荩王 芳
龚琳娜的“新艺术歌曲”研究
荩王 芳
龚琳娜和她的“新艺术歌曲”是中国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产物,她和《忐忑》的火爆,昭示现代网络强大的传播功能在音乐领域里不可小觑。也足以看出,中国的受众对于民乐作品渴望突破、创新的迫切程度。龚琳娜的成名,以及她将要继续的“新艺术歌曲”创新之路,不仅给国内现有的民歌演唱声音模式带来震动和影响,而且对民族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龚琳娜是一位地道的民歌手,10年前就已经活跃在我们的视线里。2000年之后,龚琳娜曾被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获全国戏歌邀请赛金奖;2002年出版个人专集《孔雀飞来》,获全国民歌排行榜首。
尽管鲜花和荣誉扑面而来,龚琳娜还是“我心惶惶”。这个骨子里富于创新、有着火一样热情的年轻歌者,拒绝晚会假唱,辞掉乐团独唱的工作,开始了新艺术的探索。这时,她遇到了德国作曲家Robert Zollitsch(老锣),开始了中国新艺术歌曲的创新之路。2005年,龚琳娜追随她的爱人老锣定居德国。光脚踩在巴伐利亚森林、阿尔卑斯山脉坚实、厚重的土地上,龚琳娜重新获得了自然的力量。在欧洲的舞台上,龚琳娜坚持演唱中文歌曲,开始的时候,语言的障碍以及欣赏习惯的差异,使得演出非常艰难。但是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让龚琳娜进行着艰难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我必须更加注重心灵的沟通,丰富的音色,丰满的音乐,方可获得更多的机会。几年之内,我演出了60多场大大小小的专场音乐会。最最重要的是,我慢慢感觉到自己的艺术力量正在升华。”
2006年,龚琳娜在北京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办了《走生命的路——龚琳娜现代作品音乐会》。2007年,出版第三张个人专辑《静夜思》,在德国、奥地利举办了数场小型独唱音乐会,录制中国民歌专辑。2008年,出版第四张个人专辑《走西口》,3月法国马赛世界音乐博览会独唱专场,7月法国各地独唱音乐会巡演,8月《弦歌清韵》龚琳娜中国古代琴歌德国巡演,并录制唱片,9月龚琳娜“追寻中国传统声乐之根”及独唱音乐会在延安举行,10月西班牙独唱音乐会巡回演出。2009年,出版第五张个人专辑《弦歌清韵》,1月荷兰古典音乐厅独唱音乐会,3月南昌大学独唱音乐会,4月弦歌清韵——龚琳娜琴歌演唱会在北京,7月芬兰国际音乐节、德国世界音乐节、瑞士日内瓦音乐节、法国南特音乐节独唱音乐会,10月放飞心声——邹文琴教授声乐艺术50周年学生音乐会,11月比利时欧罗巴中国艺术节独唱音乐会,11月比利时根特“中国声乐”授课,12月12日罗忠镕八十五寿辰艺术歌曲专场独唱音乐会。2010年,出版第六张个人专辑《夜雪》,2月北京新春音乐会,2月香港“情系元宵夜——乐旅中国IV”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龚琳娜与香港中乐团首演声乐套曲“爱之歌”,3月威尼斯进行“中国声乐”授课,6月龚琳娜与葡萄牙吉它大师António Chain-ho合作中国民歌相遇葡萄牙发朵“相思染”音乐会在中国及葡萄牙巡演,7月组织“声音行动”第一次集中训练,10月德国国际广播电台邀请在德国举办《世外桃源》独唱音乐会,并在全德国现场直播,11月瑞士“中国艺术节”独唱音乐会,12月天津音乐厅举办“世外桃源”独唱音乐会,这是龚琳娜回国后第一个专场音乐会。
