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团之夜》对“虚”与“实”的解构和建构

2011-08-15 00:42上海商学院外语学院上海200023
名作欣赏 2011年27期
关键词:华尔兹魔幻现实主义飞飞

⊙沈 泓[上海商学院外语学院,上海 200023]

一、引 言

英国著名作家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①讲述的是一位年轻记者华尔兹,为了探究马戏团中的核心人物,一个长着翅膀的“女飞人”飞飞的真伪性,跟随马戏团由伦敦出发,经由圣彼得堡和西伯利亚,最后回到伦敦途中所发生的故事。作品发表于1984年,同年获得了“纪念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卡特最为出色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安吉拉·卡特保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并且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了魔幻现实主义,进而推动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写作风格的进一步发展。

二、魔幻现实主义与解构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在现代拉丁美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其原本的特点是把现实放到一种魔幻的环境和气氛中客观地、详细地加以描写,换言之,也就是给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却又始终不损害现实的本质。《牛津文学术语词典》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给出了如下定义:“一种对于精彩和荒诞事件的叙述的现代小说,常采用包括报告的基调的方式来维护‘可靠’的客观现实。”②

解构主义20世纪60年代缘起于法国。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德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这是一种揭露文本结构与其西方形而上本质之间差异的文本分析方法。解构阅读呈现出的文本不能只是被阅读成单一作者在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应该被阅读成在某个文化或世界观中各种冲突的体现。之后,解构分析的方法被逐渐运用于除了文本外的其他各个领域。解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个事物中的二元对立,并对这些二元对立进行拆分分析。解构的最终目的是深入分析和理解事物本质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在解构分析中呈现出的这个二元对立的面事实上是流动的与不完全分离的,也就是说客观事物中的这些分类实际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着的,是会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的。

三、解构和建构《马戏团之夜》中的“虚”和“实”

1.从现实世界走向魔幻世界的人物——华尔兹

《马戏团之夜》中的重要人物华尔兹正是这样一组看似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华尔兹一出场就立刻成为现实主义世界与现代主义主体性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来自18世纪的新闻记者,他是典型的经验主义者,华尔兹相信“所见才为事实”。他是主观唯物主义与现代主义主体性的代表。华尔兹一开始就自觉不自觉地排斥虚构的特征,如他将小说看做是“纯粹的娱乐方式”并不具有所谓的“真实性”。对于魔幻的缺乏了解和轻视注定了他要在女主人公强大的魔幻力量之下经历重大转变,因为正如飞飞所说“虚构建构我们自身和我们身处的世界”。在故事中,华尔兹的角色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改变。一开始他是一个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叙述飞飞故事的记者或一位主观唯物主义者。正如其他观众一样,华尔兹一开始对飞飞的翅膀和表演保持怀疑:她能走到钢丝绳的另一端吗?如果她摔下来,她真的能用她的翅膀救自己吗? 一开始他还力图保持清醒。然而他很快就成为她的“塞壬般声音的囚徒”。在飞飞的引领下,华尔兹逐渐进入到飞飞的魔幻世界中,并不自觉地深陷其中,成了她虚构故事的读者,甚至成为了其中的一分子。他不由自主地打破他头脑中的现实主义框架,去接受飞飞虚构故事中的一切不可能性。飞飞通过自己虚构世界中的魔幻能力,逐渐征服了华尔兹,并吸引他化装成一个小丑跟随着马戏团一同踏上旅途。在圣彼得堡,华尔兹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表演者 (小丑)兼叙述者,更确切地说是飞飞的魔幻世界的宣传者和代言者。飞飞所塑造出的虚构世界中的魔幻力量颠覆并彻底改变了华尔兹原有的世界观。用“理性”将自己全副武装的华尔兹发现自己已经陷入飞飞所创造的魔幻世界中不能自拔,并最终完成了自我重建。③华尔兹作为矛盾的核心人物,为全文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拓宽了道路,起到了强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2.现实世界转换为魔幻世界

《马戏团之夜》中的背景如伦敦、西伯利亚和马戏团等,都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而本书所发生的具体时间——19世纪末,是一个人们已经经历过的大的时代背景,这些都是本文中的真实部分。但是随着故事的向前发展,我们发现,故事中充满了疯狂的想象和虚构,如文中描述的西伯利亚的萨满巫师,飞飞身后的翅膀,大本钟的钟声等。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飞飞成长之地“内尔森妈妈”妓院里那个被称作“时间之父” (Father Clock)“指针永远停在午夜”的钟开始与现实世界里真实存在的大本钟齐鸣。现实世界物理时间的钟与虚构世界里虚拟事件的钟的内外呼应在这里表明虚拟的魔幻世界开始逐渐进入华尔兹的意念并让他对现实和魔幻难辨真伪。飞飞承认自己和养母丽热利用钟“玩了一个游戏”。但她们是用怎样的方式来改变大本钟的呢?其实,这是飞飞用她来自魔幻世界的力量对现实世界之中的华尔兹施展了魔法,使华尔兹和读者都亲身感受到了现实和虚构这样两个时间系统的存在。在虚构的魔幻世界里,现实世界的客观时间被暂停,飞飞让华尔兹相信时间停止了,但是飞飞始终在虚构和现实的两个时间系统之内游走,之后,通过虚构的时间来重新构建现实世界。到小说最后,虚构的成分开始脱离现实,现实被无情地抛弃,作者通过飞飞和华尔兹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四维世界。到这里,飞飞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作者最后通过华尔兹充满传奇性的经历使读者“相信”飞飞在故事一开始的所有自述。卡特最终借由飞飞和华尔兹在文中实现了对现实环境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又重新构建了一个虚拟的魔幻世界。

3.魔幻化的语言——纪实?虚构?

