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08-15 00:45李海英
大家 2011年23期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能力专业

秦 文 李海英

(秦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李海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能否迎接社会激烈的竞争,需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灵活的创新思维、高水平的创新技能、显明的创新人格。而最关键的他们能否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了能有效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在现有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实践和协调合作为主导思想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一、对创新能力的简单阐述

(一)创造和创新的区别与联系解释“创新能力”,首先要理解“创新”,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是更新,其次是创造新的东西,最后是改变。我们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新”的解释,可以明白要做到“创新”,应该是具有别人没有的新思想,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它要打破原来的事物基础,更确切地说是对旧有的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

(二)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解释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从业后面对的是基础教育。他们要把自己渊博的知识、创新的能力化作种子,撒播到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田,成为每个孩子的幼功,从而引导小学生学好知识、掌握创新本领。那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准教师,就务必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为成为真正的人师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和未来文明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知识激增,需要新一代学会学习;科技革命,需要新一代革新创造;振兴中华,需要新一代开拓前进。

(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三)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我国要到2050年左右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计划需要这一事业的继承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四)作为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小学教师,还肩负着系统地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重任,肩负着实施基础课程改革的重任。

三、小学教育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大多数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动机,已基本具有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行动倾向,但实施能力薄弱。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创新的毅力。

(一)创造意识弱。创造意识弱妨碍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创造意识弱可使大学生思想僵化,思路不活,也影响他们独立思考。创造意识弱对于大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无任何裨益。

(二)从众性: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于是,服从听话就成了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缺乏一种创造的内在冲动,缺乏一种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

(三)兴趣狭窄。本校小学教育本科生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的拮据以及学习环境的闭塞,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这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四)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小学教育本科生到大三以后,会反复练习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他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非常希望产生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而能够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基础在于对教材和教法的深入了解,且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能力。

四、小学教育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的信心。首先努力唤醒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自我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可以激发的;创新能力可通过培训提高的。其次希望做打破“常规”的人。

(二)依托专业特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依托新的基础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做创新型的教师,这样才能教出创新型的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鼓励结合专业特点,学习相关知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三)教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师整堂课讲解,学生一字不拉地速记。师生间缺乏和谐的互动,学生变成了老师的应声虫,除了动笔,脑子可以暂时“不用”。整个课堂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而民主型的教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即使教师不在,学生依然表现出巨大的创新动机和热情。

(四)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依托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

(五)加强大学生之间的协作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对青少年创新潜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成年早期的最后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变现十分突出的一个时期,从而成为人类积累和发展文化财富的黄金时期。而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中的协作特征同样对人的创造潜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合作学习策略被众多人认可且使用。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来说,合作学习更能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更容易使他们接受同辈所提出的观念和建议,实现双赢。

(六)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好知之不如乐知之”。这个理论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屡试不爽的。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褪去大一对学校的新鲜感,升入大二的学生进入迷茫期,一步一步追赶着老师的教学进度,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空间。这种被动的学习,产生不了求知的快乐,没有爱好就不会全身心投入,没有爱好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最终只能变成为了完成任务而复制这个世界,失去了创新的源泉。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本科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素质,做新型的教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人才。

[1]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

[2]付启敏,黎筠.学理论[J].高师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2009.

[3]吉涛.以兴趣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资讯,2010.

[4]魏书敏,刘君雯.从Hofetede的文化视角看中国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猜你喜欢
本科生创新能力专业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部分专业介绍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