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春,陈秋芬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我国足球俱乐部实施“双轨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燕春,陈秋芬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管理体制改革后,即实施“双轨制”以来的足球现状,指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足球俱乐部;“双轨制”;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体育俱乐部在我国各地相继建成,足球俱乐部的兴起与发展更是引人注目。我国以足球为突破口进行了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足球改革进入了“以试点城市为龙头,以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为核心,以协会实体化、俱乐部制和产业开发为重点”的新的历史阶段,从1994年到现在为止已有16年的改革历史。我国足球俱乐部经历了许多风雨和坎坷,推行“双轨制”以来,取得不少长足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改革之中对足球俱乐部的管理和运作规律缺乏经验以及对可能会出现预见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及时的总结。因此,文章通过研究和思考总结足球俱乐部改革经验教训,提出完善我国足球俱乐部实施“双轨制”的对策与建议。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是实现国家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是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所谓“双轨制”,即运动员以双重身份进行注册,既代表省市参加全运会和全国锦标赛,又可代表某企业的俱乐部参加俱乐部联赛和其他商业性比赛。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一个向公众提供足球竞技表演服务及相关产品的企业化组织,具有企业的性质,是一种资本,就会涉及对资本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权利归属问题,即某权利属于谁所有。产权关系清晰明确是俱乐部运作正常的基本条件,但是随着企业及社会资金注入足球俱乐部,这样的合作方式显出日益激烈的产权关系间的矛盾。在合作基础上的俱乐部归谁所有,是组建俱乐部开始时没有认识和解决好的问题,直到合作过程中为权、责、利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因利益关系出现推诿、牵制以及对抗现象,影响俱乐部的正常运作。产权关系的模糊令双方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俱乐部联赛中,俱乐部都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组建起来的,包含多种生产要素,应该是参与分配的主体成份。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足球俱乐部是足球商品的的投资者、所有者,是足球劳务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应该成为最大的获利者。但是事实上所有者的利益得不到相应的合理分配。目前,由俱乐部赛制引发的各种赞助经费和收入基本都由管理中心支配,项目管理中心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俱乐部主体只能得到项目管理中心的安抚性恩赐。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经营机制上普遍存在着缺乏市场风险意识、经济意识、企业意识;过分强调比赛成绩,经营开发力度不够,创收内容和层次单一,融资渠道不畅,财务不透明,忽视观众需求;球员转会受限制;盲目投资,恶性竞争;经营的深度还不到位;俱乐部市场不发达,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整;以足球为产业为中心,带动相关市场共同发展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俱乐部在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结构上,存在着人员少、学历低、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对青少年梯队的建设,未能引起各俱乐部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后备人才严重匮乏,这些因素均导致俱乐部的经济效益不高。
大多数足球俱乐部一味加大投入,追求比赛成绩,滥发工资、奖金等,不断丰富奖励内容,重视与强化激励机制。而且各种激励机制导致竞技体育队伍中出现利益的严重失衡,缺乏对职业运动员收入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策调节,各等级球队和运动员的收入严重不规范。国家给予一个奥运会冠军或者全运会冠军的奖励,有时还不及足球队赢一场球的奖励金额。这样的价值取向无疑会在运动队伍中产生误导,而使得国家对运动员的政策性奖励失去应有的作用。而俱乐部在经济约束和制度约束方面重视相对较弱。体育俱乐部的自我约束机制没有体现“职业风险”, 运动员一方面在俱乐部中获取市场下的畸形高额收入;另一方面仍旧有国家给予的各种福利和优惠作后盾,产生人事上和经济上的不公平,造成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总体结构上不平衡。
俱乐部赛制的建立让运动员、教练员年收入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丰厚的收入给他们提供了高质量的物质保障和享受,也为他们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提供了物质支撑。在改善运动员和教练员经济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俱乐部普遍对运动员思想教育、文化学习、优良作风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缺乏对运动员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精神和勇气,缺乏团队凝聚力的培养,俱乐部没有积极帮助和引导运动员和教练员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市场的各种不良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运动员、教练员容易受到腐朽文化的侵蚀,迷恋懒散颓废的生活方式,守法意识比较淡漠,运动员罢赛、泡吧、打架、斗殴、围攻裁判等事件时有发生,违反职业道德的服用兴奋剂、假球、赌球事件被媒体曝光,社会反映极差,使多少代新中国运动员树立起来的那种朝气蓬勃、团结拼搏的良好社会形象和中华体育精神受到严重沾污。“黑哨”“假球”现象已经成为体育行业不正之风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和球迷的极大不满,给联赛的公信力和关注度带来不良影响。
建立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法规体系,是从宏观、整体上对职业俱乐部法律问题的把握。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改革的结果,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因此,更加需要法制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在实际操作和具体环节上还很不规范,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还未建立相应法律法规。国家体育总局应尽快研究并制定关于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方面的立法规划并实施,尽早出台关于职业体育俱乐部在运动训练、竞赛、合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建立一套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监督和管理,培育健康的法律环境,将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是俱乐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在计划经济时期,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基础。在此体制下使人们对体育形成了一种习惯看法,认为体育是纯福利的事业,理应由政府来管理。但是,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管理思想和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体育的发展和深入改革。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的发展使得现代体育管理的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都与以往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摒弃在“举国体制”长期影响下的固有管理思维和管理观念及做法。因此,政府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转变和更新原有观念去管理和发展体育,使体育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符合现代体育俱乐部发展规律。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是足球俱乐部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保证。
理顺产权关系,推行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落实产权制度,形成责、权、利相统一,这是解决俱乐部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明晰俱乐部的产权关系不仅避免在管理上时常出现推诿、牵制与对抗现象,影响俱乐部正常运转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实行政企分开或政事分开的前提。因此,体育部门的行政职能与俱乐部的管理职能分开,使体委从“办”俱乐部中真正解脱出来。同时,体育行政部门对俱乐部的宏观调控职能与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职能分开,改变俱乐部产权管理责任模糊的现状,使俱乐部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统一起来,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
运行机制是俱乐部正常运转、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由计划经济下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转变,将体育管理置于市场经济中,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规范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开展多方经营活动、提高俱乐部收益、达到自负盈亏的目的。
世界各国在推行竞技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既定模式。我国不能照抄照搬美、德的“西欧模式”“东欧模式”,而且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东亚的“日、韩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应避免其竞技体育的先盛后衰。我们应该分析和研究国外的体育管理体制,为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职业俱乐部管理体制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创新指引方向,为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的参照体系。因此,我们应结合我国足球俱乐部发展状况,汲取其他模式的优点,建立建全我国足球俱乐部的管理体制。中国职业足球与西方足球发达国家在管理体系上相比,缺少职业联盟这一重要环节。成立职业联盟,是完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管理体系的最佳选择。
[ 1 ] 魏伯恩.对我国足球改革的思考[ 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3).
[ 2 ] 李敏华.从足球体制改革分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J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4).
[ 3 ] 谭建湘.从足球改革看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6).
[ 4 ] 沈建华.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38(6).
[ 5 ] 梁益军.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股份制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J ].体育与科学,2010,31(1).
[ 6 ] 姜君利,唐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J ].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
[ 7 ] 孔庆鹏,殷宝林.“潮头”思考—关于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J ].体育与科学,2000,20(122).
[ 8 ] 陈惠花,藤遂华,康春兰.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J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10).
G807.3
A
1674-151X(2011)03-14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3.074
投稿日期:2010-01-17
黄燕春(1985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