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蕊
美术欣赏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美术欣赏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美术作品不仅体现了一定的绘画技巧、方法,带给欣赏者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是绘画者思想情感、知识阅历、道德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进行美术欣赏,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画面中体验到作品所蕴含的画家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观赏者情感上产生共鸣,并能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加深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不过要想对美术作品从总体上进行欣赏,必须掌握一定的美术欣赏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不至于在欣赏过程中失之偏颇。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生平阅历、知识素养的综合体现,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学作品是这样,美术作品同样也是这样,所不同的是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是文字,是内容,而美术作品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的工具是线条、是颜色、是构图。创作者的爱恨情仇、悲喜荣辱,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的思考都蕴含在美术作品丰富复杂的线条之中,构图之中,如《田横五百士》是我国著名绘画艺术大师徐悲鸿的成名作,该画创作于1928~1930,题材取自于《史记·田儋列传》,着意表现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景象。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通过田横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不仅是绘画者本人学画之时,遍历日欧各国,在外国列强面前仍保持自尊自立、不卑不亢民族气节的写照,同时也是在面对日寇入侵,许多人媚敌求荣,甘做汉奸之时,绘画者意图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决心的真实写照。可见,如果欣赏者对绘画大师徐悲鸿的生平阅历没有太深入的了解的话,估计很难达到对作品所蕴含的深切寓意的理解。
任何作者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下的,因此,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状况肯定要对生活与其中的作家强烈的影响,因此,都会在其作品中打下比较鲜明的时代烙印。美术作品当然也是如此,所以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对创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如齐白石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画家,被誉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齐白石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抗日战争时期,齐白石的书画造诣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作品价格不断提高,但齐白石面对日寇侵略,山河破碎,痛心不已,同时又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思抵抗感到无比愤慨,因此,公开表示“画不卖与官家”。期间创作的很多美术作品都蕴含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又如另一位著名画家张大千,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同样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他拒绝了担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及日伪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职位,并拒绝了借出所藏明清书画。由于在言论上表示了对日寇侵略罪行的不满,甚至被日本宪兵队关押了一个多月。《蜀山秦树图卷》、《峨眉金顶合掌图》便是1939年脱离日寇关押之后画家入蜀后的作品,画作中的蜀山壁立千仞,气势惊人,即使山上的树木也都是遒劲笔直,没有一株或斜或倚,歪歪扭扭的,无疑正是画家不屈精神的艺术写照。如果欣赏者对画家这段时期所处的社会背景认识不够的话,肯定也是无法深入理解画作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
当然,除了对画家生平阅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有深入理解外,要想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欣赏美术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体验,相应的美术素养绝对是不可缺的。美术素养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指基本的艺术态度的具备。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美才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指构图、色彩的搭配、透视的画法以及点线的组合,渲染等。当然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即使是对一个毫不懂得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人,也可以对其形成一定的感染力量,使其从中获得一定的美感,但这种美感欣赏者很可能难以言喻,无从表达,而要达到从整体上全面地对画作予以整体欣赏并获得全面认识的话,欣赏者不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肯定是难以达到的。
总之,美术欣赏不仅是一种使欣赏者获得美的感受的过程,同时还可能是欣赏者对原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过程,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一副美术作品进行美术欣赏获得的最终感受结果也可能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欣赏者力争获取作品的更多信息,进而达到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审美知识,陶冶我们的审美情操的目的。
[1]杨琪.美术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吕立新.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3]曲刚,孙俊之.中国美术欣赏——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教材[M].北京,西泠印社,2004.
[4]王鹏.张大千绘画鉴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