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导下的诗歌翻译
——论《现代美国诗歌》的两个版本

2011-08-15 00:42胡志国陈清贵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名作欣赏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丛书诗歌文学

⊙胡志国 陈清贵[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政治主导下的诗歌翻译
——论《现代美国诗歌》的两个版本

⊙胡志国 陈清贵[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对比袁水拍1 9 4 9年编译的《现代美国诗歌》及其1 9 5 3年的再版,可以认识到建国前后诗歌翻译的不同倾向。新版诗选顺应了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封面、《前记》等方面强调立场的正确性,侧重选入进步诗人的作品,采用大众化的语言风格,呈现了一个新的美国形象,富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激情。

诗歌翻译 袁水拍 《现代美国诗歌》

一、引 言

有人曾指出版本研究在创作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从文献学的意义上讲,一部具有众多版本的新文学作品就是一个变动不居的综合性的文献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金宏宇,2005),这一点也适用于翻译文学。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因为语言演进、社会变迁、作家“悔其少作”等多种原因,不少作品在再版时都有相当大的修改,由此形成不同版本。分析版本的演变,可以更真切地体味语言演进,窥探译者灵魂,把捉过去时代的审美趣味和翻译追求。本文拟比较袁水拍编译的《现代美国诗歌》的两个版本,以从版本演变的角度探讨袁水拍诗歌翻译的走向,并试图从中看出建国后一段时期内诗歌翻译的价值取向。

二、新、旧版本的意识形态定位

《现代美国诗歌》是1949年3月出版的《晨光世界文学丛书》中的一种。《晨光世界文学丛书》初名《美国文学丛书》,赵家璧主编,包括18本译著,涵盖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所选原作都是美国历史上赫然有名的精品,翻译也汇聚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冯亦代、楚图南、焦菊隐等都名列其间。这套丛书,“规模之大、准备之精细、数量之多,为现代中国的国别文学译介工程所罕见”(王建开,2003:87),以至向来谨慎的赵家璧也自豪地说,这是一套“标志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文学丛书”(赵家璧,1980)。然而,如此成就卓著的一套书,在出版后的三十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反响,到改革开放后,才有了几篇当事人的回忆文章,但专文研讨,迄今未见。

如此重要的事件长期被人忽略,听来似乎有些蹊跷,但赵家璧一语道破机关,“出版时正值上海解放前夕;出书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这套在当时确实有些不合时宜的丛书,便默默无闻地被人民所遗忘了”(赵家璧,1980)。所谓“不合时宜”,就是不符合新的国家意识形态。时代变了,翻译规范随之改变,旧时代产生的文本就被打入另册。

这套丛书是中美合作的结果,发起者为时任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费正清,美国由国务院和美国新闻处组织,中方由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和北平分会组织,美方负责翻译稿费及出版纸张,中方负责制定翻译计划及延请翻译人手,美国人为了表示诚意,连合同都没让中方签。丛书的组织和分工方式决定了这将是一次求同存异的中美友好文化交流。丛书出版后不久,人民政权诞生了。为防止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创造一个安定的建设环境,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号召创造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文艺。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条路线无疑是必要的。《晨光世界文学丛书》与这条路线不相符合,遭到冷遇理所当然。

但丛书中也曾有两种再版过,其中一种就是1953年再版的袁水拍《现代美国诗选》(另一种是三年后楚图南译的惠特曼的《草叶集》)。袁水拍自1939年开始创作诗歌,出版有《向日葵》《冬天,冬天》等诗集,同时创作杂文并从事诗歌翻译,译有彭斯《我的心呀,在高原》(1944)及《聂鲁达诗文集》(1951)等。他善作讽刺诗,主张文学介入社会、关注现实,被称作“现代讽刺诗的开拓者”,诗集《马凡陀的山歌》讥讽国民党时弊,指陈社会不良风气,赢得了众多赞誉。因思想进步,文艺创作成就突出,1951年受邀携家人与毛泽东一家共度周末。袁水拍的创作思想和人生经历为重版诗选提供了充分的主体条件。

尽管还是同一个译者,尽管间隔仅四五年时间,但因为完全不同的背景,两个版本还是表现出很不一样的面貌。也正因为面貌不一样,这部书改变了“不合时宜”的状况,得以在新的历史时期重续生命。

三、重建世界秩序的激情

既然有了不同的翻译任务和意识形态定位,那就需要对过去的版本进行调整,既要重新塑造美国国家及美国文学的形象,还要重新塑造工农大众的形象,既要激发人民重构世界秩序的热情,还要为之提供条件。同时,作品纯粹的超然的文学价值将不再是翻译的第一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如果说旧版是两个民族在文学上的友好交流,那么在新版中,这种交流就已经让位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新版将旧版标题用作副标题(但微有改动,变“现代美国诗歌”为“现代美国诗选”),再以“新的歌”为正标题。正标题源自诗集中休斯的同名诗歌,取意“千百万觉醒起来,行动起来的(黑种)人”告别“痛苦的日子”和“痛苦的时代”,迎接“一个工人的世界”,“向着太阳”而唱出的胜利和希望之歌。标题的改变隐喻了文学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变化。下面我们对新、旧版本作进一步对比,考察各自不同的特征。

