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礼仪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的可行性规范

2011-08-15 00:50赖剑慧
武术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武德场馆礼仪

赖剑慧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武术礼仪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的可行性规范

赖剑慧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武术礼仪是武德文化的载体,在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术人历来讲究“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近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间接阻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拟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武术礼仪进行规范,使武术礼仪在实践过程中更具可操作性,并使习武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

武德武术礼仪规范

“武德”的含义,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在过去大多以“匡扶正义、除暴安良、忠孝仁义”和“尊师重道、虚心请教、助人为乐”等信条作为武德内涵,造就了一大批武术英豪,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近代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等等。他们以武术精神保家卫国的事迹成为千古佳话!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武德的内涵也在悄然变化,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武德即“武术道德”或是“尚武崇德”,在1987年的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将“武德”定义规范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说明无论在哪个时期,武德总是作为武术人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指南而备受推崇。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外来文化的入侵,个人主义的高调提出,传统武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优秀的武德思想和礼仪被视作“繁文缛节”而剔除,加上“快餐社会”和功利主义的驱使,武德更是被年轻一代习武者所忽略,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如不懂得“师道尊严”,对教师缺乏足够的尊重;不明白“忠孝仁义”,不知何为报效祖国,何为报答父母;不善于约束自我,没有原则得过且过等。具体到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迟到、不认真上课;对武术场馆缺乏正确的认识,随意进出场馆、场馆维护意识淡薄,武术器材及个人物品乱摆乱放等等。笔者认为,武术活动不是单纯的技术或肢体活动,他是通过武术技艺的传习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过程,是提升习武者武德修养的具体手段,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因此,笔者提出了在武术学院开展专门武德教育,实施“武术礼仪规范”的设想。设想提出后,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并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了一些微小的变化。如在教学区中本专业学生向武术教师行抱拳礼。鞠躬礼则是常见的礼仪,甚至,在教学区以外的公共场所也有武礼的存在。师生在相互的礼仪尊重中身心得到洗礼,彼此虚心向学,求真务本。因此,笔者认为武术礼仪的重新构建是被学生普遍认可并拥护的。

所谓“道德”,最早见于荀子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而“‘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武德教育显然是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换言之,武德教育的过程即是道德教育的过程。通过武术教学训练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精神情操和境界,即道德涵养,并不断修正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最终成为“文武兼修,德技相长”的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武术礼仪进行适当规范,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尽快制定出武术相关礼仪规范,可以使教师“有礼可教”,使学生有“有礼可行”,武术界“有礼可用”。真正做到符合“习武先习德”,“德技相长”的习武要求。

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终极目标即是道德教育,本文试通过提炼传统武术礼仪精华,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具体情况,初步制定适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适用的武术礼仪相关“规范”,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武德修养,传承武德,弘扬武术文化的目的。

1 “武术礼仪规范”内容选择的依据

1.1 依据现行“素质教育”理念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界中得到广泛开展并收到一定的成效,“武术礼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武术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和道德品质。

1.2 依据“武德”内涵要求

“武德”的中心思想是““尚武崇德,修身养性”,其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谐观,而“武术礼仪规范”是武德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武德文化体系的载体。只有紧密结合“武德”文化内涵,“规范”才可能被人们所认可。

1.3 依据相关文献研究

武术学者早期对武德及武术礼仪的相关研究,虽至今仍未有一套全国统一规范的“武术礼仪标准”,但已经可以为本研究提供较为完整的理论支撑。通过整理总结,归纳出武术礼仪内容,作为制定“规范”的素材。

2 “武术礼仪规范”制定的理念

2.1 强调目的性

制定“武术礼仪规范”要明确目的,结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武术礼仪规范的教育形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武术文化内涵,提高道德教育和武德修养,达到“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目的。

2.2 强调可操作性

“武术礼仪规范”是日常教学中必须实行的行为准则,出现频率相对较多,考虑到“规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不失武德内涵的前提下,制定的具体内容应尽可能的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2.3 强调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繁杂的武术旧俗显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如师徒间的“跪拜礼”,显然已不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制定“规范”时应考虑时代特征,选择师生都能接受并执行的礼仪内容,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和教学的需要,既能体现武德武礼,又不至于与社会脱离太远,让人感觉不和谐、自然。

