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清
成长小说视角下的《杜拉拉升职记》
董 清
成长小说源自德国,着重表现的是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是表现人物充满动态的社会化的过程。通常以青少年的成长为叙事动力,描绘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同时揭示了他们在认知世界的历程中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1]。随着文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成长小说的种类也日渐增多,有男性成长小说,女性成长小说,族裔成长小说,科幻成长小说等诸多亚体裁。中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在主体框架上与西方相一致,但在中国的特定时代和背景中,却显示了富于个性色彩的表现形态,成长的个体、成长的内容方式和成长的标志在不同的文学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表征。
成长小说通常有着作者的自传因素,《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李可在外企工作十余年,是职业经理人,从事过销售和人力资源工作。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青年人代表,她虽没有背景,但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它被定义为青春励志小说或是职场小说,但我更愿意从女性成长的角度探讨这部小说。成长的现实意义触动了有共同感的人群,他们大都是从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和接近而立之年的白领阶层。这个年龄段正处于职业发展的上升期,是不断选择和放弃的阶段。职业定位、专业方向、人生伴侣等选择都需要在这个阶段完成。结束了学生时代意味着进入生活,并开始新的的成长。在主人公的命运书写中,她必须有足够的韧性,必须去面对更多的挑战和矛盾冲突。杜拉拉从行政助理做起,在8年时间成为知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的成长过程和困惑,也正是此类职业人群,尤其是女性职业人所共同面对和迷茫的。对于很多人生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的人来说,选择是痛苦的过程。因为选择本身没有错,但后期的经历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选择就有了对和错的区分。小说充满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主人公在成长中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人生义务[2],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展示给我们初入职场的女性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富有追求,完善自我,取得成功的过程。
认知发展是成长的叙事动力,小说既可以个体经历的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为题材,又可以个体的激烈的心理冲突和种种细微的情感、精神状态为题材。因为个体的成熟可以是顿悟的飞跃,也可以是渐变的曲线,后者中的各种状态才是成长中最重要的永恒性的生命体验。中国成长小说有成长期延长的特色,西方在年龄上传统的成人仪式完成之际,我们的个性成长可能刚刚开始,我们拥有相对晚熟的成长。
《杜拉拉升职记》的叙事起点不像其他成长小说那样或与阶级的局限性挂钩如《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或像“白纸状态”的青少年——《动物凶猛》中“我”那样对自身、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基本上还是懵懂茫然,对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又采取了质疑、漠视甚至游离的态度。杜拉拉身处现代竞争社会,大学毕业并已经在民营企业工作了三四年,对社会已有基本认知,但由于女性在职场的局限性并无明显作为。却又因为女性的独特身份遭受上司性骚扰,最终认识到要改变现状,跳槽到500强企业DB。这种最初的觉醒并非主动,而是在客观条件的迫使下做出的。这种成长的起点看似偶然,但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来看也是必然。小说中的杜拉拉有上进心,吃苦耐劳,执著真诚。
小说也将成长的叙事放在真正作为个体的“人”身上,关注个体在自我的人生历程中所体验到的生理与心理的微妙成长,完成自我价值的构建。对事业的诉求,爱情的寻求与失落,亲情友情的温暖与变异,构筑了主人公成长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作者掺杂着个人经历的直白叙述中,能看到女主人公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复杂而导致的内心的紧张和精神上的困惑以及排遣这些的精细过程。
小说叙述的终点对应着成长的标志,个体最终成长为主体,而对这种主体的确认隐含着一定的判断标准。对于现代女性而言,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的高度觉悟和理性,而是要认同社会也为社会所认同的主体,伴随着生理上的长成,在心理上成长为一个有着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自我认同的主体。杜拉拉通过努力最终在工作上获得了成功,在爱情的道路上成长,领悟。
