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洁,农乐颁,许世华,黄政月,谭会恒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youyiwj@163.com)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现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探讨新时期如何根据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学习文件、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拟定初稿、试行到应用完善,体现了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必须得到校领导的重视,主管部门、二级院系和教研室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得以修订完善。因此,在修订的过程中,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修订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二是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原有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已成为必然;三是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回顾我校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为广西及周边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毫不动摇地继续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按新时期医学人才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正确理解新时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树立以创新人才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其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本校办学的历史经验,尤其是近十年来培养人才取得的主要成绩,同时也要认真反思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创新教育思想和行为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构建创新型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标准》,反映了医学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是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根据《标准》的具体要求,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围绕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切实修订好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深刻领会《标准》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明确要求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毕业生作为一名医院从业人员,必须有能力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必须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医学环境中保持医学业务水平的持续更新,这取决于医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标准》分别对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和知识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要使毕业生达到该基本要求,就必须认真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目前,国内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延续以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为人才培养取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缺乏职业素质,工作适应期偏长[2]。为此,要重视搞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将其列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3.1 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医德教育的新体系[3]。要强化以医德和职业精神为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要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践行大医精诚校训,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德才兼备医学人才。
3.2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生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质量的关键”。明确提出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②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③加强考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建立科学的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
众所周知,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主要依据[4]。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要制定既科学合理,又符合本校实际和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同时既保证教学质量,又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计划。首先认真分析过去修订教学计划中的不足之处,正确处理好以下问题。
4.1 要提高认识,明确思路 教学计划反映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果认识不清,观念陈旧,就不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计划中存在着单一的培养模式,存在课时负担过重、个性被制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新的教学计划必须适应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变革和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4.2 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传授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要认真落实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相关精神,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行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同时,要创新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的整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农村和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完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大纲。
4.3 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制定教学计划,不能简单照搬其他院校的做法,要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办学历史、生源质量和教育资源等实际,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将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集中反映到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如,我校办学五十多年来,坚持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既是本校自身的特色,又是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学计划必须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管理特色、专业特色和教学改革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认真研究本校的实际,总结本校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计划。
4.4 既要改革创新,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必须根据新时期的需要,确定新的目标,做到有创意、有改革、有突破,并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新教学计划为适应医学教育和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与以往教学计划相比要进行较大的修改。要重新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的框架,重新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重新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必须注意的是,在修订教学计划的具体环节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应该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教学,根据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等规律,要安排好教学活动的顺序与学科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保持前后课程的衔接和连贯性,要处理好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主要课程与非主要课程的关系。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临床实践、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均应有序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等均要按规律有序安排。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医学院校永恒的主题,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往往不是一次或二次就可以完成,而是要在保持教学计划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将新的研究与改革成果不断充实到培养方案中。为此,要始终坚持遵循“继承传统、引领未来、突出特色”的总体思路[5],才能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1] 汪敏,雷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4(2):61-62.
[2] 张兄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6):50-51.
[3] 魏洁.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29-30.
[4] 刘希林,马巧侠.修订教学计划十忌十要[J].高等建筑教育,2001,5(2):12-14.
[5] 吴文良.推进人才模式改革 着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