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东山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

2011-08-15 00:48宣威市东山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655400张竹花
云南农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劳务劳动力农民工

□ 宣威市东山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655400 张竹花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宣威东山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较大。所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近年来,东山镇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机构——东山镇劳动保障所。以“万元增收计划”为契机,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服务职能,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镇劳动保障所的牵头和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有序流动,不断增加农民工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朝着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体力型向技能型、大众型向特色型、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的目标发展。

目前,东山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渠道和做法:一是通过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东山镇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开采量1.1亿t,现有14个有证煤矿和3个煤电联营探矿点。通过煤炭企业改革改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3 700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另外,宣威市大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项目部、供电所、砖厂、石厂共有1 000余农民工上班,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发展小集镇促进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着力发展马场、法着、李家村、恰德、赤那河集镇,强化集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运输、商业、文化、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为小集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三是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目前全镇每年向外输出劳务人数达5 300余人,劳务输出已成为全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输出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

2 劳动力转移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

2.1 思想意识落后,抗风险能力弱

一些农民存在安于现状的惰性思维,造成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落后思想。封闭、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隔绝了外来思潮的冲击和竞争意识的形成,降低了农民抵御风险、挑战竞争的能力。大部分农民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小农经济观念和封闭落后意识严重,直接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2.2 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竞争力

我镇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农村科技培训不足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农民掌握劳动技能的能力。全镇农村劳动力的主体文化层次为小学、初中水平,很难适应现阶段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之外出务工农民受培训的少,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能力弱,工作稳定性差,就业竞争力弱,劳动技能低、缺乏专业技能,使得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低收入工作。

2.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程度不高

目前东山镇每年外出务工的人数虽然有5 300人左右,但是经镇政府组织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只有330人左右。绝大多数劳动力主要靠自己找、朋友带、亲友帮的形式自发、结伴外出打工,而且多数没有签定劳动合同,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具有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造成打工成本高、风险大。

2.4 社会保险缺位,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农民外出打工放弃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带来很大的生活压力和后顾之忧。劳务市场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和信息的不对称,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很多培训流于形式等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5 宣传教育滞后,社会有偏见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一项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针对农村广大农民的落后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民工受歧视的现状。

2.6 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

从东山镇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随着乡镇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将减弱。农村其他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不大。

2.7 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的力度不大

目前,东山传统的小农业方式尚未突破,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而散,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能力不强,大多数农业劳动力聚集于传统种植业,向农业产前、产后转移的就业劳动力少,农业内部转移的就业领域未能得到充分拓展。

2.8 城镇化水平低,影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目前,东山镇的城镇化率只有14%,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还比较弱。

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增加工资性收入的对策及建议

3.1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充分就业

1)加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力度。集中精力抓好马铃薯、烤烟等优势产业、发展百合、生姜、山药、蕌头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种植业向农业中其他产业的转移。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等,提高农产品的优质高效化程度,扩大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范围。

2)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今后重点发展种养加、贸工农为一体,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共同体,既保证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又稳定地吸纳农业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吸收部分农业劳动力。采取政府引导和组织指导、农民自愿的原则,组织各种协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业行业的服务业,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吸收部分劳动力。

3.2 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

一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二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

3.3 创新制度、机制,解决制约农民外出务工的根本问题

1)创新培训机制。农民通过培训提高技能是实现“找到一份增加收入的工作”的基本条件。政府、企业、其他社会各类培训组织、学校是构成农民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重点是开展贫困农民的免费培训及公益性、援助性的培训,使不能通过其他组织培训的农民获得培训。当前,东山镇对农民技能培训任务艰巨,要通过合理定位、明确利益,分别运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企业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培训组织的积极性和优势,使农民能够多渠道选择接受培训的方式,提高技能。要抓住曲靖市委提出的“两校进村”(党校和农业技术实用学校进村)的有利时机,搞好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在以本镇瓦路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推广到其他村。

2)改革制度安排。一是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为农民务工提供服务的支持政策;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附加在户籍之上的城乡就业、医疗等差别,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提供平等的身份环境。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实现社会对农民工的接纳,使农民工最终能成为工作地的居民、产业工人、社会平等的公民。

3)强化政策落实。改善农民务工环境,清除农民外出务工的诸多障碍,关键是要把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的各项政策落实好。务工的环境问题,从管理制度来看,主要原因是管理者虚位。对农民务工的管理需要通过法律或政策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劳动就业部门的职能、权力范围,从根本走上依法对农民工服务管理的轨道。

3.4 抓实各项工作,促进农民外出务工

1)积极拓宽农民务工市场,搞活劳务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强化目标工作责任制;加大投入,群策群力抓实效。劳务输出地不仅要着眼于本地,更要扩展到全省、全国乃至国外。要有“大市场、大发展”的意识,既要积极拓展省外劳务市场,又要大力发展省内劳务市场。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劳务就业,实现劳务经济与工业化并进。要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壮大农村企业。加速农村小城镇建设,聚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使之成为产业聚集的中心,劳务经济区域中心。

2)强化劳务输出服务网络体系。把劳务输出服务网点延伸到乡镇,要建立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向农民发布劳务市场信息。鼓励发展多种劳务输出组织形式,按照“强化政府组织形式、引导和规范中介机构组织形式、倡导亲朋好友组织形式”的要求,积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降低务工的信息成本。

3)推进品牌劳务建设。要实施劳务“一乡一品”工程建设,优选一批省级、市级品牌劳务,由政府给予扶持,做强做大;储备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劳务,通过组织、引导、扶持,培育成品牌劳务。大力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品牌劳务,取信于劳务市场,提高知名度。

4)改善省内、市内务工环境。加强农民务工环境整治和检查工作,定期进行整治和检查。重点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规范企业招用工行为;在农民工集中地、工业园区,工伤和职业病风险程度比较高的建筑、矿山等行业实行强制劳动保护工伤保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来保障用工单位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

5)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就地入学”的政策,开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或在公办学校设立校内班,调动公办、民办资源,推动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得以切实解决。

6)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在乡原有权益。政府要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保障外出农民依法享有参加本乡合作医疗、集体经济分配权、民主选举权等。

7)切实做好外出务工农民的服务工作。要做到免费依法提供外出务工农民需要的有关证件。在本乡人员外出务工集中地,由乡政府组织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开设务工人员各类服务站点,协调办理诸如计划生育流动管理等关系,切实为务工农民提供方便。

总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抓紧抓好。

猜你喜欢
劳务劳动力农民工
雇员对交通伤害发生负主要责任,能否要求雇主赔偿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