1.愤激的副文本

文本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正文,还取决于正文之外的许多因素,其中一种因素是副文本,包括标题、副标题、前言、跋、告读者、插图、护封以及其他许多附属标志(热拉尔·热奈特,2009:58)。所以,副文本是版本比较首先要考察的因素。

旧版《现代美国诗歌》的封面为星夜航海图:一艘多桅大帆船,行驶于惊涛骇浪之上,夜空繁星点点,海鸥振翅翻飞,帆船和星空的外围是一束花环,一支钢笔和一支铅笔交叉其间,寓意翻译者的笔沟通了被太平洋隔开的两个国家,“给人以美感享受而又富于诗意”(赵家璧,1980)。新版的封面则是一幅漫画,一群歹徒手拿各式武器,围着被捆在一起的自由女神和民众,凶神恶煞地叫嚣谩骂,根据扉页《封面说明》,漫画作者“系美国著名进步画家格罗伯”,周围飞扬跋扈的歹徒是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等各种反动分子。

旧版《出版者言》强调,出版此书是“国内文化界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将意义定位于文化推进。新版省去了旧版的《出版者言》,加附了译者《前记》。译者先用一半的篇幅述说重版的缘起,接着用剩下的篇幅说明所选作品的革命意义,最后号召读者,“向哈华特·法斯特和迈格尔·古尔德的美国,向美国人民和美国进步诗人们,伸出友谊的手吧”。这种倾向在以出版社名义写作的《内容提要》中得到了重申和肯定。

在总体上,新版的副文本是愤激的,揭示了人民遭受压迫、反动派为非作歹的事实,表现出对各种反动势力的强烈憎恨,展示了蕴藏在人民内部的力量和夺取胜利的信心。

2.以进步为标准的选目

就“翻译什么”而言,诗歌翻译比小说或者戏剧翻译更能反应时代面貌,因为诗集由一首首短小的诗组成,如果某首诗背离了译入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译者完全可以弃置不用,然后另找合适的诗。因此,当袁水拍在新版《前记》中说,“今夏晨光出版公司要重版此书,趁休假之暇,我把它重新编校了一下,删去和增加了一部分诗篇”,我们就捕捉到了进入历史的绝佳契机。

旧版中很多诗人都没能进入新版,其中有少部分是政治上明显反动的,如艾略特自称“政治上是保皇派”,有些人,如密莱,太过自我迷恋,柔糜感伤。另外大多数人如霍凡、洛威尔、H.D、罗勃生等,在政治上比较温和,没有明显不合规范之处。他们被删除,只是因为需要突出积极作品。选目倾向更多地体现在增加的诗人和篇目上。在诗选总量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休斯的作品由旧版的9首增加为14首,所占篇幅由31页增加到54页。同情和译介被压迫民族是革命翻译史的传统,因此休斯得到重视并不奇怪,袁水拍自己就说,休斯的诗“在痛苦的情绪背后,隐藏着受压迫民族的灵魂”(袁水拍,1947)。

迈格尔·古尔德是新增加的诗人,译者介绍他是“美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共产主义者”(袁水拍,1953:48),他的入选作品仅一首,《一亿二千万》,表达的是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和改造旧世界的决心。

白天,我看见锤子的太阳

黑夜,我看见镰刀的月亮

照耀在新的美国

工人和农民的美国的土地上。(袁水拍,1953:48)

据一位怀疑共产主义的美国记者发表于二战期间的评论,古尔德的原诗被苏联列宁格勒委员会选入了中学六年级到十年级的英语课本,因为这首诗“让幼小的心灵接受了建立在几个偶然事件之上的扭曲的观念”,希望人们“建立一种睁大了眼睛提防脚下陷阱的(美苏)友谊”(Essary,1943)。袁水拍录入这首诗,说明他选择了与美国记者不一样的立场。

新版诗选还以诗的名义增加了一件极具战斗性、但根本不是诗的作品,《在法庭上最后的讲话》。作者樊粹蒂只是一个普通意大利移民,在美国当过砖匠、洗碗工、木匠、鱼贩子,但从未写过诗,1919年与另一位意大利移民萨可被诬为杀人犯,1927年判处死刑。这一案件引起了全世界的热切关注,进步人士视其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杀。宣判之后,樊粹蒂在法庭上发表了演说,即《在法庭上最后的讲话》,表达了他与萨可对俗世幸福的追求和对关心者的感激。演讲语言直白简单,没有思维的跳跃,没有意象的含混,没有多义阐释的可能,照一般标准,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作诗。袁水拍选入这件作品,明显是出于思想倾向上的考虑。

3.面向大众的语言

译本对异域文化形象的塑造需要在文本内部得到落实。虽然相对于诗集的选目,具体的语言转换对意识形态的表达能力要弱得多,但依然不容忽视,而在传统观念中,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翻译。所以,在考察了两个版本的副文本和选目之后,还得看看二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区别。探讨译本中的意识形态倾向,惯用手法之一就是在译本中寻找词句上的创造性叛逆。当旧译忠实于原文,新译却不忠实,新译就不仅背叛了原文,也背叛了旧译,这种背叛笔者称之为“双重叛逆”,这是最让版本比较者着迷之处。且看《亚伯拉罕·林肯深夜独步》中的一句:

His head is bowed.He thinks of men and kings.

