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农业环境保护站 671500 王明会
□鹤庆县植保植检站 671500 杨银珍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动物,生活在缓流河边以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河流、池塘及水田等处。福寿螺适应性广,繁殖率高,一对福寿螺一年产卵32万个,至少有2万个健康成活,每只螺含广州管园线虫多达3 000~6 000条。福寿螺食量很大,不仅喜食植物的幼嫩部分,严重地影响水稻生产,还能啃食粗糙的植物和刮食藻类,使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群发生改变,破坏生态平衡;其排泄物污染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福寿螺作为高蛋白食物最先引入台湾,1986年黄坪镇姜寅农场引进养殖,但由于口味不佳、市场不好而被遗弃,加之养殖时逃逸,很快从农田扩散到河流,现分布在鹤庆县黄坪全镇境内海拔1 300~1 570m范围内落漏河、沙坝河的水田、沟渠、池塘等,面积约913hm2。据调查,每m2分布的密度分别为稻田19.7只,成螺2.7只,幼螺17只;河边17只,成螺8只,幼螺9只;沟渠58只,成螺11只,幼螺47只。福寿螺5~9月份一直都在产卵繁殖,繁殖力极强,巨大的种群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稻生产及水体生态安全。
2.2.1 对水稻的危害。刚孵化不久的小螺就能啃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的秧苗和水稻的幼小分蘖,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损失达5%左右,有的高达20%,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
2.2.2 对水产养殖的危害。福寿螺在鱼池中与鱼、虾、蟹争抢食料和养分,使养殖业大幅减产,更主要的是福寿螺排泄的粪便及分泌的腺体大量污染水体致使水中缺氧造成鱼、虾、蟹成批死亡。
2.2.3 传播疾病。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园线虫的中间宿主。广州管园线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食用未充分煮熟的福寿螺,可能感染广州管园线虫等寄生虫。据报道,2006年7月,在北京某餐馆食用福寿螺后有70余人患病住院,造成该餐馆赔偿经济损失170余万元。
主要采用放养鸭子食螺。可在水稻田福寿螺发生严重的田块、沟渠放养鸭子,充分发挥鸭子喜食螺的习性,减少幼螺半成螺,同时还可提高鸭子的肉、蛋品质。
在秋季越冬之前对福寿螺进行捕捞,产卵季节摘除卵块。
在稻田主要灌溉水进出水口放一张金属丝或毛竹编织的网阻止成螺和幼螺进入,同时可收集福寿螺。
防治指标为2~3只/m2,防治适期在成螺产卵前,在水稻移栽前7d,每亩撒石灰25kg,或用3~5kg的茶粕饼经粉碎后拌细土撒施,在福寿螺盛发期施用,施药后要求田间保持有水7d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