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塞林格与犹太伦理的关系

2011-08-15 00:42尹松涛黄雪飞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名作欣赏 2011年29期
关键词:伦理观塞林格霍尔

⊙尹松涛 黄雪飞[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10]

作 者:尹松涛,硕士,西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处讲师;黄雪飞,硕士,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和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等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与其他犹太裔作家关注犹太人的生活状况和书写犹太意识不同,塞林格似乎被美国社会所同化,忘记了自己的犹太裔身份。这不仅反映在其作品中主人公犹太身份的缺失,而且表现在塞林格对千年传承下来的犹太伦理观的唾弃与抨击。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的是一位十几岁的叛逆少年霍尔顿因忍受不了学校中的“假模假式”伪君子,故意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开除,离校后去纽约希冀能觅一方净土以便躁动的心灵得以平息的故事。《麦》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在很大程度上可与作者等同。小说中,霍尔顿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鄙视学校的精英教育观,厌恶体现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成功人士(以他的父亲和捐建学校公寓的校友为例),憎恨成人世界的虚伪。霍尔顿拒绝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隐喻了塞林格对犹太传统伦理的扬弃与反叛。

一、塞林格对犹太传统伦理观的扬弃

犹太民族经受了近两千年的流浪与散居、隔离与驱逐、迫害和屠杀,却保留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伦理思想,使犹太人在失去国度之后仍能保持犹太性。在长期的流散居住的生涯中,犹太人形成了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为了生存而拼命赚钱,通过财富来提升自己在客居国度的社会地位。犹太伦理的重要方面是以金钱为重的利己商业伦理观和尊重父母、重视亲情的家庭伦理观。

(一)反以金钱为重的利己主义犹太伦理观

由于历史、宗教、种族、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的原因,犹太民族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看重金钱。和其他传统不同,犹太教把“利己主义”放在首要被考虑的位置之上(当然那不是唯一的因素)。犹太人将金钱财富看做上帝恩宠的标志,财富是上帝对义人的祝福(《圣经·箴言》10:22;22:4)。对犹太人而言,金钱不仅仅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高低,更决定着生存和生活的权利,所以他们往往将金钱看做生命的一种根本性的保障力量。而在漫长的流散过程中,犹太人作为外来居民,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争取着生存的权利,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信仰的权利①。从伦理的角度看,犹太人崇尚金钱,用金钱购买生存权和社会地位。霍尔顿的父亲不惜花钱把霍尔顿送进培养社会精英的私立学校,以期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的凯迪拉克”,然而霍尔顿对父亲的社会价值观并不认同,他以消极的不合作态度抵抗父母辈的犹太金钱观:他总是做出违规的事情,被学校开除,从而背离父母的期望。小说开始时,他已是被第四所学校开除了。霍尔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抵制父母的社会价值观。塞林格通过书写霍尔顿的背叛来隐射自己对传统犹太价值观的诀别。

尽管小说对霍尔顿的家庭着墨不多,也没有点明霍尔顿生在犹太家庭中,但从这有限的文字中,不难发现小说中的父亲和哥哥却是犹太金钱价值观的忠实拥趸。霍尔顿的父亲具有犹太人典型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后代的前程,一心想要儿子接受良好教育。小说一开始就告诉读者霍尔顿这已是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从霍尔顿回到纽约偷偷跑回家与妹妹菲的交谈中提及“他至多再痛骂我一顿,然后把我送到那个混账的军校去”②可以得知,父亲一心想要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以便将来能出人头地,实现物质上的富有。

霍尔顿的父亲是律师。在霍尔顿看来,他父亲当律师只是为了“挣许许多多的钱,打高尔夫球,买汽车,喝马提尼酒,摆臭架子”③;父亲把职业当成挣钱的工具,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而不是尽律师的职责去“搭救受冤枉人的性命”④。即便是恰巧救了人的性命,其动机也是为了“当一名红律师”,等“记者全向你涌来,人人在法庭上拍你的背,向你道贺”⑤。霍尔顿对父亲的那种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金钱价值观很是排斥,他认为父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因而拒绝和他交流,拒绝听从他安排。

