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俊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大学体育24式太极拳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续俊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文章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对大学体育太极拳的教学改革进行实验研究,旨在为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经过优化设计方案实验教学后,基本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形成人人学会太极拳的教学特色,并就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教学提出建议。
24式太极拳大学体育教学
太极拳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以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健康观念的培养具有长远意义[1]。
太极拳的习练不受场地、器材、时间等的限制,便于开展,既强身健体促进身体健康,又终身受益,其健身功效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已经成为大众化全民性的传统健身项目,既解决场地紧张问题,又解决高消费体育项目消费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练习太极拳能增强下肢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身体运动的协调性,改善骨的形态结构;松弛神经,消除脑力疲劳;以腰为轴通过旋腰转脊带动全身肌肉关节及内脏器官的运动,加上“腹式呼吸”,加大了横膈肌和腹肌的收缩与舒张,对肠、胃、肝、胆、胰等内脏器官起到很好的按摩保健作用;舌顶上颌时津液频生,益于助消化、养容颜;能锻炼学生的形体韧劲、耐心和毅力,提高精神意志;感受太极拳独有的“形体”文化内涵,如流动的画卷“倒卷肱”和“云手”的“显形”;通过拳势的功架美,如“高探马”、“双峰贯耳”领略“神韵”文化内涵;太极拳拳势的演练和呼吸的配合使注意力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心静体松”,使神气内敛,精神得养,心境愉悦,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交流过程中的互帮、互学、互助增强情感交流,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心理相容、心理沟通,改善心理焦虑、自闭、抑郁的困扰,促进社会适应性和行为能力。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不可能一成不变,对体育课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协调发展的较科学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1 文献资料研究方法
查阅近五年来高校太极拳教学以及改革的文献资料。
2.2 问卷调查法
对中北大学2009级和2010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1100份,回收977份,回收率88.8%;有效问卷946份,有效率96.8%。问卷的信度(重测法)和效度(专家法)均进行了检验符合统计学要求。
2.3 实验法
选取中北大学2009级600人(对照班),2010级500人(实验班)。实验时间2010年9月至12月,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16学时,仅限课堂教学,只讲授动作规格和线路)进行教学;实验班级采用优化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2.4 座谈法
所有一年级选项课体育教师,对太极拳教学进行座谈研讨。
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1 高校是24式太极拳继承与发展的主要基地
高校有较好的教学场地,有一定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师资,高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为太极拳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修养,有较为完善的人格,能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对24式太极拳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具有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是发展和普及太极拳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能体会到太极拳的哲理和文化内涵,为太极拳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主观条件[2]。
3.2 实验设计
把24式太极拳由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改革为大学体育教学必修课程。学时设为8学时。栽秋季学期的开始连续学习四周。为解决师资数量和质量问题,对所有体育教师进行了太极拳培训、考核。担任一年级体育课程的教师人人参与太极拳的教学。考核:学生是否能独立熟练地完成套路,使中北大学每位学生须学会24式太极拳。形成中北大学体育教学特色之一。
3.3 第一次实验结果与分析
开始学习太极拳时,学生满怀兴奋和好奇期盼学习太极拳,有67.4%的大学生对太极拳习练有兴趣,学习结束后只有43.7%的大学生有兴趣。通过调查得知,其原因是每次课重复练习过多,教学内容单调,产生厌倦感。
(1)调查得知:完全学会者占78.79%;考试成绩71.63± 9.45。有些动作学生往往不能从教师的讲解示范中获得完整清晰的形象记忆,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够准确规范。
(2)课外自觉练习者28%。其中大多是因为没有学会、学不会、不愿意学而不习练。初学入门难,难学难记,学后易忘。
(3)揽雀尾和云手是比较难学的,学习效果比较差。太极拳虽然难度较低,但是动作圆活连贯、势势相随没有间断和停顿、虚实分明,兴奋性和兴趣性均容易减退,从而产生不认真练习、厌学现象。
(4)学生对太极拳以意行气的拳术特点,对每个拳式的“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柔与刚”、“快与慢”、“轻与沉”、“虚与实”对立统一的运动形式理解不深,有的过于表现,有的刻意追求,在练习过程中有87.6%的大学生体会不到太极拳的意境所在,导致练习过程中动作机械一味的跟做,不会调呼吸,全身紧张,动作僵硬,动作过分夸大,尤以男生居多。
4.1 最优化设计
4.1.1 教学目标
基本动作准确完成,动作舒展自如,身体柔和放松,注意力集中,心理安静,呼吸平稳自然,即外形准确舒展,内心自然心静;遵循“慢”、“圆”、“轻”三原则;在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健身健体,又能领悟到太极拳的养生之道、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攻防技击的实用性。
4.1.2 改革教学内容
选项课教学和太极拳教学同步进行;初始练习太极拳,要进行太极拳基本功的训练,通过虚实桩功、开合桩功、升降桩功等桩功的练习,以及身法、步法的训练能使学生端正身体姿势和沉稳重心,为学生学习太极拳套路打下良好的太极拳步。
4.1.3 分解教学时数
太极拳必修学时分解到14周的教学中,前四周集中学习24式太极拳,之后的每节课复习多遍(课次、练习的时数、次数是优化过程的主要量化指标),并进行太极拳攻防技击技术拆解学习,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转身搬拦锤”,改变太极拳“老年操”化的悲哀。考试安排在结课时。
