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技击性在现代武术套路发展中的地位

2011-08-15 00:50刘河旺刘明昌刘玉珍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武术家技击套路

刘河旺 刘明昌 刘玉珍

(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0)

攻防技击性在现代武术套路发展中的地位

刘河旺 刘明昌 刘玉珍

(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0)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时代对武术套路的需求特点,论述了攻防技击性在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武术套路的攻防技击性,并且使之与艺术性更好地结合起来,以使武术套路得以更好的发展。

武术套路攻防技击性艺术性

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着民族智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套路是中华武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运动形式,在武术的继承、发展、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武术套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存在着套路练习和技击、对抗性练习分离的趋势。套路的表演性越来越强,而其技击性、实用性逐渐淡化。作为武术本质特征的技击性没有很好的向体育性转化,在武术套路编排中没有很好地加入实用性、技击性的动作,而是不断淡化了这一特性。因而,武术套路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的代名词,对之学习的热情也为之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到底该如何发展,向何方向发展,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武术工作者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1 武术的特点以及对现代武术套路的认识

1.1 武术的特点

武术在古代被称之为“武艺”,指骑、射、击、刺等军事技术,因此,技击是武术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中华武术文化的根本载体。武术的健身,娱乐,表演,教育等功能大都是通过以技击性动作设计原形形成的各种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如太极拳以掤、捋、挤、按为主要攻法;长拳以踢、打、摔、拿为四击;八卦以摆、推、带、领、搬、拦、锁、扣为八法等。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体现了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这是任何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

1.2 对现代武术套路的认识

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1]武术套路中不少动作虽然在技击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仍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核心。同时,武术套路也是人们对实战中有效技击方法的一种总结,是由传统武术发展而来的,武术家通过概括与抽象的手法使套路动作具有了代表性和典型性,使技击动作的具体可感性和套路动作的概括性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武术套路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们认识、了解武术,有利于武术的继承和传播。因此,武术套路是以技击为基础的动作表演。

2 武术套路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2.1 武术的技击性与武术套路剥离

现代武术套路比赛更注重表演性,追求套路动作的高、难、美、新,而武术应追求的稳、准、快、巧的特征则被忽略。它使技击动作从内容、形式到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即淡化了技击动作之形,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实战功能,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武术套路发展到了越是精于套路者,越不会用套路制敌的地步。近几十年来,武术套路的结构、内容渐趋复杂,完成动作的灵活性和速度也相应提高,套路运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武术套路运动上过分强调了发展,忽视了继承,特别是对武术技击特点的继承,武术套路中技击性动作和非技击性动作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武术套路竞赛过分追求动作难度和新颖度,套路中的奔跑、跳跃越来越多,能体现武术技击特点的动作越来越少;为追求表演气氛,套路中的艺术化动作越来越多;不符合武术技击原理的动作有增无减,结果使能体现攻防技击特点的动作几乎成了套路中不引人注目的点缀,造成了武术套路内容与形式的脱离。从理论上讲,武术套路中的许多动作都应具有一定的攻防特点和价值,通过练习使练习者掌握一定的攻防技能。但现在武术套路学习的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同时也使得武术套路的传播大受影响。

2.2 武术套路的观赏性不能充分满足观众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竞技武术套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其逐渐趋同于体操,倘若练习者动作力度不够,就难免有舞蹈之嫌,使武术本质的“武”向着“舞”的方向发展。观众是任何体育项目发展的最根本基础,可以想象观众对一场类似于艺术表演性质的武术套路比赛会有什么样的评价。武术发展变化的内因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中不同文化因素对其的支持作用,而外因则是社会对其的需求[2],失去了武术根本内涵的套路内容在观赏性方面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观赏需求,在表现传统武术的本质特性方面又缺乏深刻内涵。因而,武术套路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尴尬的现状。

2.3 武术套路创编水平亟待提高

纵观套路发展史,“技为艺用,淡击重艺”,轻形似,重神似,一直是套路发展的趋势。古今套路相比,只是击、艺的比重和境界有所不同。现代竞技套路要反映出时代文化精神。攻防技击乃武术的本质和灵魂,套路的编排应以攻防动作为基本特征,以各种搏击技巧、手法或招数为内容进行串编。创编“质量高、难度大、形象美、意境新”的套路是对每位武术家的时代要求。武术家的思想观念,包括哲学思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以及对攻防动作的认识水平包括理解、感受、评价等水平决定着武术套路创编水平的高低。

3 现代武术套路发展对策

3.1 武术套路应体现攻防技击特点

武术套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曾走过弯路,在建国初期批判过“唯技击论”,批判了过分夸大武术套路的技击作用。过犹不及,这一批判,使不少武术家对武术的技击性产生了怀疑,从那时起,武术套路就有了向表演化、艺术化发展的苗头。价值决定存在,武术套路技击论存在的同时也证明了技击性的价值。不可否认,“唯技击论”会把武术套路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但武术中那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技击项目和技击动作,作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有效运动形式,不但不会被取消,反而有着远大的前途。批判“唯技击论”在一个很长时期里,窒息了通过研究武术的技击特点,进而研究武术的内容和运动形式的发展,从而严重阻碍了武术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武术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其攻防技击性。“攻防技击性,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特点,即使是套路运动,在它的动作和练法中,一般也都具有攻防技击的意义。”[3]正是由于攻防技击性特点的存在,人们通过武术套路练习,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能够掌握一些实用的格斗技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武术有搏击运动和武术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搏击运动为推手、散手以及短兵对抗性项目,有明显的攻防技击特点;套路运动是武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击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由此可见武术的存在离不开技击,武术套路要发展,其技击性就更不容忽视,技击和武术套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是武术套路发展的核心支柱。“从竞技武术套路自身而言,其技术体系内部更加突出技击内涵,充分展现文化特色的成分将逐渐占据上风,追求动作“难度”和“规范”将不再是重中之重”[4],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武术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即套路练习和技击对抗性练习的主要运动形式,而它们又是平等存在,相互补充,同步发展的依存关系。