小说中另一个体现为了生存,奉行金钱至上的犹太商业价值观的人物是霍尔顿的哥哥D.B.。D.B.秉承了父亲的犹太金钱价值观。这主要表现在他放弃当一名普通作家,为了挣更多的钱而离开家乡到好莱坞为电影写作。霍尔顿对哥哥这种追名逐利的行为极为不满,骂哥哥是“进了好莱坞当了婊子”⑥。在霍尔顿看来,哥哥为了金钱可以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他成了犹太职业价值观的代言人,这也是在几个兄弟姊妹中,霍尔顿与他的关系最为疏远的缘故。

《旧约》是犹太教经典。所谓的“约”,相传是上帝与犹太人立的三次“约”。与上帝立约是犹太教的核心思想。它以神人契约的方式表现人人契约的实质。这种契约思想体现在世俗生活中就是人与人之间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行事。然而,塞林格对这种犹太商业伦理观不屑一顾。在《麦》中,塞林格借霍尔顿之口直接表达了对这种犹太商业伦理观的看法。当霍尔顿在被潘西中学开除前,校长找他去谈话,告诉他“人生是场大家按照规则进行比赛的球赛”时,他对此嗤之以鼻。“球赛,屁的球赛。对某些人说是球赛。你要是参加了实力雄厚的那一边,那倒可以说是场球赛,不错——我愿意承认这一点。可你要是参加了另外那一边,一点实力也没有,那么还赛的什么球?什么也赛不成。根本谈不上什么球赛。”⑦

(二)漠视看重亲情的犹太家庭伦理观

犹太教是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最重视家庭生活和亲情的宗教。由于失去了国度,犹太民族反而非常重视亲情。在犹太人流散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家庭生活的凝聚力⑧。“摩西十诫”中的第五诫“要孝敬父母”。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之间通过孝顺可以维持和睦的关系,以保证生活的稳定,这意味着以家庭为纽带使个人、家庭乃至民族的生活保持长久的稳定。在犹太传统伦理观念中,家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不仅能给个人以帮助,而且能给人一种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家庭的和睦和团结能保持民族的凝聚力⑨。

亲密的家庭关系在犹太文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塞林格似乎抛弃了这一文学传统。在《麦》中,霍尔顿的家庭既不能给予他帮助,又不能给他带来归属感。他和父母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他从不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母亲在弟弟艾里死后,就变得歇斯底里了。父亲除了挣钱供他花以外,似乎他们之间就没有联系了。霍尔顿父子俩关系并不融洽。霍尔顿的父亲特别“容易生气”⑩,霍尔顿每被学校开除一次,都会遭到父亲的一顿痛骂,然后把他送入到下一所贵族学校。父亲一厢情愿望子成龙的决心与愿望并没有得到霍尔顿的理解与接受。相反,他一次次地被学校开除,父子俩的关系糟糕到了极点。因此,在霍尔顿第四次被潘西中学开除后,因为害怕父母的责备,回到纽约后不敢直接回家,而是在外面鬼混。霍尔顿和父母之间没有爱与尊重,有的只是责任和义务。

《圣经·创世纪》中有关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是一则典型的男性神话。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创造的传说体现了犹太人男尊女卑的父权意识。然而犹太人传统的性别意识被塞林格颠覆了。在《麦》中,塞林格构建了一个新的男卑女尊的虚拟现实。在霍尔顿的家庭里,由父亲和哥哥构成的男权社会标志遭到了霍尔顿的冷落。他们代表着犹太价值观和父权意识,然而他们与霍尔顿之间的关系都非常疏远。家中唯一与他亲近的男性成员是弟弟艾里,然而弟弟因肺病早逝了。弟弟的死隐喻塞林格对男尊女卑的犹太性别意识的抛弃。相反,以妹妹菲苾为代表的新女性受到了霍尔顿的欢迎。这表现在整个家庭中,霍尔顿与妹妹菲苾的关系最为融洽。他非常喜欢菲苾,在他回到纽约后,他到妹妹经常去滑冰的地方去等她,并为她买了一张唱片;在他决定离开纽约到西部去后,他到学校去找她,带她去玩旋转木马;他还告诉菲苾学校发生的事情,畅谈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等等。而家庭中的另一位重要女性成员是母亲。母亲是父权制下女性的典型代表。母亲软弱无能,在弟弟死后更是变得歇斯底里,不能顾及他的感觉,因而他与母亲也并不亲近。

