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还存在着诸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说服力、感染力不够等问题。在很多大学生的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严肃的、古板的甚或是艰深的课程,对于思想活跃、喜欢新事物的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似乎是老夫子的说教。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一门空洞的课程,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它的内涵进而真正接受和喜欢它,事实证明光靠老一套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因此,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认识这门课的丰富内涵,焕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
案例教学法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育界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将授课内容融会进特定案例,通过案例的展示来生动具体地诠释教学内容。案例教学要求以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具体实际的案例为载体,以课堂讨论为核心,把学生置于具体的问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在讨论和思辨的过程中强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在思修课的教学活动中引入案例教学是由思修课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思修课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问题。思修课绝对不是单纯的理论课、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的最终价值指向是现实的社会实际生活和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完这门课后,需要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且能够指导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设定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遴选不同的教学案例,让思修课的教学做到晓之以例,动之以情,让学生入耳、入脑。
而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来说,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面对这样的课程,我们就更应该避免单纯理论的讲授,而应该使用更多的案例来使课程更具实效性。
案例教学能解决由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单调性给授课带来的困难,由于有具体案例的说明,使得抽象理论具体化、简单化、生动化。理论的生命就在于实践,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理解理论,而案例就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理解的桥梁。
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认真的准备、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组织。教师一定要把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周全,保证课堂活而不乱,教学进程可调可控。要上好一堂精彩的案例课,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精选案例。精选案例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案例质量的高低将在根本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既可以由已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或教材中撷取,也可以在报刊资料中搜集,还可以根据相关资源创设一定的情景,由教师自己动手进行编辑组合产生。
无论哪一种方式,案例的准备都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针对性。在案例选编、设计上,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来组织。这就要求案例设计要目的明确且贴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案例教学一般都不会严格拘泥于书本的教学体系,我们在案例设计上就更应该注重紧贴教学内容,否则案例教学就容易离题千里,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2.启发性。案例教学必须要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选用毫无启发性的案例无疑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容易导致案例教学中众口一词。这显然不是案例教学的初衷,所以要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用比较适合学生发挥的案例,把学生的热情和才华尽可能的调动起来。
3.时效性。案例选用尽可能获得最新的或者第一手的资料,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社会疑点、统计数据以及出版发行物等。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以及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用案例的及时性来点燃同学们参与的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呈现案例。如何把案例呈现给学生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一般来说,教师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上课前,课前呈现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并且知识程度较高,对于这类案例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和知识储备。二是在上课中,对于比较简单清晰的案例,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直接呈现给学生,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案情,并迅速展开讨论。
(三)讨论案例。寻找所提问题的答案。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
1.教师创设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案例教学对课堂氛围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和讨论的学生毕竟属于少数,因此,更需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能临时抱佛脚,而是需要教师在一贯的教学活动中点点滴滴的积累。
2.教师要很好地控制住讨论的进程。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和课程目的进行讨论,从而把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课前准备充分。高效的案例讨论的前提是学生对书本上的思想政治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事前缺乏理论知识储备的案例教学不可能是成功的案例教学。案例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头脑中的理论认识得到升华和深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用书上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可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抑或是教师的辅导。
(二)案例环境仿真。案例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创造一个仿真的案例环境。仿真环境一般主要不是在硬件上的设置,考虑到各个学校条件的限制,在硬件上仿真通常比较难,当然能在硬件上做到仿真是最理想的。所以我们更侧重于在案例场景中学生角色体验的仿真和问题解决的仿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虚构出角色清晰、关系明确的临时性场景。在这种仿真场景中,学生们能实现虚拟角色的体验,学会换位思考,真正能引发学生思索的热情。学生们要学会如何探究问题,如何沟通交流,如何换位思考。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出真知,形成实践智慧。
(三)师生位置摆正。长期以来,我们教学中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学生习惯了教师在上面传授知识,自己则在下面作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当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作为平等的学习合作者和参与者存在时,学生反而可能会不习惯。因此,教师就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把平时讲授过程中,要让听课的学生养成课堂参与的习惯,让同学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营造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的精神,尤其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为案例教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王阵军,郑淑芬.试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2]刘树密.浅谈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3.
[3]戴锐.“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意义与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
[4]吕荣娟.高职院校以案例教学激发“两课”学生的主体性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