3.2 积极宣传对抗性武术套路的健身、实用价值

由于种种原因,武术对抗性项目开展的不是很好,特别是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更低,大多数人们对武术的理解或是接触仅仅限于太极拳、太极扇等老年人锻炼项目,而对一些诸如擒拿格斗技术仅仅停留在影视镜头中。现在我们逐步认识到了它的存在意义和开展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武术套路练习逐渐失去技击特点的情况下,开展对抗性项目是显得更为重要。

从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开展对抗性项目在群众中大受欢迎,同时对其可行性也得到了肯定的检验。技击对抗性项目本来就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都是由武术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中华武术之所以能产生、发展,长盛不衰数千年,其强大的生命力,正是缘于其内在的本质原因。正是由于攻防技击性特点的存在,人们通过武术套路练习,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能够掌握一些实用的格斗技巧,这也正是武术的魅力所在。武术的健身性、实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是由武术的技击特点所决定的。所以许多武术爱好者常不满足于掌握动作的演练方法,且要进而探讨各个动作的技击用法。特别是国外武术爱好者更倾心于武术的攻防技巧,在国外大受欢迎的中华武馆所传授的大都是攻防技击类的实用武术。所以我们要大力地对武术的这种特点、价值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武术,从而更好地扩大武术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推动武术套路运动更好的传播、发展。

3.3 武术套路的艺术表演性与技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武术具有的两种运动形式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套路是对武术攻防技术一定艺术化的演练,对抗性练习则是武术攻防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套路练习中艺术化的动作虽不具有直接进行攻防的技击价值,但其艺术化的动作可以很好地提高武术套路的表现性和感染力,艺术化的动作将各种攻防技击动作有机地串联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武术的技击动作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武术家在创编套路时运用概括、抽象这种手法,使套路动作具有了代表性和典型性,使技击动作的具体可感性和套路动作的概括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是客观形象和艺术想象的完美结合。“艺术的目的是再现现实”[5],艺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纵观几千年来套路发展历程,“技为艺用,淡击重艺”,轻形似,重神似,一直是套路发展的趋势。[6]套路发展的不同时期,只是击、艺的比重和艺术化的境界有所不同。归根结底,武术套路的演变是反映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因此,要把武术套路的技击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武术套路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时代的文化特点与需求。

3.4 创编高水平的武术套路

“中国历史文化思想有四个基本要素: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而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7],竞技武术套路的本质属性决定着它首先应该表现技击内涵,通过演练者机智灵活、闪展腾挪的步法,“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的身法,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整体劲力,勇敢无畏、无坚不摧的气势等各方面因素的协调配合来突出体现“刚健有为”精神的“阳刚美”,这是武术套路创编的首要立足点。其次“要创编出具有不同难度的技术动作和套路,以适应不同运动员的需要;这样才能推动武术技术的发展,由于技击是所有门派中带有共性的东西,因此各套路的创编必须以中国传统技击术为核心”。[8]武术家的思想观念,包括哲学思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因素决定着其创编套路水平的高低。在创编和演练套路时,武术家本来虚幻无形的情思、愿望等都要凭借具体动作,从他的仪态、精气神中透露出来,变得具体可感,使武术家的“神”和动作的“形”浑然一体。这就是套路形神兼备,艺技交融的艺术形象。所以说,武术家要尽可能地在各方面去提升自己的素养水平,特别是在艺术修养、文化修养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创编“质量高、难度大、形象美、意境新”的武术套路。

4 结语

在一定时期里武术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平衡,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它蕴含着武术进一步发展的积极因素,是新的平衡的源泉。我们要做的是使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更高阶段的平衡。总之,现代武术套路要更好地发展,必须以技击为核心支柱,它是武术的本质和灵魂,套路的编排应以攻防技击动作为主要特征,以各种搏击技巧,手法或招数去串编。技击性和艺术性要相互渗透交融在一起,注重发挥技击特点,做到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武术的本质特征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使现代武术不负“功夫”之称,才可能在各种项目对抗中居于领先地位,在世界体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1]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桑全喜.文化流动视域中竞技武术套路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3):66-69.

[3]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4]杨建营,屈政梅,石旭飞.从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未来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135-138.

[5]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6]刘占鲁,苏长来.武术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J].体育学刊,2003(3):63-65.

[7]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7-18.

[8]王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内容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4):18-21.

The Status of Attack and Defensi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ushu Routine

Liu HewangLiu MingchangLiu Yuzhen
(P.E department of Hua 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0)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with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routine of the current people,discuses the importance of attack and defensive of Wushu routine,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strengthening the defensive and attack of Wushu routin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rtistry,which make Wushu routine development better.

Wushu routineAttack and defensiveArtistry

G85

A

1004—5643(2011)02—0057—03

1.刘河旺(197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刘明昌(197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武术家技击套路
别开天地 另创乾坤——清代长寿武术家董海川的传奇故事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irbnb上的套路
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