二、塞林格的伦理价值取向

尽管塞林格对犹太伦理价值观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扬弃,然而,犹太伦理意识在塞林格身上或多或少留下了烙印。在小说中,塞林格采用传统的犹太宗教仪式让主人公获得重生。在故事的结尾处,当霍尔顿在游乐场看妹妹玩旋转木马时,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其他人都躲到屋檐下避雨,而他仍待在雨中,全身湿透,然而他并不沮丧,相反,他觉得“心里实在快乐极了”⑪。霍尔顿的淋雨含有特别的寓意,它象征着犹太宗教灵魂洁净仪式。雨水冲走了他在纽约流浪时的种种劣迹,尔后大病一场,象征他的死而重生。

犹太教对基督教影响甚大。《新约》是对《旧约》的延续,犹太教的“爱邻如己”伦理思想被基督教传承发展为上帝的仁慈与博爱。在小说中,霍尔顿明确表示他不信教,对《圣经》不感兴趣,但他喜欢耶稣。在他看来,耶稣是仁慈的,具有博爱的精神。当他与胡敦中学的教友会信徒同学讨论时,他坚称出卖耶稣的犹大在死后能进入天堂,因为耶稣是仁慈宽容的,他绝“不会将犹大打入地狱”⑫。耶稣的博爱与包容对霍尔顿的影响较大。像耶稣一样,他对冒犯自己的室友斯特拉德莱塔非常宽容。他不喜欢斯特拉德莱塔,还为昔日恋人琴·迦拉格和室友打了一架,然后离开了潘西中学。但是在小说结尾霍尔顿却说“我很想念我所谈到的每一个人。甚至老斯特拉德莱塔和阿克莱”⑬。不仅如此,他自己还决心当耶稣似的人物,以博爱的胸怀对待他人。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理想上。他想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那些在悬崖边玩耍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就像耶稣守望他那些无辜的信徒们,甘愿为他们受苦受难。霍尔顿甘为犹太民族赎罪日上的“替罪羊”,自己饱受成长、情感的折磨,而希冀他所守望的那些孩子们能永葆纯真,远离虚伪的现实世界。然而他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当他意识到自己成不了耶稣时,他决定离家出走,去无人认识的西部。他的这个计划也因菲要跟去而泡汤。

如果说在小说中,塞林格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他最终的伦理价值取向,那么他以后的生活经历却向世人宣告了他的伦理偏向。从1956年塞林格开始过退隐的生活。退隐是佛教禅宗的一个重要理念。塞林格最后皈依东方的佛教,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寂静处修行。其实在《麦》中也有东方伦理的体现。比如,小说中霍尔顿一直备受成长、情感折磨,这体现了东方的伦理思想:人生就是历难的旅程。

三、结语

塞林格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犹太裔作家。他对犹太伦理既有继承亦有扬弃,同时还接纳了东方伦理。塞林格的伦理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表明了作者走出民族狭隘,上升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融洽的世界大同的境界。塞林格的伦理价值取向充分地体现了他的犹太性,即犹太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①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20页。

②③④⑤⑥⑦⑩⑪⑫⑬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第160页,第160页,第160页,第1页,第7—8页,第1页,第197页,第93页,第198页。

⑧李萍:《东方伦理思想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77页。

⑨潘光,陈超南,余建华:《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页。

[1]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李萍.东方伦理思想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潘光,陈超南,余建华.犹太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刘兮颖.“如烟往事”中的犹太伦理叙事[J].外国文学研究,2008(6).

[6]张世君.外国文学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伦理观塞林格霍尔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不拒绝善于用心的人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伦理观的反思
从红色和白色看中日两国的伦理观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小说《塞林格的信》出版
塞林格拒绝总统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