江厅。1910年,清政府批准将哈尔滨关道改为西北路分巡兵备道,仍驻哈尔滨,以新城、双城、宾州、五常4府,榆树1厅,长寿(延寿)、阿城两县为其辖区,兼管哈尔滨关税及商务交涉事宜。1913年1月,西北路分巡兵备道改为西北路道,道员改称观察使。先后有杜学瀛、萨荫图、施肇基、于驷兴、郭宗熙、李家鳌六任道员,在这里办公。1913年3月,滨江厅改称滨江县。1914年6月3日将西北路道改为滨江道,观察使改称道尹。1921年滨江道迁往道里区红霞街64号。1929年2月滨江道撤销,原道署各县由省直辖。滨江道迁出后,旧址为吉林陆军第三旅司令部。东北沦陷时,驻扎日伪军队。日本侵略军投降后,该房舍空闲2年,建筑物损坏很大。1957年松花江水上涨,江心岛被淹,居民来此建房定居。此后,道台府建筑历经风雨,只保存下很少的一部分,被民居紧围,十分残破。
2005年,哈尔滨市对哈尔滨关道衙门旧址进行维修,拆除区内与历史无关的破旧建筑,建成哈尔滨关道遗址公园。修复后的哈尔滨关道遗址公园总用地面积2565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28.46平方米。其中历史遗存建筑修复面积527.1平方米,历史重建建筑面积1701.36平方米。绿地面积12644.5平方米。建筑群的总入口位于南端,人们可以通过东西两侧的台阶下到前广场,并由南门进入。整个园区的主入口位于西侧,设计有小型广场、临时停车带及停车场。建筑群的东侧则以整片园林景观为主,为市民提供宜人的休闲场所。标志着哈尔滨这座城市设治之始的哈尔滨关道衙门旧址,在2005年10月31日,以崭新的面貌和游人见面了,它的修复再现了哈尔滨关道衙门历史风貌,成为人们研究哈尔滨城市发展历史最直接、最客观、最真实的依据。2005年1月31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道台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道台府复建后的几年内,其开发和利用处于停顿状态。每天参观的游客是寥寥无几,,甚至冬季的时候一整天没有参观的游客。经营的十分惨淡。在这里也没有观赏性的活动和可参与性的活动。每年在这里举办只有三天的民俗艺术周活动,民俗活动只能昙花一现。
2.所有展厅都缺乏与道台府相关的实物,相关的文物类实物也很欠缺。大堂右侧的兵刑工房现在办成了一个展厅,主要介绍道台府整体情况,只有一些文字图片,对道台府的说明和几届道员的简介,虽然摆放了若干近代的文物,但都与道台府无关。
3.四周的商服用房闲置多年,一直没有开发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复建道台府的时候,在紧邻的周边建了大规模的商服用房,总建筑面积4006平方米,共分为33处铺面,其中北十八道街10处,北十九道街10处,春和巷13处。原来规划设计北十八道街为名小吃一条街,春和巷为旅游纪念品一条街,北十九道街为古玩一条街,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实施。
4.道台府内建筑有不同程度损毁。绝大部分的圆形门柱和窗棂上的朱漆都风化起了皮,现代的白色底子漏了出来,看起来十分斑驳,严重影响园内景观的形象。院内有几处外墙墙体有较大的裂缝,呈开裂状态。
5.有几处厅堂,如会洋官厅、会华官厅等,是常年房门紧锁,无法参观。有新闻媒体到哈尔滨采访冰雪节,找到了我们,为了展现哈尔滨市的历史文化,让世人了解哈尔滨不仅有欧式建筑,更有传统的民族历史文化,我们特别推荐了几处能够体现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地方,阿城区的金源文化和相关遗址,五常市的京旗文化和相关遗址,以及南岗区的文庙和道外区的道台府,并派专家随同讲解,道台府的情况(布展情况和可采访内容)实在是差强人意。
另外,道台府的门票价格一直得不到市民的认同,这也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门票虽然只有30元,但大多数的哈尔滨市民认为定高了,院内的参观内容不值这个门票的价格,这个价格也决定了没有办法经常去。如果要成为市民常去的好去处,就需要降低参观成本,针对本市市民,调低票价。哈尔滨的旅游景观很多都有这个问题,经营单位只认票价,一锤子买卖,而没有把自己放入哈尔滨大旅游格局中,如果调低票价,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延长游客在哈尔滨停留的时间,会给哈尔滨整体增加旅游收入,这是对外地游客而言;对本市市民而言,多来几次,经营收入也是同样增加了。这个问题也一直是影响哈尔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要解决,就要从经营体制、思想认识和全市的大局来考虑。
1.建议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道台府内有缺损的地方进行维修,如修复开裂的墙体,圆形门柱和窗棂上的朱漆重新喷涂,等等,改变院内斑驳、残破的形象。特别是对于道台府这样的建筑文化,应该将其范围轮廓、格局、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其间的道路、排水系统设置等规划层面的内容作为展示重点,突出清代的一些显著的建筑特点。
