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素玉
(常州市第三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3)
理论与方法探索
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背景下篮球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
缪素玉
(常州市第三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3)
常州市第三中学早在1958年就被授予全国体育运动红旗学校称号,1997年被江苏省授予“女篮高水平试点校”,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命名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阳光体育运动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学校审时度势,将篮球特色作为学校新一轮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创新开展篮球特色建设,在篮球教育、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等方面科学规划、大胆实践,拓展篮球运动的育人功能,提升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以篮球传统项目特色为依托的素质教育之路。
1.1 以校传统优势为突破口
学校的特色建设不是对过去传统的彻底抛弃,而应在继承中创新。常州市第三中学是全国体育运动红旗学校、女篮高水平运动试点校,学校具有优良浓厚的体育运动传统。学校是常州市体育局青少年女子篮球队的训练基地,是体教结合先进学校,校高中女篮运动队20多年来始终保持在江苏省中学生篮球比赛前三名,这些学校内部的传统优势成为篮球特色学校创建的突破口。
1.2 凝练篮球特色理论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学校制订了《篮球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在教育对象上,从面向少数篮球尖子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在教育方式上,从单一的课后训练向高中模块教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转变;在教育目标上,从追求比赛成绩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发展方向上,从壮大特色向提升学校文化内涵转变。
学校改革与创新体育课外活动模式,进行大跨度的突破,开展了课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型体育课外活动模式的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体育专家和实践教师们结合的科研队伍,以教科室为中心开展研究活动。专家做引领、指导,体育教师寻找突破口,对篮球特色创建过程进行实施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经过几年的摸索,课题以篮球为载体,以课外活动为平台,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趣味性小型篮球体育竞赛活动,充分挖掘了学校的篮球资源,并初步提炼篮球特色的理论。
2.1 篮球特色课程的开发为“特色”形成了支撑
特色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载体。学校立足于校情,继承发展创新了篮球传统,构建了以篮球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形成了较完整的金字塔形篮球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以高一校本必修和高二选修课相结合为主要形式,以课外体育活动课篮球俱乐部活动、篮球竞赛等为辅,外加研究性学习篮球校本拓展型活动课程,充分满足了高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需要。
2.2 教师队伍、教科研特色基地建设是“特色”扩展的保证
学校在创建篮球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提出“全面育人,教有特点”,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有创新意识、有科学头脑、有探索精神的篮球特色教师队伍,有市体育学科中心组成员、市教学能手、优秀教练员等教师骨干。正是有了这一批优秀骨干教师的力量,学校更加注重体育学科的建设,被评为常州市高中体育教科研基地,为学校篮球特色的扩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1 组建特色俱乐部社团
成立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组织,每年调整和选举新一届俱乐部,学生自主参与体育俱乐部组织的管理,制定体育俱乐部工作计划,安排本学期活动内容。期末俱乐部进行总结,表彰先进,指出不足,积累经验。体育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开展了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保证各种篮球活动有序有组织的进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体育活动,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如部长杨帆同学获得了“省优秀社团干部”的称号,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被评为市“特色社团”。
3.2 全员参与的“篮球节”
学校学生初步形成“人人爱篮球,人人会篮球”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年组织有主题的体育活动,并以“篮球节”的形式展开,提升活动的内涵。为了突显学校篮球教育活动,展示学校篮球教育的成果,篮球节中除了年级开展班级联赛,女子开展趣味比赛外,还开展一系列的篮球节活动,如篮球才艺PK、年级全明星对抗赛、篮球摄影展、篮球节征文活动、篮球智力竞赛、篮球知识讲座、“篮球节”展板、黑板报评比活动、篮球宝贝(健美操)比赛、小报评比等,并利用网站、校园电视、升旗仪式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告,弘扬学生团结、协作,阳光自信的篮球精神。
3.3 改革创新的“心理趣味篮球运动会”
学校改革每年的春季运动会,创造性的开发了“心理趣味篮球运动会”,运动会以集体性篮球比赛项目为主,同时渗透了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多样篮球集体项目比赛,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意志品质与拼搏精神,得到了锻炼,并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4 辐射全市的“校际趣味篮球邀请赛”
学校悠久的篮球历史,富有创意的篮球文化,在社会上树立了有影响的个性学校形象。学校开发与创新趣味篮球比赛项目,成功地举办了常州市首届中学校际“趣味篮球”邀请赛,将学校自创的集“趣味性、集体性和竞争性”为一体的“趣味篮球”项目——《团结协作争上游》与兄弟学校交流,达到了以球健身、以球会友,以球发展的目的。2007年起该项目已成为被推广到全常州市,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篮球特色学校”、常州市首批优秀级“特色学校”。
在篮球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注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以“篮球搭台,文化唱戏”,通过全体性、深度化、常态化的篮球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师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再仅是一项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更是一种精神风貌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塑造渠道。学生“练球技、强体质、扬品行”,并将这种“团结协作、拼搏争先”为核心的篮球精神文化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心灵,根植于学校的每一寸土地。孕育了学生竞争合作的篮球精神,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营造自主和谐的校园篮球文化生活。
[1] 王建华,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2] 邹世平,陈岳祥.小学建设篮球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2009(9).
G841
A
1674-151X(2011)06-10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52
投稿日期:2010-12-29
常州市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与保障体系建构研究》(课题批准号:DLA090298)子课题。
缪素玉(1976 ~),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