旧译:他的头低倒着。他想的是平民和帝王。(袁水拍,1949:131)

新译:他俯着头。他想的是人民和帝王们。(袁水拍,1953:116)

旧译“平民”与原文中的“men”含义相当,都属中性词汇,在新译中替换成了进步的“人民”。这一微小的改动影响了诗中林肯与“我们”的关系,领导群众的林肯变成了服务群众的林肯,个人主义变成了集体主义。以政治倾向为标准,社会成员可以分为进步者、进步落后兼有者、反动者,“平民”即进步落后兼有者,“人民”则是与领袖、英雄并列的进步者。将中性的“平民”替换为“人民”,表明政治思想已经成为衡量人的标准,得到尊崇的是群体对社会的推动力,精英主义则被边缘化了。

袁水拍对服务大众的新文艺思想有准确的把握。他曾以傅达为笔名,发表了一篇题为《译风也要改》的杂文,认为“作品要赢得群众的喜爱,就不能不改进一下语言。这样,文风问题就显得突出了”。他倡导翻译家改变译风,剔除作品中的费解句字、洋腔洋调、文白羼杂、生造、硬译等现象(傅达,1958)。袁水拍《现代美国诗歌》的再版,剔除费解字句、洋腔洋调自然不在话下,而且还具有谣曲化、散文化和口语化特征,体现了高雅文学向俗文学靠拢的趋势。

谣曲化,如多用“把”字句,明显源于山歌创作手法。旧译“他喜欢说故事/他喜欢讲笑话”,在新译中成了“他喜欢说故事,/又喜欢把笑话来讲”,旧译“好像犁耙翻起黑土”成了“好像犁耙把家乡的黑土翻动”。其次是散文化,通过增加词语消除思维跳跃,使语流更顺畅,更便于朗诵。旧译为“可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新译为“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旧译“大家像兄弟一般”,新译“大家像兄弟一般友爱”,还有“斯大林格勒——不是天堂——”改成了“斯大林格勒——虽则不是天堂——”等等。新译还用具体词汇代替抽象词汇,消除了形而上意味,让译文更加口语化,如:

1.Love is a naked shadow/On a gnarled and naked tree

旧译:爱情是个赤裸的影子,挂在赤裸多节的树上

新译:爱人是个赤裸的影子,挂在赤裸多节的树上

2.People respected/Each other's lives

旧译:人们尊重/彼此的生命

新译:人们尊重/彼此的生活

修改之后,尽管新译和旧译在语义上都没有背叛原文,却达到了不一样的表达效果。新译降低了理解难度,从高雅走向通俗,从小众走向大众,显然更利于宣传了。

四、结 语

通过种种手法,新版诗选成功地改造了旧版,展示了美国诗歌的另一种模样,揭示了美国的另一副面孔。同样面对美国诗歌,看到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其间折射出的是译者主体和译入语文化的变迁。袁水拍初入文艺界的时候,无论创作还是翻译,都明显倾向于抒情。随着革命的深入,他的政治热情越来越高,抒情因素日益让位于现实政治需要。袁水拍去世后,徐迟曾惋惜地说,“如果袁水拍能将他的才能集中于写这种抒情诗,他将会得到何等的丰盛收获”(徐迟,1984)。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袁水拍没有继续抒情诗人的道路,也放弃了抒情诗歌的翻译,却在政治文艺上取得了进步。《现代美国诗歌》的新、旧两个版本,正是袁水拍漫长翻译生涯的缩影,反映了他的翻译在建国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两个版本的不同特征,也让我们分明看到,历史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1] Essary,Helen.The Biggest Riddle of the Post-War World——Can America Count on Soviet Friendship?[N].Berkly Daily Gazzette,Sept.8,1943,6.

[2] 傅达.译风也要改[N].人民日报,1958.3.6.

[3] 金宏宇.新文学版本研究的角度 [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02):239-247.

[4] 热拉尔·热奈特.史忠义译.热奈特论文选·批评译文选[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建开.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1919-1949)[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 徐迟.谈袁水拍的诗歌[J].读书,1984,(11):101-107.

[7]袁水拍.新的歌——现代美国诗选[M].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3.

[8] 袁水拍.现代美国诗歌[M].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9.

[9] 袁水拍.黑人诗人休斯诗选[J].水准,1947,(01):18-20.

[10] 赵家璧.出版《美国文学丛书》的前前后后 [J].读书,1980,(10):87-96.

作 者:胡志国,硕士,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陈清贵,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魏思思 E-mail:sxmzxs3@163.com

猜你喜欢
丛书诗歌文学
诗歌不除外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我们需要文学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