2.建议充实道台府内的实物展示。应该广泛征集与道台府相关的文物与实物,充实各展厅的内容,毕竟这是道台府内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比如,根据我们的了解,曾任哈尔滨关道的第二任道员施肇基的后人(居住在青岛和美国)曾表示,愿意将一些当时施肇基的文物与遗物与哈尔滨进行接洽,但哈尔滨没有部门主动承担这个事项,所以也就搁置了。建议有关部门对这一类的事情积极介入,这对丰富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实,道台府还有很多故事,比如设置关道的背景(中东铁路),一些道台的逸闻趣事,锅包肉的来历(道台府主厨首创),等等,如果加以编辑和整理,也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内涵之一。
3.建议相关旅游部门将道台府纳入哈尔滨的旅游线路中,这是发挥其景观作用的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道台府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也只有通过旅游功能才能够充分实现。复建之初,道台府曾经成为哈尔滨一日游的一处景点,而目前却没有成为旅游线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实践上开,正是由于自身发展的众多不足,才被摒弃于旅游线路之外。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当然只有本身具备良好的条件,才能被旅行社重新纳入旅游线路。在哈尔滨的旅游业发展中,不应仅仅有索菲亚教堂这种欧陆风情的代表,也应该让道台府这样的中华传统文化景观也能得到展现。传统文化和欧陆文化交相辉映,在哈尔滨这个城市不仅可以观赏到欧陆风情,更可以看到中国清代的衙门关署,通过巨大的反差,形成映衬效果,可以提升哈尔滨这座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4.建议适时地开展开展一些民俗活动,丰富道台府的活动内容。道外区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人才优势的地方,老艺术家、老手工艺者云集,已经有泥人、木偶、金属工艺、剪纸、木旋、纸葫芦、编织、绣球、布贴画、脸谱、烙痕、雕刻等具有民间特色的30多项民俗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这些民俗活动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传承大都有百余年的历史,与道台府的历史年代基本相当,适当的选择一些民俗活动在道台府内进行展示;或者增加一些戏剧表演,如京戏、东北地方戏、评书等表演形式,这些传统的具有观赏性和操作性的民俗活动,将会极大地增加道台府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也应开发哈尔滨特色的旅游民俗产品,如特色的工艺制品,像本届世博会,最受游客瞩目的就是黑龙江馆里的民俗制品,这些民俗制品都是独具北方民族特色的,北方民族文化特色和北方地域文化特色应该是哈尔滨民俗文化活动和产品的核心之一。
5.建议加强对道台府的闲置的商服用房合理利用。一是可以按原来的规划设立文化工艺品区,以经营奇石、根雕、仿古家具、木雕、铜雕工艺品、陶瓷玉器、民间工艺品为主。二是设立古玩字画区,经营古玩字画、文房四宝、邮币卡等。三是建立道台府饮食文化服务区。哈尔滨关道主厨后人根据家传笔记,整理出百道特色菜肴,其中包含有满族菜式、江南特色菜及俄式风味菜,命名为“道台宴”,并以“老厨家道台府厨艺传统”通过申报成为哈尔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道台府饮食文化,丰富了道台府文化内涵。建议将道台府饮食文化与商服用房结合起来,还可以引入道外区原有的老字号特色餐饮,形成饮食文化服务区。四是建立民俗活动区。道外区的民俗活动和民俗文化内容极为丰富,除院内的民俗展示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置入商服用房,形成民俗活动区。道外区大多数的民俗文化已经没有了活动和展示场所,长此下去,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恐怕就此湮灭,建立民俗活动区,也是保护哈尔滨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道台府已成为哈尔滨市的一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哈尔滨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当初索菲亚教堂开发之初也是步履蹒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哈尔滨最为重要的一处标志性景观和旅游景点。哈尔滨道台府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崭新的城市特色景观,也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当然,前提是良好的保护和经营。只有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哈尔滨道台府才能成为展示城市历史风貌、开发旅游观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发挥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