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自华,董发昌,杨保忠
(德宏州医疗集团 神经内科,云南 德宏 678400)
2009年6月~2010年3月我科共收住以发热为表现艾滋病16例,14例资料完整,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2006年《艾滋病诊断指南》中艾滋病人诊断标准。男12例,女2例;年龄25~40岁;汉族10例,傣族4例;农民8例,商人6例;中国藉10例,缅甸藉华人4例;有毒品吸食史2例,有冶游嫖娼2例,痔手术史1例,其中1例其妻死于AIDS。
临床症状体征:全部病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热程最短1周,最长超过1年。发热伴消瘦11例,其中4例呈恶病质。发热伴腹痛、腹泻4例;伴腹块1例;黑便1例;咽痛1例;咳嗽1例;头痛呕吐2例、神经精神障碍1例、抽搐1例、双下肢无力1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例、肝脾肿大2例、单独脾大2例。外周血红蛋白>120g/L4例,<90g/L 4例。白细胞<40×/109/L1例,>10.0×109/L5例。
典型病例:男患,25岁,汉族,中国藉,商人。其母代诉病史;近20d以来无明确诱因发热,体温38℃~38.5℃之间,患者表情痴呆,声音低微,语言单调迟缓,甚而含糊不清。无特殊病史。无烟酒嗜好。否认冶游吸毒史。无血液制品使用史。入院检查:T38℃。发育营养正常。神志清楚。表情呆滞,语言单调含糊。计数能力差,数数尽能数1~30。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左歪,不能伸舌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征未引出。发病近1月作颅脑CT检查报告左颞叶不规则低密度影,无强化,无占位,多考虑脑梗塞局部脑软化可能。给予肠溶阿斯匹林、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病情无改善,转省级医院诊断艾滋病。
男患,39岁,汉族,农民,中国藉。因发热头痛呕吐25d入院。发病后曾在当地医院作颅脑CT检查无异常。瓦特氏位X线检查提示上颌窦炎。眼底检查示视神经乳头水肿。2次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数高。诊断“脑膜炎”、“上颌窦炎”,给予抗感染、降颅压、上颌窦穿刺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并2次抽搐伴视物模糊转来我院。否认冶游史和毒品吸食史。入院检查:T37.3℃,P80次 /min,R18次 /min,BP16/11KPa。发育正常,明显消瘦,神志清楚。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球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口角无歪斜。颈项强直。肺心腹正常。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9g/L,白细胞5.4×109/L,N75%,L25%。血沉30mm/h。血电解质、血糖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入院翌日行腰穿,压力280mmH2O,脑脊液无色微混,红细胞(+),白细胞2.1×109/L,N61%,L39%,蛋白质0.32g/L,葡萄糖2.0mmol/L,氯化物119 mmol/L。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经克霉唑、大扶康(氟康唑)、5-Fu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且持续发热。入院第5d突然抽搐,双眼上翻,意识丧失,叹气样呼吸。急行气管插管抢救治疗。入院第9d,HIV抗体检查阳性,家属要求撤除治疗。第10d,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妻HIV抗体检查亦阳性。
男患,34岁,傣族,农民,中国籍。5d来持续性高热、头痛收住院。入院检查:T39℃,各系统检查及化验未发现异常。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数正常。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低密度病灶。MRI检查:双侧大脑半球多发长T1、长T2信号,DWI为异常信号。脑电图见广泛、散在性、持续性中、低幅δ波,左右对称性差。按病毒性脑炎治疗,给脱水,降颅压、激素、阿昔洛韦综合治疗无效,随后出现口腔真菌感染。复查CSF未见新隐球菌,经艾滋病监中心检测HIV抗体阳性,病人自动出院。
讨 论 一、关于现行诊断标准中的热程与体重。此二项标准显然与患者的文化素质、经济状况以及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就诊,早期诊断,热程相对要短。本组农民9例,发病前均不可能对自体重作定期测量。近期(3~6个月) 体重减轻10%以上的指标虽然确切,但临床工作中却难于把握。建议将上述指标作为参考指标。
二、本组14例中,非高危人群发病明显高于高危人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本病高发地区,在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测的同时,对非高危人群亦应予以关注。
三、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固有的临床特征,是造成识别困难,诊断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以为应将本病列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鉴别诊断,对疑似病例应及时作HIV抗体检查,以其尽早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