纵观龚琳娜十几年的演唱生涯,不难发现,她是一位难得的严肃艺术家。从她选择的传播音乐的方式及自身发展的方向来说,证明她的独特艺术理想。不断创新发展中国歌曲的演唱是她的艺术理想,出师“学院派”,立足于世界的高度,创作和演唱属于世界的、充满活力的中国音乐,也许就是她和老锣不倦追求的中国“新艺术歌曲”之路。这种追求从歌曲《忐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忐忑》的走红,不能不说更多是依赖被网络视频放大的娱乐元素。撩开娱乐化的面纱,我们会发现这首歌曲虽然貌似夸张,其实却是一首带有浓重探索性质的艺术歌曲,在民族歌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大胆的步伐,属于严肃音乐的范畴。《忐忑》的表现形式,确实代表了一种多元化创新,艺术应当鼓励不同的表现形式,《忐忑》算是其中一种,而这种创新,必将给国内现有的民歌演唱声音模式带来震动和影响,使得民族音乐创作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
《忐忑》创作于2006年,是老锣专为龚琳娜的一个专场音乐会创作的,这首歌曲在速度、节奏、音高上会有挑战,有难度。《忐忑》是给力的,创作《忐忑》的人同样给力。老锣在欧洲,是介绍亚洲的大师级音乐人,曾在柏林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是专业作曲家,专业乐器演奏家(中国乐器古箏、古琴,德国民族乐器,尤其擅长“巴伐利亚吉他”)。对中西乐器的音色、特色、优劣、音域、交响效果的理解,都是老锣的强项,故他能令《忐忑》的乐器效果与歌唱者紧密结合。
龚琳娜将《忐忑》定位于中国“新艺术歌曲”范畴的作品,是以五声音阶的复杂重叠,用中国传统声乐技巧的夸张变形来创作的,给演唱者和听众很大的创作和想象空间。这部作品充满了新奇、惊讶、兴奋与激动,每个人听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笛、笙、扬琴、提琴等乐器伴奏下,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融合了老生、老旦、花旦、黑头等多种声腔音色,在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龚琳娜演唱色彩丰富,表演风格独特,完全没有套路,就如她自己所说:“我每一次可能会唱得不一样,你听每一次也可以有不一样的感受。它是一种生命力的呼唤,是激发人内心的动力。我和听众一样在其中享受。”
龚琳娜的《忐忑》,由多个音乐片段组成,不唱歌词,以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发音抒情唱曲,去描绘歌者心中的惊、喜、疑、乐、爱……忽此忽彼,忐忑不定,唱时音乐片段,也飘忽流转,漫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陆蕴交往,龚琳娜《忐忑》所到达的境界,当世“民歌音乐界”中,一人而已!所以很多流行音乐人争相翻唱,但均以失败告终,而龚琳娜敢言“我的嗓音技巧应该超过王菲,根基还是很深的”。这首歌曲2009年获得在欧洲举办的“聆听世界音乐”最佳作品演唱大奖。
龚琳娜和老锣以及“五行乐队”正在勇于追求艺术的本真,努力探寻专业技术的突破。2010年8月,龚琳娜实施了她的第一次“声音行动”计划,继续着“新艺术歌曲”创新之路。这位严肃音乐的先锋,努力追求声乐观念与思想的改革,用心歌唱,敢于突破,找到自我,不停地挖掘挑战自我极限,唱出个性和特色;在音乐中找到让自己感动的瞬间得以真正彻底释放,变革“千人一声”的民歌演唱声音模式。“把自己装在了歌里,把歌的感情溢入自己的心,分不清是歌声还是心声,分不出是自己还是歌的灵魂,二者完全合一,模糊自己,歌声清醒,不是没有自己,是歌声中的生命与自己的重叠,变活艺术的肢体。”龚琳娜演绎的是心灵的自然歌唱,是歌唱的自然流露,是歌与人的高度融合。
龚琳娜是世界的,又是中国的,“这个时候,好想好想为中国的观众唱歌,你们懂我的语言。我想把心底流淌的激情与听众分享,给予大家希望和力量”。她需要中国的舞台,需要中国观众,中国音乐同样也需要她。龚琳娜执著于对中国音乐的追求和创新,非常努力地追寻着中国音乐的精神,她是“新艺术歌曲”创新之路上的先行者。她和她的“新艺术歌曲”必将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王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