叙述视角的选择对于如何展现女性成长的历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性别文化意义。近年来,叙述女性成长的女性书写呈现出一种渐成规模的趋向,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位置。女性写作人的身份、地位日渐突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女作家性别意识的建立,令女性文学具有了个性化的鲜明风格。在创作中,女性作家以女性代言人的身份,叙说女性的心路历程,正面关注女性真实的愿望、兴趣、需要和才能,让女性自己明白自己,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让历史和文学中的、始终处在“他者”位置的女性,能够回归本我的真实,并将女性成长中独特的欲望体验和人生体验纳入到社会文化体系中。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性别差异而形成的独特的人生经验和心理体验,使女性现实处境中多样人生经验和心理体验的状态得到比较客观的再现。时代的烙印总是深深地呈现在文学作品中,步入职场的现代女性这个特殊的群体的成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注定她们面临更多的挑战和矛盾,在成长并获得成功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我。现在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不仅承担着相夫教子的家庭角色,她们也参与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当然女性争取个人空间和进步的同时,并不是把男人作为对立面,而是进行多维度的自身体验。
成长小说具有很强的自传性,成长话题本身就带有回溯的意味。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无可避免带有个人的印记。但她并没有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而是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这种作者和小说人物之间保持清晰而又庄重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女性成长文本的表现空间[3]。从这种角度所展现出来的图景具有较为明显的客观效果。读者往往更容易把信任投向第三人称叙事人。但从女主人公真实的心路历程来看,又有着第一人称叙事的优势。作者能够站在女性立场上,从女性独有的性别特质、性别身份、性别感受关注女性成长。用感性的、个性的叙事手法建构出一种趋近女性生存自然状况的写真,揭示了一个现代都市职业女性的生活层面。作为女性成长小说,叙事人感兴趣的不再是女主人公怎样使自己的身份贴近时代与社会运动的需求,而是集中笔力投诸于女性生存景况的表述上,尤其是在外企职场这种特殊的生存空间。现实笔触下的小说满足了白领对职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需求。职业白领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所从事的是知识经验密集型的工作,专业服务业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加强的理性化管理要求职业白领不断加强和完善自己、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成长和发展是白领阶层的核心利益,他们对专业知识和职场经验的需求促使他们学习和成长。
由于观察者的视角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人们对成长小说的主题和风格也有不同的看法。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往往具有独特的才能,成长过程中需要发现这种能力,然后弄明白怎样把它发挥出来。主人公的经历提供了机会让她能审视内心的自我,弄清楚自己的重要目标,然后知道如何去追求它们。通过自我发现,主人公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换句话说,正视成人世界的复杂变化可以使主人公学着了解自己和其他人。
作家自然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提取一些素材融合到她的作品中。由于最容易写的是已经知道的事情,因此作家可以把一些自传性的素材写进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成长主题不是学习时代也不是旅行,而是寻找自我和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小说从拉拉毕业后三个月的民企生涯说起,似乎每个刚刚毕业的男生女生都曾经历过初涉职场的新鲜与懵懂,都有过稀里糊涂打发日子的经历,这似乎就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只是对不同的人,每个过程的长短不同。杜拉拉的经历透着一心一意的进取和坚韧。在中产阶级生活梦想的激励下,她不断跳槽,最终找到自己真正的栖身之所——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地区销售助理。杜拉拉一开始天真地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就会被主管赏识,在关键时刻出色完成任务却被上司一脚踢回广州。后来逐渐认识到抓住机会以后也要勇于表现,和上司以及下属良好沟通,为自己争取机会。拉拉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成熟、发展并进步完善的过程,小说中她的勤奋积极,善于沟通能力,处事态度积极,对事务有良好分析理解能力和预测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小说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变化的现实,中国人以各种途径追求个人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千百万中国人的奋斗史也是他们的成长史,杜拉拉代表的正是这千百万刚出校门,步入社会和职场的年轻人。