(1)“叙述”的本质

一向擅长魔幻写实技法的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这次以巡回马戏团为舞台,将时空安排在新旧世纪交接之处,带领读者倾听号称“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羽翼丰满的处女”的空中女飞人飞飞关于她如何飞上马戏团之顶的怪诞经历。因为一双天使般斑斓翅膀而被称为“伦敦维纳斯”的飞飞掳获了所有观众的心,更撩起了许多男人的欲望。但记者华尔兹起了疑窦:“她是真的存在,还是虚构出来的?”为了厘清真相,也为了日渐增长的爱欲,他跟随飞飞的脚步一同参与巡回马戏团的演出。他能揭发这个空中骗子的真相吗?安吉拉·卡特,在《马戏团之夜》里灵巧地利用了“叙述”,将故事与故事层层堆叠交错,呈现出如万花筒般炫惑迷人的架构,再加上歌德式的华丽叙事让隐藏在马戏团帐篷的背后真实且丑陋的世界使人不得不信以为真,偶尔出现的零星意外却又让人怀疑,如何分辨眼前看到的文字是真实抑或是谎言?整部小说看似纪实,又似谎言虚构,是卡特发挥说故事女巫的本事,在读者眼前上演前所未见的文字马戏。文中的马戏团班主一再声称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一场“故事中的故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向我们揭示有关这部作品的叙事策略。小说本身透露了对自我虚构的清醒认识,通过对自我虚构的揭示,对现实与魔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卡特通过小说中虚构人物的叙事行为,突出了其对于小说写作和阅读特性的理解。《马戏团之夜》不断地将自身显示为虚构作品,为了彰显其虚构的特性,对虚构的意义和力量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实现了对现实主义真实性的颠覆和对现代主义主体性的解构。

(2)虚构的文本对真实世界的颠覆

小说中的西伯利亚部分将对真实时间的颠覆表现得非常突出,把对故事的虚构与真实的探讨推至极限。卡特不仅宣称时间和空间是虚构的,还通过历史的死亡这一方式向读者表明:我们认为客观的世界只不过是主流文学刻意加工的假象,而我们所理解的现实的人以及他们的苦难其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物。此时的华尔兹已卸去了现实主义和“理性”的护甲,“梦,幻想和想象已成为华尔兹的意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了小说的结尾处,飞飞用胜利的笑声在新世纪的黎明向世界宣告:“想想看我真的骗了你!”这其实是虚构的文本在歌颂它自身的虚构性。飞飞或更应该说是卡特用胜利者的方式宣告了她对现实主义小说的摒弃以及对现代主义主体性的解构。⑤

四、解构和建构——《马戏团之夜》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演绎

《马戏团之夜》在继承了传统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杂合性、魔幻性、繁复性的基础上,又演绎出其不同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如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等,对于进一步探索魔幻现实主义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后现代主义

在本文中,卡特充分发挥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与颠覆传统的特征,跳出了现代主义与写实主义的条条框框,颠覆了现实主义文学中写实这一基本要求,用自己的方式在现实的基础上构筑了一个与真实社会关系不大的新世界,并且将现实中的世界、时间拆得七零八碎,并对此重新组装。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它彰显了后现代主义颠覆现实的特征并对在魔幻环境中描绘客观现实的魔幻现实主义作了进一步的演绎。

2.女权主义

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中体现的魔幻现实主义与源于殖民文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卡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小说中渗透的女权主义思想。故事的背景是19世纪中叶,当时女权运动刚刚开始兴起。故事的男主人公华尔兹作为男性和父权的代表在故事的一开始用自己记者的身份,想由自己主导以写实的方式来叙述飞飞的故事,但是到了最后,华尔兹不由自主地受到飞飞的引领,进入了飞飞的魔幻世界当中,成为了飞飞故事中的一部分。卡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通过这部小说与西方父权观念及经典男权文本进行了对话、通过男主人公华尔兹内心父权思维和对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斗争反映出父权文化“独白”和“唯我”思维束缚正被解构,通过主要女性人物围绕女性出路问题进行的思想对话使小说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及自然的声音得到倾听。这些都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卡特对妇女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对话的延续意味着性别角色、人物关系和真理的开放性。在这种环境中,父权思维下僵化的等级秩序在诙谐中被重新构架:飞飞古怪形象的颠覆性和创新精神以及对华尔兹的降格描写解构了传统的男性主导地位;小说中自然与女性紧密相依,通过马戏团里拟人化的动物表演者表现出对男性优越地位的挑战,这与那些敢于同男权抗争的女性们产生了精神共鸣。卡特在小说中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的途径——即男性的重生,与女性产生真挚的异性爱来建构公正、人道的两性关系。⑥在这个层面上,《马戏团之夜》可以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有益的改进和尝试。

五、结 论

《马戏团之夜》继承了大多数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特点,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整个故事展开于现实当中,发展于虚构当中,而最后的落脚点是推翻现实世界,男女主人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全独立于现实的世界,达到了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从这个方面讲,可以说《马戏团之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

① 安洁拉·卡特:《马戏团之夜》,杨雅婷译,行人出版社2007年版。

② 克里斯·鲍迪克:《牛津文学术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③ 王芳:《〈马戏团之夜〉的叙事视角分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④⑥ 王晓玲、田祥斌:《父权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和谐构建——解读安杰拉·卡特的小说〈马戏团之夜〉》,《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⑤ 曾雪梅:《论〈马戏团之夜〉的元小说性》,《译林》200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华尔兹魔幻现实主义飞飞
刚刚好,先生
相信不可能
机械舞者
快走,带刺的“纸团”
上天入水三栖“小蜜蜂”
放水更健康
别让近视走太近
一千零一个愿望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