3 “武术礼仪规范”具体内容

3.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以自己的国家为荣,以民族的利益为先。武林中的爱国人士比比皆是,为武术赢得了很高的荣誉。武术的优良传统需要不断和发扬;武术人因习练武艺而“周身是艺,浑身是胆”,如果不懂得“克己”,则容易惹是生非,造成社会混乱。

3.2 尚武崇德,修身养性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术,武术练习的过程实际是自我德性修炼的过程。“未曾学艺先学礼”、“德为艺先”都说明了武德在武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学生应以“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武德含义作为习武的指导思想。

3.3 尊师重道,虚心求学

武术向来讲求“尊师重道,师道尊严”,只有学会尊重,才会被尊重;只有虚心向学,才可能“学有所成”!武德修养中曾提出“不知珍重者不传”的要求,在今天仍然适用。

3.4 心怀武德,武礼常在

武术礼仪中“抱拳礼”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独具特色的礼仪形式。武术抱拳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当中。具体表现为:

(1)上、下课时师生互行抱拳礼。

(2)课中学生向教师提问并释疑后应向教师行鞠躬礼,以示感谢;教师以“点首礼”回礼。

(3)对练练习时同伴应互行抱拳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友谊。

(4)技术考核时考生上、下场应对教师及同学分别行抱拳礼,教师及同学分别回礼。

(5)学生进入武术场馆时向教师行抱拳礼,以示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以抱拳礼回礼,以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

(6)在学校教学区内应对教师行抱拳礼,教师以点首礼回礼,展示武术风采。

3.5 心存武德,尊重场馆

应该认识到,武术场馆是培养我们成长成才的“摇篮”,对场馆的尊重,实际是对自己平时训练辛苦付出的尊重,对自己所从事的武术事业的尊重。如果不懂得爱护场馆,随意穿着一双皮鞋或钉鞋进入场地,会加剧场地的损坏速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者,在场馆中随意乱扔垃圾,四处摆放器械或物品,会使场馆看起来“脏、乱、差”,不仅不美观,还容易使人认为习武之人有很多不良习惯。因此,应该把场馆的爱护和维护提到“武术礼仪规范”中来,具体内容是:

(1)进入场地应换着武术鞋,课中如需离开场馆应先应换下武术鞋后再行离开。

(2)如有器械,暂时不使用的器械应按顺序整齐摆放。

(3)书包、衣鞋等个人物品应按教师要求按顺序整齐摆放。

(4)武术教学课中应身着整套运动服或武术服。

(5)不随地乱扔垃圾,必要时应该及时清理现场垃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武德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现代武术传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武德传播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通过“武术礼仪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武德文化,形成练武的习惯,提升武德修养,培养“文武兼修,德技相长”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4.2 建议

建议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试行“武术礼仪规范”;建议通过武术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投入,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使“规范”得到学生的重视和认可,并养成武礼习惯。

[1]季敦山.武德:武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J].搏击·武术科学,2009(1).

[2]毛海涛,等.浅析中华传统武术的礼仪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3]唐韶军,等.解读武术“抱拳礼”的哲学渊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3).

[4]毛海涛,等.建构高校武术礼仪内容体系的初步研究(一)[J].希望月报,2007(3).

The Operational Specifications of Wushu Etiquette in Traditional Sports Major

Lai Jianhui
(ShanghaiUniversity of Sports,Shanghai200438)

Wushu etiquette is the carrier of Wushu morality culture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Wushu practitioners always stress"practice morality before practice Wushu","morality is before arts".In recent years,"Wushu morality"has not well been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for some objective factors,therefore,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Wushu is hampered indirectly.The aim is to make specifications for Wushu etiquette in traditional major and let Wushu etiquette has a better operability in practice.Additionally,Wushu practitioners could inherit Wushu morality culture personally and form Wushu morality habit,improve Wushu morality training.

Wushu moralityWushu etiquettespecification

G85

A

1004—5643(2011)01—0034—02

赖剑慧(1981~),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武德场馆礼仪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