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全,叶朗惠,马佳能,祝勤英
(1.云南省种羊场,云南 寻甸 655204;2.陆良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陆良 655600)
云南省种羊场短角牛自2000年以来,每年均出现以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贫血、衰竭而死的病例。且一旦出现此病例,采用抗菌、消炎、止泻、补充营养等措施,效果均不理想,使用常规驱虫药,也未见效果。2008年11月20日对死亡牛只444号剖检发现,该牛瘤胃、网胃结合部有500~600余尾的红色虫体,经鉴定为前后盘吸虫,由此确诊出顽固性腹泻病原为前后盘吸虫。从2009年开始对此寄生虫进行有效控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本病多发于夏秋两季,主要症状是顽固性拉稀,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常有腥臭。体温有时升高,食欲降低,有些病牛在临死前尚能反刍吃草。病牛消瘦,额下水肿,严重时发展到整个头部以至全身。精神萎顿,体弱无力,病程长,后期出现恶病质状态。病牛逐渐消瘦,高度贫血,黏膜苍白,血液稀薄,红细胞在300万左右,血红蛋白含量降到40% ~50%以下。白细胞总数稍增高,嗜中性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并有核左移现象。嗜酸性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约占10%~30%。后期病牛极度瘦弱,卧地不起,最后因衰竭而死亡。病死牛极度消瘦腹泻,眼眶下陷,尾根部被粪便污染。
病死牛瘤胃、网胃内有500~600尾的前后盘吸虫,肝脏边缘有少许坏死灶,左肺气肿,萎缩,其它未见特异性变化。
(1)成虫寄生时可用水洗沉淀法在粪便中找虫卵。虫卵的形态与肝片吸虫很相似,但颜色不同,肝片吸虫为黄色,前后盘吸虫为黑色。
(2)童虫引起的疾病,其生前诊断主要是结合症状,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作出推断;用驱童虫的药物试治,如果在粪便中找到相当数量的童虫或者症状好转,即可作出判断。
(1)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40~60 mg,一次口服。
(2)溴羟替苯胺,每千克体重65 mg,一次口服。
(3)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60~70 mg,一次口服。
前后盘吸虫病的传播主要是源于病畜和带虫者。由于云南省种羊场牛只终年实行野外放牧,故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
灭螺是预防前后盘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在放牧地区消灭淡水螺,最好结合草场和填平改造低洼地等措施。对死水塘,可进行填埋处理,也可用硫酸铜(1∶50 000)杀灭螺蛳。
前后盘吸虫多流行于低洼而潮湿的地段。牛只在吃草或饮水时最易吞吃附有囊蚴的草料或其它物件,尽可能地选择高燥的地区放牧。牛只的饮水槽应定期清洗及换新鲜水,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