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刍议

2011-08-15 00:52杨虎智马卫平
运动 2011年15期
关键词:竞技人文素质

杨虎智,王 乐,马卫平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刍议

杨虎智1,王 乐2,马卫平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运动员的专业素质是一个包括运动员的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等在内的整体素质。人文素质是体育的灵魂,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契合了竞技体育的价值诉求。本文结合新的竞技教育思想,论述了人文素质教育在运动员培养中的作用,以期为我国竞技运动员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运动员;培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在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特殊人才,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的人才资源。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运动员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关系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如何提高运动员的人文素质,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1 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nitas(人性、教养)”。《辞海》中把“人文”解释为“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是与天文共生的相别相系的概念。《易·贲》上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人文也是“化成天下”的学问,这种学问的最终指向目标即是教化人。教育家张楚廷曾对素质下过定义,他认为素质即素养、修养,素质教育一种精神性的活动,旨在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外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把对运动员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理解为: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引导运动员进行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牢固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树立人文精神及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活动。

2 在运动员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2.1 人文素质教育契合了竞技体育的价值诉求

从人类“身体运动”的方式演变来看,体育是人所创造的文化习得和积累,它是人类不断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育,自然要落脚到关于人文的问题上。正是人类自身的内在需要,赋予竞技运动以魂魄,才使之具有千古永恒的生命。竞技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金牌和一种简单的技艺,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体能比较,而是旨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竞技体育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凸显了竞技体育运动的目标,更体现了人类伦理价值的诉求。可以说竞技体育精神与人类伦理价值所倡导和追求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2 人文素质教育是对竞技体育中人文教化枯萎与物欲膨胀的回应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今竞技体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体育带来了消极影响。在一些国际、国内比赛中,假球、黑哨、假打、兴奋剂、罢赛等屡见不鲜。竞技体育中浮躁之风、金钱至上、狭隘的地方主义等违背体育道德的现象沾污着体育的圣洁,扭曲和背离了竞技体育的初衷,与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也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上述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不是由竞技体育本身造成的,其主要在于长期以来竞技体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枯萎和荒凉导致人文精神失落和人文精神缺失。运动员的许多道德问题都是在对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价值判断失去平衡的基础上而造成的。因此,只有在运动员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回归其人文价值的追求,提高运动员的道德水准,改进过去偏重于提高运动员体能的“物化”训练,推进竞技体育由“物”向“人”转变,促进国家“道德竞技”体系的形成,实现竞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2.3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培育体育精神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体育运动的发展不只是金牌的增加,而在于体育文化的全面繁荣。

人文素质与体育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来自精神上的熏陶和洗礼,它解决的不只是知识层面的问题,而是心灵问题。竞技体育中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也真正凸显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他们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运动员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都是先进的人文文化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

2.4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对运动员的成长高度负责的体现

竞技体育应当是一项人性化的事业,它的对象是人,目的是培养人。运动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吸取人文精神的营养,用丰富的人文素养滋润心灵、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自信意识和精神力量。2008年10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各级体育部门、各单位领导以对体育事业高度负责、对运动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增强对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为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和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做出积极贡献。”2010年12月,体育总局在青岛召开座谈会,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刘鹏局长发表重要讲话,并研究部署了《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在201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刘鹏局长着重提出要优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夯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对运动员的深切关注和高度负责的态度。2006年报道的“邹春兰式”的悲剧,从一个单纯的体育问题,折射出了我国竞技运动功利性价值的存在和竞技运动价值取向的背离,也引起了人们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建立健全运动员退役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方面的深入思考。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竞争力有积极意义,它有助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

2.5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运动员专业素质的航标

竞技体育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精英,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乃至民族的形象。运动员的专业素质是一个包括运动员的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等在内的整体素质。其中,人文素质是体育的灵魂,是运动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追求仅仅停留于竞技体育运动本身,停留在竞技体育基本的技、战术层面,其价值和影响也是有限的,而当它进入到人的价值观层面,影响到人的意识和行为时,它就具有了更高的社会价值。

3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

3.1 深化“体教结合”,从基础教育抓运动员的人文教育

培养和塑造优秀运动员,是我们共同努力与追寻的目标,国家要培养、塑造高素质的运动员,需经过长期教化的影响和感染,急功近利的说教和大运动量训练是难以奏效的。而人文素养并不是生来就具备的,它是人文知识的积累与潜移默化的结果。我国的竞技体育一直处在“重运动成绩,轻人文素养”的怪圈之中,导致运动员自身竞争力与创造力不足,综合素质也不高。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体育部门应该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努力。

3.2 加强教练员的人文素质,从言传身教抓运动员的人文素质

教练是运动员的引路人,其在运动员心目中有崇高的形象。一言一行对运动员产生深刻的影响,对运动员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一个有着广博学科背景与较高人文素养的教练员,能够在训练中用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指导训练实践,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用自身端庄优美的体态语言感召队员,使我国运动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改变这种现状,需从教练员人文素质教育为突破口。

3.3 营造社会人文素质氛围,从整体环境改善抓运动员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的养成,很大程度都来自于后天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运动队要围绕当前素质教育,营造健康、浓厚的人文素质氛围,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更新育人夺标的观念,加强运动员人文素质研究,从实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出发,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方针,根据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符合运动队实际条件的教学训练模式,优化训练内容与过程;通过定期举行各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社会热点等内容的学术讲座、报告会;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从“重技”向“重理”转变,把培养既有卓越运动技能又知真善美,既有人文素质又具有科学精神的高素质运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使运动员身处佳境的进行训练与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全面发展的人。

3.4 转变对竞技运动功利主义的偏颇认识,从观念提升中抓运动员的人文素质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竞技体育过分看重了运动的功利性而忽视了运动的非功利性。运动的功利性表现在运动能够获金牌、争第一,提供谋取就业的机会,改变社会地位等;其非功利性表现在陶冶运动员的情操,提升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坚定运动员的意志品格,丰富运动员的文化生活,和谐人际关系等。究其实质,竞技体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实现的。削弱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化作用,会使运动员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待人接物的深厚根基和恒久内力。因此,应该转变对竞技运动功利主义的偏颇认识,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是加强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之,在运动员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把竞技体育看作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了繁荣人类文化的我国竞技体育必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 1 ] 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辞海[M].北京:中华书局,1995:965.

[ 2 ] 周易·责卦·象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56.

[ 3 ] 钱源伟.社会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287-289.

[ 4 ] 赵健.提高运动员人文素质的思考[ J ].体育文化导刊,2002(2):39-40.

[ 5 ] 张翠苹,张宏伟.我国竞技体育呼唤人文素质教育 [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

G80

A

1674-151X(2011)12-00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02

投稿日期:2011-05-28

杨虎智(1974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竞技人文素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人文社科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