4.1.4 课内外一体
现代体育科学已经证明:要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科学的方法是每周至少活动三次每次一小时,且每次活动的心率在有效价值区间,最好每天锻炼一次。我国高校普遍是每周1次体育课每次2学时,只靠体育课上的2个小时是达不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的,必须依靠课余体育。在课堂教学之外,发挥武术协会的作用(有专任武术教师担任指导),巩固提高教学效果;晨练的体育教师和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对晨练的大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等辅导。
4.1.5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拍摄了中北大学康任侠老师(全国冠军)的教学视频,在校园网健身指导栏目里供广大练习者学习到规范的技术,持续持久地感染大学生。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反复播放、慢速播放、定格等,对于获得准确的信息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4.1.6 建立有序的教学管理和考试制度
在原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辅以本优化设计的环节要求,加强过程管理;大学体育课程结束时对太极拳套路记忆的准确程度(旋转、前进后退,方向变化)、动作规范(手型、步型、眼神、身法、步法、腿法等)、动作意识(行云流水、承上启下、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等)等进行考核。
4.1.7 改进教法
在教学中对于初次课以直观的手段强化太极拳的“悟性”,教师多示范(选择最佳位置和视角),多讲解(包括精讲、易犯错误、动作如何连接等),多领做。教师精彩的太极拳演练使学生从感官上对太极拳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超前教学法——教师在课的准备部分将繁杂难掌握的动作提炼分解,这样可以起到正迁移的作用。分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观摩、相互纠正,互教互学(拳架准确、式式交代清楚,招招连贯)。
4.1.8 音乐下习练
在背景音乐中练习太极拳能更快进入状态,体会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活裆圆膝、虚领劲顶、气沉丹田、虚实分明、尾闾中正等动势。
4.2 第二次改革结果与分析
(1)对太极拳健身功效的认识由入学前2.6%上升到学习一年后的91.3%,但仍有8.7%的大学生不能感受到学练太极拳的良好作用。
(2)调查得知,有78.8%的大学生对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3)存在的问题:不同教师的动作不一样;不同教师的教法不一样。
(4)大学生积极学习的理由:第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第二,可以传授给亲朋好友;第三,缓解急躁情绪;第四,仰慕太极拳,想探究感悟太极拳的内涵和神秘感。
(5)学习效果:完全学会者92.47%,考试成绩86.12±7.41,与第一次改革相比,差异明显。说明优化后的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优于第一次改革方案。2011年4月始把24式太极拳引入准备活动,第一次课上对2011级大学生随机进行了7个班级221人的再测试,(本学期重新进行了选课,且不学习太极拳,学生重新组合了体育班级,任课教师不一定是上学期的任课教师),结果均能够熟练进行习练,说明知识遗忘率低,知识再现和记忆保持较高。
(6)课余习练:经常习练者63.5%,偶尔习练者26.4%,不习练者10.1%。主要原因:78.7%的大学生认为课程压力大,13.2%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4.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兴趣,4.0%的大学生忘记套路。
(1)通过讲座提高太极拳练习者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充实学生对太极拳文化的掌握。
(2)太极拳教师要具备深厚的太极拳理论知识和优美的动作,明白并熟练掌握太极拳动作的技击含义,以太极拳的技击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提高太极拳的应用性,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热情与爱好。太极拳在技击风格上是“借力发力”、“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在“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拦雀尾”的教授中,进行技击演练,让学生逐步领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基本技法。
(3)可以设置专门的比赛办法和竞赛规则,组织各级各类比赛。
(4)进一步加强教法研究。
(5)从事太极拳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积极参与太极拳课题研究,课题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以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研究课题。
[1]刘烨.关于高校太极拳学生课余练习的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29-31.
[2]王向阳.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9):225-226.
[3]李守国,李争.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57-58.
[4]冯巨涛,等.高校太极拳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62-63.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form of Taijiqua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Xu Jun
(School of Sport and Art,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vestigation,experiment,the paper does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aijiqua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ries to find some references for Taijiquan teaching.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basically realize the expected targets of teaching,to form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of Taijiquan,and then find some suggestionsfor improving Taijiquan teaching.
24 Taijiquancollegesand universitiesphysical education
G85
A
1004—5643(2011)06—0074—03
续俊(196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