小说的可取之处,不在它的故事和情节,也不在它的语言和哲理,而在它立足于个人的努力。成功不是来自外在推力,也不是来自背景出身,而是自己决定命运。这种自主意识,顺应了年轻人,尤其是女性“自我”的觉醒。正是这种自主对他主的反抗,杜拉拉最终升职。尽管她有伯乐何好德的提携,好人李斯特作为上司的运气,但对于承袭着厚重传统的中国来说,这种自我奋斗中夹杂一点外力作用,是无可奈何的。小说的主题依然是她的个人奋斗,职业成长。一个很难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成功标准,它潜伏在每个人的心中,若隐若现很难明晰,只有通过现实的一件件事情所激发的痛苦,才能逐渐显现出来。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的确是每个人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及早明确自己的成功标准,执著努力地去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才是自己的。
爱情不再是小说主人公的陪衬和作料,而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成长主题。通过爱情上的追寻与失落来逐渐达到其心理上的锻炼成长,这也就是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精神上的危机。拉拉的爱情也和她的职场之路一样波折不断。小说开篇不久,拉拉和交往七年的“研究生男友”的分道扬镳。文中“研究生男友”运用“SWOT分析”说服拉拉从失恋中解脱。杜拉拉24、25岁的时候,她的爱情被作者一笔带过而后,小说重点穿插讲述了她和大客户总监王伟的办公室恋情,甚至还有段王伟、小区经理岱西、杜拉拉的三角恋情,这件事最终还导致了王伟的被迫辞职,而拉拉的这段爱情梦想也暂时破灭。王伟离开DB后,悄然出售在上海的房产,消失了。拉拉几经寻找未果,“她终于恐惧的想到,王伟是觉得没有意思了,是自己的矫情让他觉得没有意思了。”再三的折腾,让人冷了心肠。写实主义的描写,展示了中产阶级后现代情感生活中的疲惫与温存,也体现了女主人公情感的历练和成长。作者笔下,都市生活中充斥着现代和一些永远传统的东西,伴随外企般飞快的节奏,让读者体会30岁爱情的不易。但拉拉深知,爱情和升职道路一样,永远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把握,于是,小说最后有了一个浪漫的结尾:王伟的表弟李都在飞机上遇到了并不认识的杜拉拉,杜拉拉发送给李都的文件被王伟看到,在得知分别一年的杜拉拉到了北京之后,王伟心有灵犀地打开了弃用已久的旧手机,上面收到了杜拉拉刚发送不久的短信,“不管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一起。”在国际饭店,他们重新拥抱在一起。这个看似完美的爱情结局也是主人公历练和在职业中平衡,取舍,继而又积极争取的结果。拉拉最后意识到相比蒸蒸日上的事业,爱情是更加可贵和难舍。这也是她经历痛苦的思考得到的。小说想传递给我们这个成熟的爱情观:一个成功的女人不仅要将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同样应该善待爱情珍惜生活。学会平衡事业与爱情的关系,尊重另一半、珍惜缘分。小说中的爱情不像其他成长小说的描述的那样,朦胧,单纯,甚至有时伴随着痛苦的性体验,而是伴随着职业的升迁和成长,在一个个的矛盾冲突中展开,通过主人公自己的体验的感悟走向成熟。
成长小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女性的生存和命运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作者以切身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剖析女性成长体验的全新视角,女性自主的书写也在成长的平台上得到了施展。成长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又都不尽相同,成长这一题材的特殊性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奇特的反思效果。在这里探讨和思考职场女性的成长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职场是一条与人生轨迹相并列的道路,进入职场的人是幸运的,职场的历练是一种成长的体会,只有经历了种种失落和痛苦,才能做到内心的成长和强大。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引起许多共鸣,激励年轻人,正是因为他们和小说的主要人物经历着同样的教育和发展过程,这也正是成长小说的魅力。不同于传统的成长小说,杜拉拉让我看到了新一代职场女性的特殊一面,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女性成长的欢笑与泪水。
[1]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杨慧芳.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主体意识[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1).
[3]买琳燕.走近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7
[4]李可.杜拉拉升职记[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董 清(1977— ),女,陕西西安人,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影视文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